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事,课本里说他是民族英雄,但没人提他打仗到底死了多少人。我去年去新疆旅游,看到博物馆里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几千个名字——全是当时打仗死的清军士兵。导游说,光是高级将领就死了好几百,连皇族裕亲王都战死了。这让我想起课本里那句“左宗棠率军收复
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事,课本里说他是民族英雄,但没人提他打仗到底死了多少人。我去年去新疆旅游,看到博物馆里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几千个名字——全是当时打仗死的清军士兵。导游说,光是高级将领就死了好几百,连皇族裕亲王都战死了。这让我想起课本里那句“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突然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其实那时候新疆早被阿古柏占着,英国人在背后捣鬼,地方叛军又多,左宗棠带兵过去简直是赌命。戈壁滩上白天晒得人脱皮,晚上冷得冻成冰坨子,士兵们饿肚子是常事。有档案记载,光绪年间清军走一趟新疆,三分之一的人还没打仗就病死了。左宗棠为了省事儿,直接让士兵用骆驼驮粮,可骆驼死了比比皆是,饿死的士兵尸体倒在沙漠里,连埋都来不及埋。
打仗最惨的是那些小兵。很多是从湖南湖南拉来的壮丁,连枪都拿不稳,到了新疆连水都喝不上。有次在托克逊打仗,一个营八百人最后活着回来的不到两百。士兵们写家书说“活着回去的人,十个里头倒有八个瘸了腿”。左宗棠自己在日记里也骂过朝廷,说给的军饷太少,打仗全靠他借錢。但为了保住脸面,他硬是把仗打完了。
打完仗更麻烦。新疆被打得稀巴烂,田地没人种,路上见不到活人。左宗棠就想了个招儿,从内地拉来灾民开荒,给地给粮,还建了移民村。可这些灾民到了新疆,发现比老家还苦——地是盐碱地,种不出东西,不少人都偷偷跑了。后来他干脆修路,想搞活贸易,可那时候新疆刚打完仗,谁还敢做生意?
现在想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确实保住了国土,但代价太大了。他打仗用的全是精锐部队,结果后来甲午战争打日本,清朝连枪都买不起。还有个事儿挺矛盾,他派去的全是汉人当官,当地维吾尔族、回族一看全是外人,心里更膈应了。现在新疆搞民族团结,可能多少跟那时候的政策有关吧。
最让人难受的是,那些死在沙漠里的士兵,很多连名字都没留下。博物馆里有个陶罐,是士兵们用来喝水的,罐底还留着干涸的血迹。导游说这是从古战场上挖出来的,我摸着那个罐子突然明白了——打仗不是电视剧里那么威风,背后全是普通人的命。左宗棠算是赢了,可赢的代价,是几万人的命堆出来的。
来源:林里安静品茗的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