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澳留学生遭约20名青少年群殴,致颅骨骨折,抢救超30小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20:29 2

摘要:最近澳洲华人圈又被一起暴力事件刷屏了。8月6日深夜,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市的购物中心外,一名33岁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妻子下班时,突然遭到多名本地青少年围殴。监控画面显示,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先是朝他扔垃圾,被警告后竟一拥而上拳打脚踢,甚至抄起金属垃圾桶砸向他的头部。

最近澳洲华人圈又被一起暴力事件刷屏了。8月6日深夜,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市的购物中心外,一名33岁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妻子下班时,突然遭到多名本地青少年围殴。监控画面显示,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先是朝他扔垃圾,被警告后竟一拥而上拳打脚踢,甚至抄起金属垃圾桶砸向他的头部。最终受害者脑部出血、颅骨骨折,在ICU抢救了30多个小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

事发当晚,受害者像往常一样到购物中心接妻子。监控记录下令人揪心的一幕:一群穿着校服的男孩突然围住他,推搡辱骂间有人掏出手机拍摄。当受害者试图离开时,一名高个子少年率先挥拳击中他的面部,随后其他人蜂拥而上。拳头、膝盖、垃圾桶……所有能拿到的东西都成了凶器。目击者回忆,现场充斥着“滚回中国”的叫骂声,直到路人报警后这群人才作鸟兽散 。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并非孤例。就在半个月前,一对中国夫妇在悉尼东区被十几名青少年围殴,妻子手部骨折需要半年康复;5月21日,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悉尼接孩子时遭吐口水、拳打脚踢 。这些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揭开了澳洲部分地区针对华裔的暴力阴影。

事件视频在抖音、微博等平台播放量破万,网友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这哪里是孩子,分明是披着人皮的恶魔!”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获得6.9万支持,直指施暴者的恶劣行径。有在澳留学生透露,类似袭击并非首次,今年5月悉尼大学附近就有学生被推下自行车,对方边打边喊种族歧视言论 。

但更多争议聚焦在法律层面。根据澳洲法律,10岁以上未成年人可被起诉,但实际处理往往轻描淡写。此次事件中,被捕的四名男孩和两名女孩均未满16岁,大概率只会被处以社区服务或短期拘留。有网友翻出2021年教育部留学预警,指出澳洲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性事件频发,但法律惩处力度始终不足 。“如果凶手是成年人,早就被判重刑了,凭什么未成年人就能免责?”这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事件发生后,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第一时间联系受害者家属,协调医疗资源并委托侨胞前往医院探望。总领事在官方社交媒体上明确表态:“中方强烈谴责暴力行为,要求澳方彻查真相,确保中国公民安全。”同时发布紧急提醒,建议留学生减少夜间出行,遇袭时优先拨打000报警并联系领馆 。

这一行动获得网友广泛支持。有在澳华人留言:“看到五星红旗出现在医院,瞬间泪目。”但也有声音呼吁更长效的保护机制,比如在留学生集中区域增设警务岗亭,或推动中澳签署安全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总领馆此次特别提醒“避免正面冲突”,这与部分网友“以暴制暴”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

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根据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报告,疫情期间52%的中国留学生遭遇过种族歧视,远超其他族裔 。这种歧视不仅来自街头混混,甚至渗透到校园。去年悉尼科技大学曾发生中国留学生被教授集体打零分事件,校方调查后仅轻描淡写道歉 。

在澳华人社区发起的联署请愿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治安恶化,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外交手段。但也有理性声音指出,过度渲染对立可能加剧矛盾,更务实的做法是建立留学生互助网络,普及安全知识。例如,有热心网友整理出“保命指南”:手机设置紧急联系人快捷键、避免独行偏僻区域、随身携带防狼喷雾等 。

这场血色围殴撕开的,不仅是一名留学生的血肉之躯,更是澳洲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偏见与法律漏洞。当未成年保护法沦为施暴者的护身符,当“多元文化”口号在暴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异国他乡,留学生的安全究竟该由谁来守护?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祖国的领事保护是后盾,但自我保护才是第一道防线。”在等待澳洲政府给出公正处理的同时,留学生群体更需要团结起来,用智慧和勇气筑起安全壁垒。毕竟,当法律的阳光暂时照不到角落时,唯有守望相助,才能让漂泊的心找到温暖的港湾。而对于那些在暴力中受伤的同胞,我们始终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来源:周道社会百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