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堂食外卖脏乱差?浙江省有新解法——据8月5日《工人日报》报道,面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监管挑战,今年7月,浙江首创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融合“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平台助力+商户自治”,在全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无堂食外卖脏乱差?浙江省有新解法——据8月5日《工人日报》报道,面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监管挑战,今年7月,浙江首创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融合“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平台助力+商户自治”,在全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无堂食外卖店数量增长迅猛。这些商户往往“寄居”城市的隐蔽角落,只通过网络接单,设一个厨房档口,不设堂食区,因此在监管上容易成为盲区。其中还有一些店铺被称为“幽灵外卖”(线上地址与实际地址不符),存在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不少媒体和自媒体博主都曾曝光此类情况,认为相关门店卫生标准不达标、出餐全靠“科技与狠活”。“点外卖优先选有堂食的商户,没堂食的脏乱差。”这句在消费者中广为流传的“经验”之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堂食外卖店问题所在。
浙江省的新解法何以破解这一难题?简而言之,就是引导分散的商户入驻规范化的聚集区,实现统一、集中管理。以杭州新天地农贸市场为例,这一改造后的聚集区不仅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还设立了共享仓库、共享粗加工间等设施,由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负责聚集区的日常运营规范、卫生巡查和商户协调等工作。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商户的经营环境,降低其运营成本,也促进了相关商户的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设身处地为经营者着想、主动为其“减负”的监管思路,值得点赞。一方面,按商户需求改造场地,体现了从“管理为主”到“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升级——帮助无堂食外卖商户解决场地、设备、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能够进一步调动商户合规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定规则、搭平台,第三方专业运营商负责管理,平台提供流量扶持,商户自治自律——各方各尽其能、协同发力,有利于更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积极探索监管无堂食外卖经营的新路径:重庆市发布《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山西太原开发了无堂食外卖视频监管平台,并计划增加AI检测功能,对一些简单的不规范操作,由AI“喊话”规范,提升监管效能;黑龙江哈尔滨打造了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无堂食外卖“样板间”,引导商户进行改造,同时开设“透明厨房”进行全程直播……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都着力于提高无堂食外卖的运营标准和监管透明度,将传统的“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进而更有效地回应外卖食品安全这一民生关切。
期待各地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守护外卖食品安全。这些成功的实践也提示有关方面,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方式,能更好地引导、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在外卖行业已成为亿万消费者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下,推动监管方式创新、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众的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能,而且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