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提出要扎实做好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5年8月3日,江苏南京“夜经济”持续火热,游客在夫子庙景区游玩。(视觉中国/图)
2025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提出要扎实做好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近期多部门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年中工作会或相关发布会,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透露出未来工作重点。
在此之前,中央政治局于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次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落实党中央精神。
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这些会议政策释放出更加积极有为的态势,尤其是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
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是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多部门针对下半年重点工作,均围绕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作出了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
财政部在7月25日召开的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下一步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同时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
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计划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资金。
“在国家补贴基础上,财政部更加关注民生,通过新生儿补贴、负担幼儿园保教费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刺激内需增长。”盘和林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公开消息显示,继育儿补贴政策落地之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又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8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算了一笔账: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达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据盘和林总结,目前扩大内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支持消费升级,通过改善消费品质和服务品质,取代内卷竞争;二是优化供给,加快现代产业建设,推动多元化消费场景落地,如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开展AI+行动;三是适度向民生倾斜,既包括城市更新,也包括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民生保障是重点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既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释放消费潜力,也是民生保障的必然要求。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也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将抓好重点领域岗位挖潜扩容方案实施,会同相关部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等就业增长点。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在提振消费为经济重中之重的当下,夜间经济成为了各地持续加码的重点。例如,上海在7月底启动“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聚焦人气地标,培育营业至深夜12点甚至凌晨2点的业态吸引客流。官方还聘请了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专门策划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
在盘和林看来,新消费场景既能促进消费,也能稳定就业。他建议进一步开发新型就业岗位,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新消费场景发展,并推动平台企业设置多元化服务业务,从而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农村部也明确下一步部署。他们将抓实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完成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圆满完成过渡期最后一年目标任务,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与中央政策相呼应,青海,四川、河北、河南、山西、云南、安徽等12个省份相继召开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此前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过渡期后,常态化的帮扶政策将重点强调分层分类帮扶,“对患病的群体,医疗保障就很重要;对拥有劳动力的群体,稳定就业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反内卷”要规范政府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实际上,近期各方种种表态及举措表明,下半年“反内卷”将是重要政策议题。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再只是规范企业行为,更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约束其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不当市场干预。
南方周末记者之前在开发区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或管委会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招商引资行为,常导致项目“一哄而上”,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招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优惠,不仅加剧了地区间的“内卷式”竞争,还滋长了权钱交易风气。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王先林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在“内卷式”竞争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也可能成为恶性竞争的推手。这种双重性源于政绩考核压力、财政分权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深层矛盾。
这种政绩考核压力,也使地方政府的某些内卷行为延伸到创建活动、指标设定上。长期关注基层治理的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考核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机制。为获得好成绩,地方政府往往抬高标准,互相“卷”起来,陷入自我消耗式竞赛,许多基层负担也因此产生。
如何管住政府行为、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招商引资成为当下重点。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表示,将统一政府行为标准,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鼓励和禁止行为,制定《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行为防范事项清单》。
人事动向
【杨承新任昆明市代市长】
云南“昆明发布”消息,2025年8月7日下午,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杨承新同志为昆明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公开简历显示,杨承新于2021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21年9月,他任丽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22年6月,杨承新任昭通市代市长,后当选市长,至近期调任昆明。
【山西密集调整县委书记】
8月5日,运城市稷山县干部大会召开,宣布山西省委、运城市委任职决定,王润任稷山县委书记。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近期,山西省绛县、山阴县、祁县、永和县、古交市、兴县等多地迎来新的县(市)委书记。
【“70后”蔡松涛新职明确】
据《鹤壁日报》消息,8月6日,河南省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蔡松涛到鹤壁市调研。这是蔡松涛首次以新身份亮相。
蔡松涛,出生于 1974 年 11 月,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兰考县县长,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信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职,2021年7月任信阳市市长,2021年12月任信阳市委书记,至近期调整。
而接替蔡松涛出任信阳市委书记的是跨省履新的“70 后”张宏伟(女)。
反腐纪事
【两名“老虎”受审宣判】
据央视新闻,2025年8月6日,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经审理查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秦如培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16亿余元,被判死缓。秦如培长期在贵州省任职,曾官至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2018 年调任广西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2024 年 4 月,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前一天,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勇受贿共计折合人民币6794万余元,一审被判14年。
【“内鬼”唐伏平被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8月4日消息: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伏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唐伏平,曾任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准东采油厂厂长,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职。
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唐伏平在内,7月以来,能源领域十余名官员被查,其中还包括一名中管干部,即原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志斌。其中多人属退休后被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汉青大搞学术腐败】
据湖南省纪委监委8月4日消息,经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汉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侵吞科研经费,数额巨大,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贪污犯罪。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2025年2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书记王汉青、校长廖小平双双落马。此前,上任校长周先雁因受贿罪在2018年被判刑13年6个月。
王汉青。(资料图)
【骗取公务员身份升至厅级的蔡光辉,被逮捕】
高检网8月4日消息,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蔡光辉涉嫌受贿一案,由贵州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此前他被查出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弄虚作假骗取公务员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蔡光辉早年在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政府工作,后任职罗甸县报社、罗甸县委办公室,2002年任职贵州省统计局,2003年进入纪检系统工作,先后在贵州省纪委办公厅、贵州贵安新区、六盘水等地工作。2020年,蔡光辉任贵州出版集团总经理,至此番被查。
【云南:4天4位正厅落马】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8月4日消息,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孙乔宝(已退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孙乔宝在云南省公路交通系统工作多年,2013年4月任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出任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2021年9月不再担任这一职务,至此番被查。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自8月1日以来,云南省纪委监委连续4天通报4位正厅级干部落马消息。
部委消息
【两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据新华社8月6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向全社会公开。该规定于2024年8月印发后在内部传达,从七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着力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应急管理部:对三地强降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据应急管理部8月3日消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针对广东、甘肃、宁夏三省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预报显示,8月3日至5日上述地区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局地可能发生特大暴雨。国家防总已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广电总局启动虚假医药广告专项整治】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8月1日消息,该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虚假宣传医药广告集中整治工作。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2025年底前重点清理省级卫视频道虚假医药广告;202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级广播电视台整治任务。广电总局将自8月8日起开通多渠道投诉举报机制,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健全监测排查、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财政部:下达10.15亿元救灾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恢复】
据财政部8月5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近日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10.15亿元,支持受灾地区应对洪涝、干旱灾害,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法治播报
【最高法严打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发布】
据最高人民法院8月6日消息,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医保骗保案件1156件,同比增长131.2%,挽回基金损失4.02亿元。最高法发布4起典型案例,包括山西某医院虚构970万元医疗费用案、江西戴某非法倒卖医保药品案等,涉案人员最高获刑13年6个月。典型案例显示骗保手段已从个体造假发展为职业化产业链,司法机关将实施全链条打击,重点惩治医疗机构系统性骗保和药品非法交易行为。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明确公民环境权利义务】
据中国人大网8月5日消息,正在编纂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作为立法目的,系统规定了公民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等五项权利及低碳生活等义务,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甘肃率先立法明确公厕男女厕位比例】
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8月1日消息,《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城市公厕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提高到3:2,人流集中场所提高至2:1。该条例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厕性别比例的地方性法规,旨在解决女性如厕排队难题。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标准已提出人流密集场所女男厕位比例不应小于2:1,此次甘肃通过立法将标准进一步固化落实。
地方政情
【新疆夏塔景区吊桥断裂致5死24伤】
据新疆伊犁州应急管理局8月7日通报,8月6日18时许,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发生桥索断裂事故,造成5人遇难、22人受轻伤,2人伤势较重。接报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立即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组成联合工作组,连夜前往事故现场,指导地方做好伤员救治、现场处置、事故调查等工作
【云南出台基础教育管理负面清单】
据云南省教育厅8月5日消息,该省发布《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2025版)》,明确禁止向家长摊派下载App、关注公众号等非教学任务,严禁布置超纲作业和惩罚性作业。清单还规定义务教育非寄宿制学校不得统一组织晚自习,高中晚自习不得晚于22点结束,并严禁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江西:累计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1.9万余个】
《江西日报》8月6日披露,今年上半年,江西省委全口径发文同比减少28.2%,省级层面直达基层的会议同比减少80%;全省综合考核一级指标数量再减少9个;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累计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1.9万余个;集中整治涉企执法中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截至7月底共摸排问题线索2912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038条、处理351人。
【郑州紧急通知:立即停产、停业、停课、停运】
2025年8月7日,据河南省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受本轮强降雨影响,经综合会商研判,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8月7日13时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全市立即采取停产、停业、停课、停运和暂停集体户外活动等强制管控措施。
2025年8月7日,郑州迎大雨天气,积水淹没京广路陇海路交叉口,公安、消防开展救援行动。(视觉中国/图)
科教动态
【国务院明确今秋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教费】
据国务院办公厅8月5日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将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民办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中央财政将按50%-80%比例分担补助资金,西部地区最高可获80%补助。政策实施后,预计全国财政每学期将新增支出约200亿元,惠及约1200万儿童。目前各地正加紧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9月开学落地。
【中央财政将下达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据财政部8月7日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免费学前教育政策,中央财政已足额安排2025年秋季学期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各地,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教育部将加强幼儿园资质审核监管】
据教育部及澎湃新闻8月7日消息,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部将联合财政部等部门,通过严格审核办学资质、强化过程监管、完善信息备案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提升办园质量,确保师生安全。
【西湖大学等4所高校拟获浙江省推免资格】
据澎湃新闻,浙江省教育厅8月3日公示,拟推荐西湖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4所高校新增推免资格。目前全国已有40所高校进入各省推荐名单,包括上海电力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推免资格可使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全国现有约370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
声音
【拉萨市委书记肖友才:“不敢得罪人谁叫你当领导?当领导干什么?”】
西藏“拉萨发布”消息,2025年8月6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肖友才主持召开拉萨市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攻坚决胜誓师大会。肖友才在谈到城市管理问题时说,“我发现这些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了,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关键就是‘前怕狼后怕虎’,最终的一条、最关键的一条、最致命的一条是什么?——不敢得罪人!” “不敢得罪人谁叫你当领导?当领导干什么?”
(综合自中国人大网、各部委官网、最高法院官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澎湃新闻、新京报、央视新闻、江西日报、鹤壁日报、新华社等)
南方周末记者 杜茂林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馨悦 农岚淳
责编 钱炜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