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跪与不跪都是一个难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9 20:10 3

摘要: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48小时内连发四条推文,把印度从头到脚羞辱了个遍!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48小时内连发四条推文,把印度从头到脚羞辱了个遍!

特朗普先是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创下美国准盟友中的最高税率;

然后再翻旧账指责印度“买俄油养战争”;

然后高调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合作,嘲讽“未来让印度找巴基斯坦买油”;

最后还无比讽刺地说:印度是“死亡经济体”。

领导定了调,下属肯定要跟上。

美国财长贝森特马上接过话茬,公开表示:

印度就是无足轻重的国家,在全球格局当中,根本扮演不了全球领袖角色。

这对一直想做“常任理事国”的印度来说,可以说是诛心之言了。

所以印度国内可以说是炸了锅了。

数以万计的印度ID跑到特朗普的各类账号下面留言大骂特朗普是娈童癖是条狗;

印度著名主持人甲亢姐更是一大早就做节目,把特朗普骂了整整15分钟。

还有印度国会议员也纷纷要求印度总理莫迪,必须对此事做出犀利回应。

不过呢?虽然国内民情沸腾,莫迪面对特朗普的骑脸式羞辱却沉默不语。

只是一遍一遍地强调“印度会成为世界第三”,至于特朗普能不能听到,那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莫迪面对特朗普的羞辱却保持沉默?

这是因为,印度已经被特朗普政府逼入一个难堪的困境。

1 冰火两重天

最近十年来,印度几乎完全沐浴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战略宠爱的聚光灯下,被奉为“印太战略”的基石盟友。

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就会发现,印度是这里面最格格不入的一个。

日本是美国的干儿子,领土上有美国驻军。

澳大利亚是美国的表弟,领土上也有美国军事基地。

印度和美国没有血缘之情,也没有军事依赖,那么为什么美国会选择印度做自己的盟友呢?

图什么?是图印度牛粪可以当柴烧,还是咖喱味好吃呢?

答案很简单,中国。

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一直想减轻对华商品的依赖,之前叫嚣着说要搞全面“脱钩”。

但最后发现根本无法脱钩,脱钩之后没准中国没垮,美国先垮了。

所以之后美国又新发明了一个词,叫“去风险化”,意图就是转移产业链,逐步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所以,在拜登时期,美印关系急剧升温,印度成为拜登“友岸外包”取代中国的供应链替代国。

除此之外,美国还希望印度能够在边境上制造摩擦,牵制中国精力。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提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想把印度培养成在经济、产业、军事、政治、外交上都能给中国制造麻烦的一个重磅对手。

所以,美印关系一度好得差点穿一条裤子。

印度要产业?给!

苹果带动大量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印度要武器?给!

美国不仅向印度提供了C17运输机这种国之重器,甚至连F35,都表态可以“考虑”。

印度要钱?给!

莫迪的白手套、印度首富阿达尼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搞了一个港口码头,然后美国马上提供了5.53亿美元的融资。

可以说,美国对印度真的是下了血本!

但问题在于,印度又是怎么回报美国的呢?

看看近几年印度干的事情吧!

——俄乌冲突中,印度疯狂倒卖俄罗斯石油,然后高价卖给欧洲,赚了几百亿美元的差价,抢了美国石油公司的合同。

——印度以卢比-卢布结算机制规避美元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挖美元墙角。

——2023年,印度在美国力推“印太经济框架”(IPEF)关键阶段,单方面退出贸易谈判,打乱了美国的战略布局。

——2024年,印度出台《数字经济法案》,要求苹果、谷歌等美企开放源代码接受审查,限制数据跨境传输,导致美企合规成本激增。

——出台《外国捐助管理法》,使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印活动空间压缩40%,削弱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能力。

——2023年,哪怕在莫迪即将访问美国期间,还在策划在美暗杀锡克教分离主义者潘农,严重冲击美印信任基础。

印度做的这一切,哪有一点对得起美国的投入?

所以,美国也慢慢认识到,印度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国家,根本没有办法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支柱,配合美国去围堵中国。

当然,最打击美国的,还是5.7空战了。

在这场较量中,印度在美国、以色列提供情报支持,法国提供战斗机,澳大利亚提供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仍然被打了个0:6!

这场惨败不仅暴露了印度空军在战术协同、装备效能与指挥体系中的系统性缺陷,更彻底撕碎了其依靠天价军购堆砌的威慑外衣。

西方战略界的评估从来冷酷而现实:

一支连地区常规冲突都难以招架的军队,如何担得起“关键战略棋子”的重任?

连巴基斯坦的低配版中式作战体系都打不过,那怎么能给中国制造麻烦?

印度前期就像一个捞女,通过欲拒还迎和若即若离的手段,骗得美国团团转,捞了不少好处。

但一旦美国醒悟,就是捞女悲剧的时候了!

所以,一个失去了地缘政治价值的印度,对美国来说也没什么用了。

美国人一直信奉的原则是:不上餐桌,就上菜单。

那么既然印度不配上餐桌,那就上菜单呗!

所以最近印度和西方的关系急转直下。

特朗普破格在白宫设午宴款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这是美国总统首次接待非国家元首的巴基斯坦军事领袖。

然后没过多久,特朗普又公开说巴基斯坦击落了印度5架战斗机。

这时印度的胜利宣讲团刚刚结束全球巡回宣讲,结果就被特朗普揭穿了,让印度情何以堪?

还有6月15日至17日,G7峰会在加拿大召开。此前六年,莫迪多次作为“观察员国家”代表参加。

但这次呢?莫迪连邀请函都没收到!

你看,打了一场败仗,印度损失的不仅仅是阵风,更是自己的统战价值。

曾经的红毯礼遇变成了闭门羹,印度的地位从“不可或缺的盟友”滑落为“可有可无的小透明”。

所以,无论是特朗普还是贝森特,都可以肆无忌惮地羞辱印度,既不怕印度报复,也不怕印美关系破裂。

说白了,美国就是看不起印度,根本就不在乎印度的感受。

2 印度的命门

当印度的统战价值不再,一直以强势著称的特朗普政府,就毫不犹豫地将印度放到了“菜单”之上。

其目标,就是印度连续且大幅的每年高达45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

7月30日,特朗普发帖称:“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加一项未披露额度的罚款。”

8月6日,特朗普又宣布,要对印度商品再加征25%关税,这样关税税率就到了50%。

一旦实施,印度商品对美国出口必然大幅度下降。

说实话,这直接打到了印度的命门上。

为什么?

因为没有这部分顺差,印度就活不下去了!

说个冷知识,印度是最缺外汇的大国之一,印度的外汇长期处于亏空状态。

2024年,印度GDP为3.91万亿美元,外债达到了2.1万亿美元,债务占比约54%。

还债的话,拿印度卢比人家肯定是不认的,只能拿外汇还。

那印度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呢?只有4900亿美元,不到外债总额的四分之一。

说实话,这点钱,在完成必要的国际贸易(比如买石油)之后,支付利息都不够。

在这方面,印度是吃过大亏的。

1991年,印度由于外汇储备被消耗殆尽,于是不得不将其黄金储备通过空运的方式运往伦敦进行抵押,最终无奈地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十分严苛的经济改革条件。

那么,印度为啥缺外汇呢?

主要因为印度制造业拉胯,大量工业原材料都需要进口。

加上印度基本不产石油,大量能源进口需求,一年光买油都需要花560亿美元!

出口方面,印度在国际上还真没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产品。

所以印度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汇一直入不敷出。

唯一能大规模赚美元的信息服务业(其实就是软件外包),自从AI革命之后,也迎来了天崩时刻。

AI这玩意用来写文章可能狗屁不通,但如果拿来写规范化比较强的代码的话,那可是又快又好。

一个普通人稍微懂一点编程知识(都不用太专业),就能完成比较复杂的编程工作。

几十年来,西方国家软件公司一直依赖印度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以低成本为全球客户开发软件。

但现在呢?AI让印度IT行业正面临一场全面洗牌,大量程序员无事可干,有的人已经处于待岗状态超过数个季度。

业界估计,随着一系列微调后的专业编程大模型的问世,印度的IT行业可能要迎来一场10-30万的裁员潮!

这样一来,印度拿到的外汇就更少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印度另外两大外汇支柱,也处于崩塌的边缘!

第一个是侨汇。

啥叫侨汇呢?就是印度人出国打工挣了美元,汇回家,印度央行收下美元,给他们卢比,这样外汇就进来了。

目前,850万印度劳工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产油国干活,那边挣的是美元,这些钱都通过汇款流到了印度。

如果再加上2000多万在其他国家的侨民,印度每年能收入1000亿美元侨汇,全球第一。

但是随着印度在巴以冲突中站在以色列一边,再加上这次以伊冲突中,伊朗抓到的外国间谍,竟然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所以印度人的信誉在中东国家已经崩塌了,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开始对印度人收紧劳务合同,不再续聘,甚至连务工签证都开始卡了。

所以,印度侨汇支柱已经岌岌可危了。

第二个是对外资的杀猪盘。

印度喜欢对外资搞杀猪盘已经不是新闻了,别管你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哪怕是前宗主国英国的企业,到了印度,都逃不掉罚款和没收。

比如2023年,印度就没收了小米6.76亿美元的收入。

但问题在于,这种玩法时间长了,谁也不是傻子啊!

印度成了全球知名的“税收恐怖主义”国家,导致没人敢往印度投资了。

今年5月,外资直接净投入仅为3500万美元,环比同比都暴跌98%以上。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流入仅为2个亿,同比还是暴跌90%以上,外资净流入基本归0。

要知道,此前十年,印度年均FDI净流入还能维持在100亿美元级别呢,现在呢?

外资流入的骤然冻结,叠加本就高企的贸易逆差,将印度宝贵的外汇储备推向了崩溃边缘。

问题来了,现在AI毁了印度的IT外汇来源,印度站队以色列毁了印度侨汇,杀猪盘又毁了印度的外资流入,那印度还从哪搞外汇?

不就只剩那可怜的一点对美贸易顺差了吗?

一旦特朗普把关税加上去了,那印度商品还怎么往美国卖?

这可真要了印度的老命了!

3 跪还是不跪

目前,美国对印关税已经达到50%了,非常高。

那么,印度是否能通过谈判将关税降下来呢?

理论上也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印度却要满足特朗普的诉求。

特朗普的诉求是什么?

两点:

第一,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第二,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

说实话,这两个诉求对于莫迪而言简直就是无解。

一方面,印度已经停不了俄罗斯石油了。

说实话,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啥之前不说,现在突然不让买了?

因为拜登时期,确实对印度这种做法有过纵容态度。

比如2022年11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出:

“只要印度避开受G7价格上限管制的西方保险、金融和海运服务,我们乐见印度继续购买尽可能多的俄罗斯石油。"

2024年5月,美国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更直言:

“美国之所以允许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正是为了防止全球油价进一步上涨,印度履行了这一使命。”

说实话,如果没有美国出于拉拢印度考虑的纵容,印度是不可能顺利买那么多俄油的。

2021年,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6.8万桶的原油,俄罗斯石油仅占印度年度原油进口量的2%。

2022年这一数字接近20%。

到2023年5月,印度每天进口俄罗斯石油215万桶,成为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

3年时间,翻了30多倍!

印度不仅买油自己用,还倒卖牟利。

比如印度石油公司(IOCL)、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和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HPCL)这三家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在2023财年共计实现了8250亿卢比的独立利润,是上一财年的71倍!

至于莫迪的白手套阿达尼的石油公司,赚得就更多了。

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印度光靠倒卖俄罗斯石油,就赚了500亿美元外汇!

但是呢?赚钱的时候很爽,等美国态度变化的时候,就知道疼了。

美国的确纵容过印度买俄油,但那是前朝的事了,特朗普不认。

特朗普全指望着收紧石油制裁逼俄罗斯停战,怎么能容忍印度一直给俄罗斯输血?

所以印度进口的俄油必须停止!

按:特朗普猛锤印度其实也有敲打中国的意味,因为买俄油的除了印度另一个大买家就是中国。

只不过中国骨头太硬,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可能访华的因素),特朗普目前还不敢直接对中国挑衅。

但问题在于,印度停得下来吗?

一方面,印度这几年靠倒卖俄油赚了不少钱,上上下下都形成了顽固的利益群体。

现在突然俄油断了,那这个群体还怎么挣钱?

另一方面,断了俄油,就要去买高价的中东石油和美国石油。

但问题在于,这些都要花美元的(买俄油可以用卢比),印度现在捉襟见肘的外汇储备,怎么可能支撑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石油支出?

一方面减少了挣的外汇,另一方面要增加花出去的外汇,印度哪有那么多外汇?

更深远的代价是,这样必然严重破坏印俄之间历经数十年构建的、基于军购和能源的战略互信关系。

俄罗斯是印度国防装备的核心来源国和地缘上的传统“准盟友”,印度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并不想彻底和俄罗斯翻脸。

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敢开放美国农产品。

说个冷知识,印度因为农业生产力落后,粮食生产成本是很高的。

在新德里,每吨小麦的交易价格达到了约3.3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800元),一斤小麦折合人民币1.4元。

那美国工业化生产的小麦多少钱呢?折合人民差不多9毛钱一斤(比中国还便宜)。

所以,美国农产品一旦低关税甚至零关税杀入印度,那印度农民就会瞬间破产。

毕竟印度农村人口接近10亿,占印度人口的大部分,更是庞大的选票票仓。

如果莫迪答应了美国农产品进口,那印度农民还不要造反?

所以,莫迪根本不可能答应特朗普的条件。

但问题在于,如果不答应特朗普的诉求,特朗普加关税,那么每年对美顺差可能就完蛋了。

目前,印度对美出口第一大类商品是珠宝和加工。

第二大类是电子产品(苹果转移到印度的生产线生产的咖喱味iphone几乎全卖到美国了)。

第三类是仿制药和药品材料,目前占到了美国40%的药品市场。

考虑到特朗普本来就希望苹果把工厂搬回美国,而且特朗普马上就要对药品发起301调查,如果印度迟迟不低头,那450亿美元顺差大部分就要归0。

这是当前印度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的。

现在的莫迪的困境,是跪也不行,不跪也不行。

这就是莫迪面对特朗普的羞辱,却保持沉默的原因。

4 乱纪元

当下的局面,更印证了我之前一个论断——全球秩序正加速滑入一个被不确定性主导的“乱纪元”。

这个乱纪元标志性特征在于:

二战后全球自由经贸秩序过去数十年最大的构建者与受益者美国,出于自身经济和战略焦虑,开始主动挥舞“关税”和制裁大棒,不惜破坏其一手建立的游戏规则,对盟友与伙伴都采取赤裸裸的收割姿态。

说白了,这就是地主家也没有隔夜粮,开始抢长工的饭吃了。

这也标志着维系战后繁荣与稳定的共识性多边基础正在崩塌。

那么,当国际秩序重回丛林时代,如果实力不济,注定要成为霸权镰刀下待割的韭菜,除了默默承受几乎毫无有效反制手段。

就如同当下的印度。

要想扛住美国的收割,也只有一个办法: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想中国,为什么能对美国的各种出招都不买账?硬碰硬地跟美国叫板?

——中国有齐全完备而深度紧密的产业系统,构筑起自主发展的根基;

——中国有集中力量高效办大事的体制气魄,总能在关键时刻凝成迎难而上的强大合力;

——中国有战天斗地民族精神培养起来的14亿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原则相融合,形成了应对惊涛骇浪的坚固防线;

——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哪怕完全内循环,也能坚持下去。

印度呢?长期存在一系列软肋:

——轻视或回避踏踏实实的制造业筑基工程,沉迷于投机取巧式的增长模式,到现在重工业不行,轻工业也不行,光靠人多挣点辛苦钱。

——政府热衷于用精心炮制的GDP数据和宏大的未来计划去“粉刷太平”,对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土地改革僵局、制造业基础设施短板、教育改革滞后、庞大低技能劳动力转型困境),则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执行力。

——沉迷于在全球化红利尚存、资本流动性充裕的“和平年代”。

这种依靠服务业(尤其是IT外包)驱动、依赖外资热钱和数据美化的发展模式,勉强可以堆砌出一个“新兴大国”的海市蜃楼。

这与晚清“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的景象何其相似:

表面功夫勉强支撑起一个幅员辽阔却内里虚弱腐朽的大架子,维持着王朝最后的体面。

但一场甲午战争,无情地撕碎了清王朝“纸老虎”的伪装,暴露其外强中干的本质,并直接引爆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印度也一样,57空战,也宛如一根钢针,猝不及防地戳破了印度军事力量精心营造的强大幻象。

当地缘政治的光环在冰冷残酷的现实面前迅速褪去,当投机堆砌的虚假繁荣在外部压力下原形毕露之际,印度立刻就看到了特朗普所挥舞的镰刀。

印度的窘况,再次证明了——

在大国博弈的严酷竞技场上,缺乏实质性实力支撑的投机战略终将落空,玩弄心眼,终将被端上餐桌。

印度的苦难啊,还在后面呢!

最新消息,时隔7年之后莫迪将再次访华。

虽然访华的名义是借着上合峰会的由头,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印度现在不得不来抱老中的大腿了。

来源:花猫哥哥7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