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科技助农到文化焕新,从技能培训到民生服务……今年6月以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组建4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72名师生带着专业“工具箱”奔赴南雄,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田间实效,彰显了高校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从科技助农到文化焕新,从技能培训到民生服务……今年6月以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组建4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72名师生带着专业“工具箱”奔赴南雄,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田间实效,彰显了高校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瓜”目相看突击队:
科技“种”出好产业,画笔扮靓“荷”美乡村
“这片香水柠檬园,现在用上了新‘配方’!” 在南雄市油山镇延村的果园里,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瓜” 目相看突击队的师生们推广了新型生物菌剂技术,并建立香水柠檬品质提升示范基地。
除了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突击队还推进人居环境提质工程。今年夏天,这支突击队以“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绿美油山”为目标,在夹河口、延村、上朔三村开展了7天的“田间实践课”。他们拿起画笔这一“改造利器”,以“河”谐音“荷”与“和”为创意纽带,将清雅高洁的荷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创作12幅簸箕画作品,并建成150平方米的乡村艺术长廊,一幅“荷美乡村”画卷在夹河口村徐徐展开。
突击队创作簸箕画
据统计,突击队已完成立体化改造2392.75㎡,其中包括墙面艺术彩绘485.75㎡,打造生态景观绿地1907㎡,还储备设计方案53套,形成可持续发展方案库。
蜜源队、蜂甜队:
直播助农富,技能培训育“新农人”
“走过路过别错过!这罐蜂蜜是大自然的馈赠……”镜头前,蜜源队队员们化身“新农人主播”,在坪田坳村的蜂蜜基地里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当地特色蜂蜜产品,联合蜂场负责人讲述产业故事带动订单增长。
据悉,惠工-油山镇“双百行动”蜜源队已经连续第二年深入这片盛产蜂蜜、浸润红色文化的热土,以“新农人直播+生活服务体验员”双重身份深耕乡村一线。
当得知村民渴望掌握互联网营销技能,突击队开办“互联网营销师”专题培训,手把手教大家给蜂蜜拍“网红”照片、剪果园采蜜短视频,还模拟直播间场景演练客户沟通话术,激活了村民自主探索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直播推荐特色蜂蜜产品
与此同时,另一支突击队——蜂甜队在坪田坳村开展美育课堂,惠及众多学子。课堂上,蜂甜队队员们化身“非遗讲解员”,从漆扇的千年历史讲到南雄本地的漆艺故事,孩子们的目光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队员们还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山间革命纪念碑,垂首聆听当地老党员讲述彭显模事迹。这位南雄革命杰出领导者,曾组织农会、重建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其坚守信念的革命历程,让年轻队员深受触动。
彩绘乡韵突击队:
国潮IP“朔将军”唤醒古村,法治墙绘扮靓乡村
在具有深厚红色历史底蕴的上朔村,彩绘乡韵突击队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优势,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精准挖掘当地后周时期名将彭旴将军等历史资源,创新性地将其形象提炼、转化,设计出符合互联网时代审美的国潮IP形象—“朔将军”。依托“村庄规划・美丽乡村”项目,突击队历时两月,完成1000余平方米文化IP主题墙绘设计,优化乡村公共空间、美化风貌、提升知名度,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水口镇下湖村,突击队用画笔播撒法治种子。他们克服台风暴雨与高温挑战,完成了2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墙绘:以蓝金主色调凸显权威,醒目标语搭配生动插画,既打造了乡村特色景观,又将法治理念转化为村民驻足围观的“可视化教材”,有效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突击队完成2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墙绘
雅韵食安突击队:
推普筑桥心相连,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带着这一目标,“雅韵食安”队将推普活动带进油山镇大塘中心小学与社区。生动的讲座化专业知识为易懂案例;趣味课堂让汉字书写妙趣横生;情景对话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切换碰撞出欢乐火花。队员们尤其关注老人与儿童,俯身倾听,耐心辅导,让标准语成为连接心与心的纽带。
推普活动现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队员结合油山本地饮食习惯,带着精心设计的科普手册与展板,深入集市村落。“如何辨别过期食品?”“夏季食材保鲜妙招?”队员们用通俗易懂、亲切生动的语言解答疑惑。现场演示的食品质量鉴别小实验直观明了,从选购技巧到储存方法,从常见误区到维权知识,筑牢乡村生活的健康防线。
“雅韵食安” 突击队由多专业学子组成,怀揣服务乡村的初心,以“科普+推普”双核驱动模式,精准掌握需求:在科普方面,在大塘中心小学开展无人机科普教学,集市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夹河口村策划助农直播解西瓜滞销;推普方面,在校园开设普通话专题讲座,联合当地政府在赶集日开展助学贷款政策宣讲,用专业行动为乡村发展添能蓄力。
文、图|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陈晓茹 温岩福 李超怀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