摘要:97.66亿美元全球总投资额(较2021年增长414%),美欧日韩竞相布局示范堆建设,中国“三步走”战略提速。
——百亿国家队入场催生订单裂变,超导材料龙头业绩暴增960%
一、产业爆发点: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聚变奇点”
1. 全球资本狂潮
- 97.66亿美元全球总投资额(较2021年增长414%),美欧日韩竞相布局示范堆建设,中国“三步走”战略提速。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成立:中核集团控股50.35%,中国核电(6.65%)、浙能电力(5%)等注资115亿,剑指2035年商业化。
2. 技术临界突破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5亿℃运行300秒,度电成本降至0.18元(逼近煤电)。
- 上海电气交付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Q1净利润暴增8724% 。
二、核心赛道龙头:订单+技术双驱动的10倍潜力股
▍ 超导材料:聚变堆的“生命线”
公司 技术壁垒 业绩爆发点 订单弹性
西部超导 ITER低温超导线材唯一中企 Q1净利增53.85%,毛利率行业第一 欧盟DEMO堆技术输出,年供150吨
永鼎股份 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全球唯二量产 H1净利预增731%-922% 锁定ITER订单41亿,毛利率72%
联创光电等离子体约束时间1200秒全球首创 Q1净利增960%,订单增500% 中标“星火一号”磁体系统
▍ 关键部件:真空室与偏滤器垄断者
- 安泰科技:
- 钨铜偏滤器占ITER市场80%,中标EAST改造合同。
- 耐高温材料产能扩500%,中国环流三号订单3.8亿。
- 国光电气:
- 真空室泄漏率领先欧美10年,Q1净利增40%,合肥研究院订单7.8亿。
▍ 设备集成:百亿示范堆建设主力
公司 核心突破 财务验证 政策绑定深度
合锻智能 全球首台聚变堆顶板制造商 Q1净利增517.55%,毛利率45% BEST真空室独家交付
中国核建 聚变工程总包国家队 手握10亿订单,牵头可控聚变创新联合体 “十五五”专项债重点扶持
三、商业化进程:3大订单引擎启动
1. ITER订单收割期
- 中国承担18% 核心部件供应,海陆重工真空室抗辐照性能超国际3倍,纽威股份供应6000万核级阀门。
2. 国内示范堆放量
- 洪荒70装置:国机重装交付支撑结构,兰石重装氦冷换热器通过验收。
- BEST项目:雪人股份氦气压缩机市占率70%,2025年全设备交付。
3. 军民融合技术外溢
- 国力股份氢闸流管复用航天电源,Q1净利增131%-158%;
- 东方电气包层屏蔽模块适配四代核电站,降本30%。
⚠️ 四、风险预警:高光下的阴影区
- 技术验证风险:EAST长脉冲运行稳定性仍存疑,等离子体约束突破需时间。
- 估值泡沫:中洲特材PE超80倍,融发核电等概念股业务占比<5%。
- 财务压力:雪人股份、弘讯科技负债率>60%,高研发侵蚀短期利润。
五、投资策略:守龙头+挖黑马
类别 标的 核心逻辑 催化剂
龙头守正 永鼎股份 41亿订单锁定,成本比国际低60% 2030年ITER带材放量
订单弹性 合锻智能 真空室独家制造商,净利增5倍 2025年全球首台交付
技术替代 广大特材 低活化马氏体钢唯一量产 BEST线圈盒项目落地
终极提示:核聚变已从“科幻叙事”迈入“订单驱动”阶段!超导材料与真空设备环节业绩能见度最高,避开无实质订单的概念股,紧盯2025年BEST装置放电实验(临界点观测窗口:2025年6月ASCO年会)。
“当资本与技术共振,人类能源自由的黎明正在刺破黑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来源:阿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