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1分钟的运动就能改善健康,而且无需每日坚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04:31 1

摘要:社交媒体大肆宣扬短跑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研究表明,短时间的高强度冲刺跑只需投入很少的时间,就能提高最大摄氧量(VO₂ max)、保留快肌纤维,并对大脑和骨骼健康有益。|国家地理图片集

地球是一个奇迹

科技|全球

社交媒体大肆宣扬短跑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研究表明,短时间的高强度冲刺跑只需投入很少的时间,就能提高最大摄氧量(VO₂ max)、保留快肌纤维,并对大脑和骨骼健康有益。|国家地理图片集

短跑在网络上热度颇高,而研究也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短时间、高强度的冲刺跑能带来诸多显著益处,从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体能到提升认知功能,不一而足。而且,无需每天练习,就能看到效果。

由于属于高冲击力运动,短跑并非适合所有人。但对于那些没有身体限制或伤病的人来说,它不失为“锻炼计划中增加多样性的绝佳选择”,肯·克拉克(Ken Clark)表示。肯·克拉克是一名认证的力量与体能教练,同时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西彻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运动机能学副教授。

短跑训练有哪些益处?

短跑是短时间内全力以赴的运动——冲刺持续15秒到1分钟不等,之后是休息或积极恢复阶段。“你其实是在让身体各系统达到极限,这会强烈促使身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凯蒂·赫希(Katie Hirsch)解释道。

她是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员兼运动科学助理教授,“身体会像在想:‘天哪,刚才经历了什么?为了下次应对,我得赶紧适应才行。’”

这种训练方式已被证实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即身体运动时所能利用的最大氧气量,这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指标之一。通过短跑提升最大摄氧量,还能让其他锻炼变得更轻松。

一些研究表明,短跑对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益处尤为明显。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每周仅进行4分钟冲刺间歇训练,持续12周后,其最大摄氧量的提升幅度超过了采用相同训练方案的男性。

“我们发现,更多女性对这种训练方式反应良好,”赫希说。 希瑟·文森特(Heather Vincent)是佛罗里达大学健康运动表现中心(University of Florida Health Sports Performance Center)的研究副主席兼主任,她指出,短跑还能改善整体心脏健康,降低血压、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但短跑的益处不止于心肺。短跑时,你会向地面施加高强度力量,调动快肌纤维——这类纤维负责速度与力量,却在日常活动或低强度有氧运动中常被忽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快肌纤维在大小和数量上都会减少,这是个问题,”文森特说。而短跑有助于保留这些纤维,从而让人们在晚年拥有更好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短跑还是为数不多能增强骨密度的有氧运动,尤其对脊柱、臀部和股骨等部位效果显著。文森特表示,骑自行车无法带来同样的骨骼益处。2023年的一项荟萃分析甚至发现,短跑运动员的骨密度优于长跑运动员。

短跑或许对大脑也有益处。“现有数据显示,短跑或高强度运动实际上有助于延缓一些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衰退,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文森特说,“短跑带来的高血流量似乎起到了关键作用。” 或许最令人意外的益处是:无需大量训练。

“我们发现,每周仅训练两次,就能在最大摄氧量和肌肉健康方面收获成效,”赫希说,“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锻炼方式。”

短跑能帮助减脂增肌吗?

尽管备受追捧,但短跑并非减脂或增肌的捷径。不过研究确实表明,它在提高新陈代谢和维持力量方面有一定作用。“与持续的耐力运动相比,短跑能让运动后和休息间歇燃烧更多脂肪,”文森特说。

这种“代谢后燃效应”——正式名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有助于增加整体卡路里消耗。 但她也提到:“通过其他运动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但要实现减脂,必须处于一定程度的热量赤字状态。”2017年一项关于短跑训练的研究发现,其对身体成分的影响与中等强度运动相近。因此,减脂的最佳选择是自己能坚持的运动。

另一个常见说法是,短跑能增肌,尤其针对臀部、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社交媒体上常说短跑能让人减脂增肌,听起来效果惊人——好像能练出线条分明的肌肉。但实际并非如此,”赫希说。

不过,短跑确实能激活大肌群和快肌纤维,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肌肉增长,尤其对新手而言。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短跑后生长激素的激增幅度大于男性,这或许意味着女性通过短跑获得的肌肉发育比男性更明显。

但除非结合力量训练,否则很难有显著的肌肉增长。“短跑不一定能替代力量训练,但能帮助维持肌肉尺寸和力量,”文森特说。赫希也认同这一观点:“重量训练仍是刺激肌肉生长的最佳方式,但短跑比长跑、散步等稳态有氧运动更能有效刺激肌肉。”

如何安全地将短跑纳入锻炼计划?

理论上,短跑看似简单——就是快跑。但实际要求比看起来高得多。“不能刚从沙发上起身,就立刻开始高强度的短跑训练,”克拉克说。

首先要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如果尚未达标,步行或慢跑可能是更好的入门选择。之后,最好在教练指导下,将短跑间歇训练融入计划。赫希建议每周从两次训练开始,最多不超过三次,否则可能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

“最初几周,冲刺强度可控制在最大强度的70%到80%,让身体逐渐适应,”文森特说,“每次锻炼后,身体都会有细微适应,变得更耐受力、更坚韧。”三周后,可将强度提升至最大强度的90%或95%左右。

文森特建议,间歇时间要短,控制在10到30秒,以安全适应高强度。

每次短跑后务必充分恢复,待心率回归正常。跑步时要注意姿势:“尽量让脚落在靠近臀部或身体重心的位置,”克拉克说,“不要为了迈大步而把腿伸到身体前方。”

对于短跑这种高强度运动,热身必不可少。“可以先步行或慢跑5到10分钟,提升核心温度,让肌肉和关节活动开,”文森特说。之后可做一些动态动作,如摆腿、高抬腿、踢臀跑等。深蹲跳、箱式跳等增强式训练也有助于激活肌肉。

克拉克指出,鞋具和场地也很重要。草坪场和合适的运动鞋能减少冲击力。跑步机也可行——只要不是太硬。 文森特表示,骨关节炎患者或下肢受伤者应避免短跑。

若无法跑步,可通过自行车、泳池或椭圆机进行短跑式间歇训练,原理相同:全力运动30秒到1分钟,之后充分休息。

最后,不要将短跑视为万能方案。“身体需要多样化刺激才能适应,”文森特说,“要确保涵盖所有训练领域——重量训练、高强度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灵活性训练。若忽略某些部分,可能导致身体失衡,增加受伤风险。”

来源:人闻掘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