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月的乡村夜色浓如墨汁,堂屋里昏黄的白炽灯泡摇摇晃晃,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十二月的乡村夜色浓如墨汁,堂屋里昏黄的白炽灯泡摇摇晃晃,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石志刚端着茶杯,眼神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像是在估量一头待宰的牲畜。
"小磊啊,在城里混得怎么样?一个月能挣多少?"
我夹菜的筷子顿了顿,抬头看见大伯那双细小的眼睛里闪着某种我读不懂的光芒。
旁边的婶子陈秀兰停下了剥花生的动作,连同桌上的几个堂兄弟都竖起了耳朵。
空气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放下筷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包吃住,六千五。"
石志刚嘴角扯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这么点啊,还不如在家种地呢。"
那一瞬间,我看见婶子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在掩饰什么。
而我并不知道,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将彻底改写我接下来的人生轨迹。
01
回到老家已经是第三天了。
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坐落在大别山深处,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蜿蜒的水泥路连接外界。我站在村口,望着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瓦房,心情五味杂陈。
三年了,自从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到工作,我就很少回来。
父母去世得早,爷爷奶奶也在我读大学时相继离世,这个家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根的象征。
石志刚是我的大伯,也是村里的老支书,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他的儿子石宇辰比我小两岁,高中毕业后就留在家里帮忙种地,娶了邻村的姑娘,去年生了个胖儿子。
"小磊回来了!"
陈秀兰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脸上堆着笑容,但我总觉得那笑容有些刻意。
"婶子好。"我礼貌地打着招呼,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石宇辰从屋里走出来,身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地里回来。
他拍拍我的肩膀:"哥,这次回来住多久?"
"半个月吧,年假。"我回答道。
"那正好,过几天村里有个大事要商量,你也听听。"石志刚放下手里的烟斗,语气里带着某种暗示。
我没有多想,只是点了点头。
晚饭很丰盛,陈秀兰做了一桌子菜,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气氛有些奇怪,像是所有人都在等待什么。
"小磊,你在城里做什么工作啊?"坐在对面的石宇辰的媳妇郜雨桐问道,她是个温和的姑娘,说话轻声细语。
"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我简单地回答。
"程序员啊,听起来很高大上呢。"郜雨桐的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一个月能挣不少钱吧?"
我正要回答,石志刚突然插话:"现在城里消费高,挣得多花得也多,不一定比在家强。"
他这话说得有些突兀,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是的,房租水电,吃饭交通,样样都要钱。"我附和道。
陈秀兰夹了一筷子菜放到我碗里:"小磊啊,你一个人在外面也不容易,要是累了就回来吧,家里总归是家里。"
这话听起来很温暖,但我却从中听出了某种试探的意味。
饭后,我独自一人走到村头的小河边。
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山如黛,虫鸣声此起彼伏。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熟悉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在这里钓鱼的日子。
那时候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里,更没想过回来时会有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手机突然响了,是同事发来的消息,问我年后的项目安排。
我打字回复着,突然意识到,即使身在故乡,我的心却还在那个繁华的城市里。
这种分离感让我感到莫名的孤独。
回到家时,堂屋里还亮着灯,石志刚和陈秀兰在低声交谈着什么,看见我进来,立即停止了谈话。
"早点休息吧,明天带你去看看家里的地。"石志刚说道。
我点点头,回到了那间熟悉的小屋。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今天的一切都透着一种奇怪的氛围。
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是在城市里待久了,对乡村的生活节奏不适应了。
但那种不安的感觉,却像夜色一样浓重,挥之不去。
02
第二天一早,石志刚就带我去看家里的土地。
晨雾还未散尽,田野里一片朦胧,远山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这十几亩地,都是你爷爷留下的。"石志刚指着眼前的农田说道,"这些年我帮你打理着,收成还不错。"
我看着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心情有些复杂。
这些土地承载着祖辈的汗水和希望,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却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大伯,辛苦您了。"我真诚地说道。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辛苦。"石志刚摆摆手,"不过小磊啊,你也该考虑考虑将来的打算了。"
"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
"你看啊,在城里打工,虽然工资看起来不少,但扣掉房租生活费,能剩多少?"石志刚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而且城里竞争激烈,说不定哪天就被裁员了。"
他的话让我有些不舒服,但我没有反驳。
"你再看看这些地,一年下来,除了自己吃的,还能卖个三四万块钱。"石志刚继续说道,"虽然不多,但稳定啊,而且没有任何开销。"
"可是大伯,种地太辛苦了,而且没有发展前景。"我忍不住说道。
石志刚笑了笑:"什么叫发展前景?你在城里能买得起房吗?能娶得起媳妇吗?"
这话戳中了我的痛处。
确实,以我现在的收入,在省城买房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至于结婚,更是不敢想象。
"你看你堂弟,虽然没读过大学,但现在房子有了,媳妇有了,孩子也有了,日子过得多踏实。"石志刚指着不远处正在田里干活的石宇辰说道。
我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看见石宇辰正在给麦苗施肥,动作熟练,神情专注。
阳光洒在他身上,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活力。
也许大伯说得有道理,也许简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反驳:难道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回来种地吗?
"小磊,你考虑考虑吧。"石志刚拍拍我的肩膀,"现在国家政策好,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你有文化,回来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我没有立即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那片土地。
回到家里,陈秀兰正在院子里晒玉米,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小磊,和你大伯去看地了?"她问道。
"嗯,去了。"我坐在她旁边,帮忙翻动玉米。
"这些地啊,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陈秀兰边干活边说道,"你要是回来,我们一起种,肯定能种出更多花样来。"
她的话让我感到温暖,但也感到压力。
"婶子,我还年轻,想在外面多闯闯。"我试探性地说道。
陈秀兰停下手里的活,看了我一眼:"小磊啊,人这一辈子,其实挺简单的,有个安稳的家,有个爱你的人,有点自己的事业,就够了。"
她的话朴实无华,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也许她说得对,也许我在城市里追求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生活的本质。
但我又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到这个小村庄过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
晚上,我和石宇辰坐在院子里聊天。
"哥,你真的打算一直在城里待下去吗?"他问道。
"不知道,还没想好。"我如实回答。
"说实话,我挺羡慕你的。"石宇辰点燃一支烟,"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见见世面。"
"那你为什么不出去试试?"我问。
石宇辰苦笑了一下:"我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子。而且现在有了孩子,更不敢冒险了。"
他的话让我沉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
也许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心情依然复杂。
明天,我决定去村里走走,看看这些年的变化,也许能帮我找到答案。
03
村子并不大,走一圈也就半个小时。
但这半个小时里,我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老房子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小洋楼,门前停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村口新建了一个小广场,几个老人正在那里下棋聊天。
"这不是小磊吗?"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我。
我回头一看,是小时候的邻居何国栋叔叔,他比以前胖了不少,脸色红润,看起来日子过得不错。
"何叔叔,您好。"我连忙打招呼。
"听说你在城里工作?干得怎么样?"何国栋拉着我坐到路边的石头上。
"还行吧,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我谦虚地说道。
"那挺好的,有文化就是不一样。"何国栋点点头,"不过说实话,现在农村也不错,你看看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多大。"
确实,村子的变化让我刮目相看。
"何叔叔,您现在还种地吗?"我好奇地问。
"种啊,不过不像以前那样苦了。"何国栋笑道,"现在都是机械化,播种收割都有机器,轻松多了。而且价格也好,一年下来,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少。"
他的话让我有些意外。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何国栋认真地说道,"你看我家那小子,本来想去城里打工,我劝他留下来种地,现在一年能挣七八万呢。"
七八万?这个数字让我震惊了。
要知道,我在城里工作一年,扣掉各种开销,能存下的也不过四五万。
"何叔叔,种地真的能挣这么多吗?"我忍不住问道。
"当然,不过要会经营。"何国栋神秘地笑了笑,"现在不是以前那种靠天吃饭的年代了,得动脑子,得学技术。"
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也许我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也许现代农业真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告别了何国栋,我继续在村里走着。
路过村委会时,看见门口贴着一张通知,上面写着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
我仔细读了一遍,发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确实很大,各种补贴政策让人眼花缭乱。
"小磊,看通知呢?"
石志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回头看见他正朝我走来。
"大伯,这些政策看起来不错啊。"我指着通知说道。
"是啊,现在种地比以前强多了。"石志刚点点头,"政府鼓励规模化经营,给补贴,给技术支持,只要肯干,肯定有出路。"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说:"小磊,你要是回来,我们可以把土地整合起来,搞规模化种植,前景肯定不错。"
他的提议让我心动了一下,但我还是有些犹豫。
"大伯,我对农业一点都不懂。"我实话实说。
"不懂可以学嘛。"石志刚拍拍我的肩膀,"你有文化,学东西快,而且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什么都能学到。"
我们一起走向家的方向,路上石志刚跟我讲了很多关于现代农业的事情。
他说得头头是道,让我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也许,农业真的不是我想象中那么落后的行业。
也许,回到农村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我心里还是有疑虑,有不舍,有恐惧。
回到家里,陈秀兰正在准备午饭。
"小磊,去哪里了?"她问道。
"在村里转了转,变化挺大的。"我回答。
"是啊,这几年村里发展得不错。"陈秀兰笑道,"你要是回来,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我回来,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但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真的愿意放弃城市里的一切,回到这个小村庄吗?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04
第四天,石志刚带我去了县城。
"既然你还在犹豫,那就去看看县里的农业园区,开开眼界。"他说道。
县城离村子不远,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农业园区位于城郊,占地面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我们在门口登记后,由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带着参观。
"这是我们的智慧农业展示区,全部采用现代化设备。"工作人员指着一排排温室大棚说道。
走进大棚,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里没有传统印象中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栽培架,自动化的灌溉系统,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高科技设备。
"这些蔬菜都是无土栽培,产量比传统种植高出三倍以上。"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道。
"成本高吗?"我忍不住问道。
"前期投入确实不少,但回报也很可观。"工作人员笑道,"而且国家有补贴,实际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我们继续参观,看到了无人机植保,看到了智能分拣,看到了冷链物流。
这一切都让我对农业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怎么样?"离开园区后,石志刚问我。
"确实很震撼。"我如实说道。
"这就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石志刚点点头,"你有技术背景,回来搞这个,肯定有优势。"
在县城吃过午饭后,石志刚又带我去了农业银行,了解农业贷款的政策。
"现在银行对农业项目很支持,利息低,手续也简化了不少。"银行的客户经理热情地介绍道。
听着这些介绍,我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也许,回到农村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也许,我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回村的路上,石志刚突然问我:"小磊,你在城里有女朋友吗?"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尴尬。
"没有。"我简短地回答。
"那就对了,现在城里的姑娘要求太高,没房没车根本看不上你。"石志刚摇摇头,"你要是回来,我给你介绍个好姑娘,踏实能干,还漂亮。"
他的话让我哭笑不得,但也让我意识到了一个现实问题。
在城市里,以我现在的条件,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
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巨大,让我在感情面前总是缺少底气。
"是哪家的姑娘?"我好奇地问道。
"就是村东头厉建军家的女儿,大学毕业,在县城工作,人长得俊,性格也好。"石志刚眉飞色舞地说道,"我跟她爸是老朋友了,这事八九不离十。"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我确实渴望有一个稳定的感情,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因为现实的考虑而妥协。
"大伯,感情的事情还是要看缘分。"我委婉地说道。
"缘分?"石志刚笑了,"小磊啊,你想多了,感情是需要条件的,你在城里没房没车,有什么缘分?回到村里,有地有房,还愁找不到好姑娘?"
他的话虽然现实,但却戳中了要害。
确实,在这个物质的年代,感情也需要经济基础。
而我在城市里奋斗了这么多年,却依然买不起一套房子,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也许,回到农村真的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
也许,我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脑海里反复回想着今天看到的一切。
那些高科技的农业设备,那些优惠的政策,还有石志刚描绘的美好前景,都让我心动不已。
但同时,我又舍不得城市里的生活,舍不得那个繁华的世界。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我整夜难眠。
05
第五天早上,石志刚神秘地跟我说:"今天带你见个人。"
我们来到村里的茶馆,一个中年男人已经在那里等候。
他穿着朴素,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精明。
"这是郁建华,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石志刚介绍道。
郁建华热情地和我握手:"听志刚说你是大学生,在城里工作?"
"是的。"我点点头。
"那很好,我们正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郁建华笑道,"我跟你说说我的经历吧。"
原来,郁建华以前也是在外面打工,五年前回到村里,承包了几百亩土地,搞规模化种植。
"第一年确实很难,什么都不懂,亏了不少钱。"郁建华坦诚地说道,"但我没放弃,找专家,学技术,第二年就开始盈利了。"
"现在怎么样?"我好奇地问。
"现在一年能挣三十多万。"郁建华自豪地说道。
三十多万!这个数字让我震惊了。
要知道,这是我在城里十年都挣不到的数目。
"真的吗?"我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郁建华拿出手机,给我看他的银行流水,"这是去年的收入,你看看。"
看着那一串数字,我彻底震撼了。
"不过,这需要投入,需要规模,更需要坚持。"郁建华认真地说道,"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合作。"
"合作?"
"对,我出技术和管理经验,你出资金和土地,我们一起搞。"郁建华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以你的文化程度,再加上我的经验,肯定能做大做强。"
这个提议让我心跳加速。
也许,这真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许,我应该抓住它。
"郁大哥,我需要考虑一下。"我说道。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确实需要慎重。"郁建华表示理解,"不过机会不等人,现在政策好,市场好,错过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机会了。"
从茶馆出来,石志刚问我:"怎么样?心动了吧?"
"确实心动了。"我如实承认。
"那就对了。"石志刚满意地点点头,"建华这个人我了解,踏实能干,跟他合作绝对没问题。"
回到家里,我坐在院子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三十多万,这个数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城市里,以我现在的工资水平,不吃不喝也要存五年才能存到这么多钱。
而在农村,似乎一年就可以实现。
这种巨大的对比,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也许,我一直在走错误的路。
也许,真正的机会其实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晚饭时,陈秀兰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
"小磊,考虑得怎么样了?"她关切地问道。
"还在想。"我回答。
"其实没什么好想的。"石宇辰插话道,"哥,你在城里这么多年,存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让我尴尬。
确实,除了日常开销,我几乎没有什么积蓄。
"你看建华哥,短短几年就发了财,买了车,建了房,日子过得多滋润。"石宇辰羡慕地说道。
"是啊,建华确实是个能人。"陈秀兰点点头,"小磊,你要是和他合作,肯定错不了。"
他们的话让我更加动摇了。
也许,我真的应该回来。
也许,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
夜深了,我独自走到村头的小河边。
月光依然皎洁,河水依然清澈,一切都和小时候一样。
但我的心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我渴望逃离这里,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现在,我却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开始向往这里的宁静和安稳。
人生就是这样,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
也许,是时候回头了。
也许,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06
第六天,是我回家后最关键的一天。
石志刚一早就来找我,说村里今天要开会,商量一个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我问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石志刚神秘地笑了笑。
上午九点,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我看到了郁建华,看到了何国栋,还有很多村里的长辈和同辈。
石志刚站在前面,清了清嗓子:"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商量咱们村的发展大计。"
"现在国家政策好,鼓励乡村振兴,咱们村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他继续说道,"我想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把大家的土地整合起来,搞规模化经营。"
这个提议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老支书说得对,单打独斗确实没什么前途。"何国栋第一个表示赞成。
"可是成立合作社,具体怎么操作?"有人问道。
"这个我们已经考虑过了。"石志刚看了我一眼,"我们准备让小磊来当合作社的理事长。"
什么?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让我当理事长?我什么时候答应过?
"小磊有文化,懂技术,在外面见过世面,最适合带领大家致富。"石志刚继续说道。
"对对,小磊最合适了。"陈秀兰在旁边附和。
"我赞成!"
我也赞成!"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赞成声。
我坐在那里,感觉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样。
"大伯,这件事你怎么没跟我商量过?"我小声问道。
"商量什么?这是为你好啊。"石志刚理所当然地说道。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合作社的章程,讨论着土地的整合,讨论着未来的规划。
而我,却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被动地听着别人为我安排人生。
"小磊,你说几句话吧。"石志刚突然点我的名。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我结结巴巴地说道。
"没关系,慢慢来。"石志刚笑道,"反正你也要回来的,早晚都是一样。"
会议结束后,我感觉头昏脑涨。
回到家里,陈秀兰已经准备好了午饭。
"小磊,你怎么了?看起来不太高兴。"她关切地问道。
"婶子,今天的事情你们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我直接问道。
陈秀兰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什么商量好了?我们都是为你好啊。"
"为我好?"我有些激动,"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我的意见?我愿不愿意?"
"小磊,你这是怎么了?"石志刚从外面进来,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大家这么信任你,让你当理事长,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我没有说不愿意,但是你们应该先跟我商量啊。"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还商量什么?你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是迟早的事。"石志刚的话让我彻底愤怒了。
"谁说我混不下去了?"我站了起来,"我在城里工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来?"
"好好的?"石志刚冷笑一声,"包吃住六千五,还不如在家种地,这叫好好的?"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狠狠地刺进了我的心里。
原来,从我说出工资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失败者。
原来,他们眼中的关心和建议,都是建立在对我的轻视之上。
原来,我一直被他们当成了一个需要拯救的可怜人。
这种羞辱感让我无法忍受。
"大伯,我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我在城里生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意义?什么意义?"石志刚不屑地说道,"一个月挣这么点钱,连房子都买不起,还谈什么意义?"
我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
07
那天晚上,我没有吃晚饭,一个人走出了村子,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
夜色如墨,山风阵阵,我的心情就像这夜色一样沉重。
石志刚的话在我耳边反复回响:"包吃住六千五,还不如在家种地。"
这句话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心里。
我开始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一切,那些看似关切的询问,那些看似善意的建议,那些看似偶然的安排。
原来,从我回到这个村子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张无形的网在等着我。
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要把我留在这里。
他们早就认定了,我在城市里是个失败者。
他们早就决定了,要"拯救"我。
而我,就像一只误入网中的鸟,越挣扎,网收得越紧。
我想起郁建华的出现,那不是偶然,那是安排。
我想起今天的村民大会,那不是临时决定,那是预谋。
我想起那些关于土地收益的描述,那些关于农业前景的描绘,那些关于政策优惠的介绍。
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服我留下来。
但为什么?
为什么他们这么希望我留下来?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我好吗?
我停下脚步,望着远山的轮廓,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我的那十几亩地,在他们的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如果我不回来,他们的合作社计划就不完整。
如果我不加入,他们的规模化经营就缺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原来,他们需要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名下的那些土地。
原来,所谓的关心和建议,都有着更深层的目的。
这种被利用的感觉,比被轻视更让我难受。
我加快脚步,想要逃离这种窒息的感觉。
但无论我走得多远,那种被算计的愤怒和屈辱都如影随形。
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
堂屋里还亮着灯,石志刚和陈秀兰坐在那里,似乎在等我。
"小磊,你去哪了?我们都担心死了。"陈秀兰关切地说道。
"出去走走。"我冷淡地回答。
"小磊啊,今天的话可能说重了。"石志刚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大伯都是为你好,你要理解。"
"为我好?"我看着他,"大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没有那十几亩地,你们还会这么关心我吗?"
石志刚的表情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你这孩子,说什么呢?你是我侄子,有没有地我都关心你。"
"是吗?"我冷笑一声,"那为什么这三年来,我一次都没有收到过你们的电话?为什么我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你们说忙着种地不能来城里参加葬礼?"
这些话让石志刚和陈秀兰都沉默了。
"现在我回来了,你们就突然关心起我的工作,关心起我的前途,关心起我的婚姻。"我继续说道,"这种关心来得是不是有点太突然了?"
"小磊,你想多了。"陈秀兰试图解释,"我们一直都关心你,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我不在这里,关心也没用?"我打断了她的话,"还是说,只是我的地不在这里,关心也没必要?"
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沉默。
我看着他们的表情,心中的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好了,我累了,要休息了。"我说道。
回到房间,我躺在床上,脑海里乱作一团。
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曾经跟我说过:"小磊啊,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的好,可能是为了更大的利益。"
当时我还小,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现在我明白了。
人性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石志刚和陈秀兰也许真的关心我,但这种关心是有前提的。
他们希望我好,但更希望我按照他们的方式好。
他们想要帮助我,但也想要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到疲惫和失望。
也许,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08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陈秀兰看见我在整理东西,急忙问道:"小磊,你这是要干什么?"
"回城里。"我简单地回答。
"回城里?不是说要住半个月吗?"她的声音里带着焦急。
"计划有变。"我继续收拾着东西。
石志刚闻声赶来,看见我的行李箱,脸色立即沉了下来。
"小磊,你这是赌气呢还是怎么着?"他问道。
"我没有赌气,只是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我直视着他的眼睛,"大伯,我不会回来种地的,也不会加入什么合作社。"
"你..."石志刚的脸涨得通红,"你这是不识抬举!"
"也许吧。"我平静地说道,"但这是我的选择。"
"你的选择?"石志刚冷笑一声,"你以为你在城里能有什么出息?一个月挣六千五,一年到头存不下几个钱,这就是你要的生活?"
"是的,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我坚定地回答,"也许在你们看来很失败,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
"自己选择的道路?"石志刚的语气变得讽刺,"小磊啊,你太天真了,这个世界不是靠理想活着的,是靠现实活着的。"
"那又怎么样?"我反问道,"就算现实很残酷,就算我在城里过得不如意,那也是我自己的人生。"
"你这是在浪费自己!"石志刚激动地说道,"浪费你的学历,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青春!"
"那也是我的选择。"我重复道。
石志刚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
"好,好得很。"他冷冷地说道,"既然你这么有骨气,那你就在城里待着吧,别后悔。"
"我不会后悔的。"我说道。
收拾好行李,我准备离开。
陈秀兰追出来,拉住我的胳膊:"小磊,你真的要走?"
"是的,婶子。"我轻轻挣脱了她的手。
"那...那你的地怎么办?"她问道。
我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她:"什么怎么办?"
"就是...就是你不在家,地总要有人种吧。"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我明白了,这才是她真正关心的问题。
"婶子,地还是我的,但我不会回来种。"我说道,"至于怎么处理,我会考虑的。"
"那...那你考虑一下土地流转吧。"她急忙说道,"可以租给合作社,每年有租金,你也不用操心。"
原来如此,这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如果劝不动我回来,至少要拿到我的土地使用权。
"我会考虑的。"我没有立即拒绝,"但现在我要走了。"
石宇辰从屋里出来,看见这一幕,有些不知所措。
"哥,你真的要走?"他问道。
"那...那以后还会回来吗?"他的眼中有些不舍。
"会的,过年的时候。"我说道。
"哥,其实...其实我挺羡慕你的。"石宇辰突然说道,"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不管别人怎么说。"
他的话让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
"宇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拍拍他的肩膀,"你的选择也没有错。"
告别了家人,我拖着行李箱走向村口。
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鸟儿在枝头歌唱,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
但我知道,这种安详不属于我。
我的路在前方,在那个繁华喧嚣的城市里。
也许那里没有诗和远方,也许那里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但那是我选择的战场,那是我要去征服的世界。
走到村口时,我回头看了一眼。
那些熟悉的房屋,那些熟悉的田地,那些熟悉的面孔。
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回忆,有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
但我不能被这些束缚住脚步。
我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哪怕路再难走,哪怕前途再迷茫。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个曾经怀着梦想走出这个村子的年轻人。

09
回到城市已经是傍晚时分。
霓虹灯开始闪烁,街道上车水马龙,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和各种食物的香味。
这就是我熟悉的城市味道,嘈杂、复杂,但充满活力。
回到租住的小房间,一切都还是老样子。
简陋的家具,狭小的空间,从窗户望出去是对面楼房的墙壁。
这里没有农村的青山绿水,没有清新的空气,没有宽敞的院落。
但这是我的家,这是我选择的生活。
我打开电脑,查看这几天积累的工作邮件。
项目在正常进行,同事们在群里讨论着技术问题,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就是我的世界,虽然平凡,但真实。
晚上,我给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大学同学打了电话。
"怎么样,回老家过得还好吧?"他问道。
"还行,不过提前回来了。"我简单地说道。
"为什么?家里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就是觉得城市更适合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几天的经历。
"我理解。"同学笑道,"说实话,我也不想回老家,虽然那里的生活成本低,但总觉得缺少什么。"
"缺少什么?"我问道。
"缺少可能性吧。"他想了想说道,"在城市里,虽然压力大,但总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而在老家,一眼就能看到头。"
他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是的,这就是我选择留在城市的原因。
不是因为城市有多好,而是因为这里有更多的可能性。
也许我永远买不起房子,也许我永远挣不了大钱,也许我永远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
但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种不确定性,这种挑战性,正是我需要的。
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
"小磊,回来了?家里怎么样?"同事王雨桐问道。
"还好,就是空气比这里好。"我笑着回答。
"那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多住几天?"
"工作比较忙。"我找了个借口。
其实,我不想跟任何人详细解释这次回家的经历。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知道就够了。
中午吃饭时,我收到了石宇辰发来的微信消息。
"哥,你走了以后,我爸很生气,说以后不管你的事了。"
我看着这条消息,心情五味杂陈。
"我理解大伯的想法,没关系。"我回复道。
"哥,其实我觉得你做得对。"石宇辰又发来一条消息,"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谢谢你的理解。"我回复。
"对了,关于土地流转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他问道。
我沉思了一会儿,打字回复:"我同意流转,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流转费要按市场价给,而且要签正式合同。"
"好的,我跟我爸说一声。"
放下手机,我长舒了一口气。
这样处理是最好的结果,既不会让家里人难做,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下午,我专心投入到工作中,写代码,调试程序,参加会议。
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这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六个月后。
我收到了石宇辰的结婚照,他和郜雨桐看起来很幸福。
照片背景是村里新建的小洋楼,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轿车。
看起来,合作社的发展不错。
我也收到了土地流转费,比我预期的要高一些。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让我在城市里的生活稍微宽裕了一些。
一年后。
我跳槽到了一家更大的公司,薪资涨了两千。
虽然还是买不起房子,但至少可以租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房间了。
两年后。
我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她也是程序员,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理想。
她不介意我没有房子,不介意我的收入不高。
她说,只要两个人相爱,一起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年后。
我们结婚了,在城市里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婚礼很简单,但很温馨。
石志刚和陈秀兰也来了,虽然之前有过不愉快,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终化解了一切。
五年后。
我和妻子用积攒的钱付了首付,终于在城市里买了自己的房子。
虽然只有八十平米,虽然还要还二十年的房贷,但这是属于我们的家。
那天晚上,我站在新房的阳台上,望着城市的夜景。
霓虹灯依然闪烁,街道依然繁忙,一切都没有改变。
但我的心境却完全不同了。
我想起了五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石志刚说过的话:"包吃住六千五,还不如在家种地。"
现在的我,月薪已经过万,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心爱的妻子,有了稳定的生活。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样的成就并不算什么。
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没有成为什么大人物,没有赚到大钱,没有实现什么惊天动地的梦想。
但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这条路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我选择的。
而这,就够了。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对自己选择的坚持。
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路有多难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值得坚持到底。
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月光洒在城市的屋顶上,我轻轻一笑,回到了温暖的家。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而我,已经准备好了。
来源:运筹帷幄西柚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