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信号卫士”暑夜鏖战铁路枢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14:32 1

摘要:8月7日夜,立秋至,暑热未消。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的徐州北站编组场内灯火通明。清筛机、捣固机、换枕机、挖掘机等16台大型养路机械轰鸣,近160名来自徐州电务段、工务、供电等系统的铁路职工,在闷热如蒸笼的站场里,打响一场为铁路货运“大动脉”“强筋健骨”的

8月7日夜,立秋至,暑热未消。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的徐州北站编组场内灯火通明。清筛机、捣固机、换枕机、挖掘机等16台大型养路机械轰鸣,近160名来自徐州电务段、工务、供电等系统的铁路职工,在闷热如蒸笼的站场里,打响一场为铁路货运“大动脉”“强筋健骨”的清筛攻坚战。

作为全国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徐州北站肩负着连云港、济南西、郑州北、阜阳北、南京东等五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与出发重任,更是保障中欧班列、电煤、粮食、重型机械等国计民生物资安全高效运输的“集散枢纽”。

信号设备是确保这个“枢纽”安全有序运行的“神经”。然而,大型清筛机械的钢铁巨臂环抱双轨作业时,对埋设于道床之下、如同“血管”般的信号电缆等设备构成了严峻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损伤,影响运输秩序。

18时,施工调度命令正式下达。但早在3小时前,徐州电务段徐北信号车间的33名“信号卫士”已严阵以待。他们组成3支突击小组,如同精准布控的“哨兵”,提前守护在徐州北站1、2股道两端的轨道电路、信号机、停车器等关键设备旁。

徐州北站共有148条股道,站场内新旧电缆布设错综复杂、埋设深度不一。“信号电缆是铁路运输的‘神经线’,在大型机械施工中,必须确保信号电缆等设备安全万无一失。”现场盯控技术骨干杨启卫说。

“第一步,精准探测电缆走向深度,特别是横穿钢轨的‘过轨电缆’,必须小心挖出、移置安全点、做好醒目标记和防护。只有‘被看见’,才能‘更安全’!”针对近期频发的强对流天气,杨启卫反复叮嘱:“探沟必须‘随挖随填’,严防次生灾害。”

在1股道南端,信号工任芳磊借助专业仪器,精准定位到了信号电缆的埋深位置。“再下探半米!”他挥起铁锹,用力开挖道砟。一锹,又一锹……坚硬的碎石与铁锹碰撞,发出“咔咔”的沉闷声响。酷暑蒸腾,他的黄色工作服迅速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脖颈不断滚落。

当表层道砟被移除,露出土层时,任芳磊立刻换上了小铁耙。他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用小耙子将土一点点“扒”开,动作轻柔得如同考古发掘,湿透的工作服紧紧贴在皮肤上。

整个编组场如同巨大的蒸笼,暴晒了一天的钢轨仍在辐射着灼人的热浪。高温丝毫未能阻挡这群守护者的脚步。任芳磊蹲下身,操起电动扳手拆解固定装置,将沉重的电缆箱轻轻放倒,再俯身仔细绑扎信号电缆……动作精准而流畅。汗水模糊了视线,他随手一抹,那身工作服早已湿透,成了能拧出水来的“汗衫”。

不远处,徐州电务段徐北信号车间技术骨干杨启卫正俯身在一处过轨信号电缆旁。他一遍又一遍地用卷尺确认电缆距离轨枕底部的安全距离。汗水浸透的工作服紧紧地包裹着他,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自今年4月9日这场大型施工启动以来,杨启卫的身影始终坚守在第一线,风雨无阻。

经过330分钟的连续奋战,当日23时30分,当天计划的760米股道道床清筛任务圆满完成。大型机械退场后,电务作业人员立刻投入紧张的设备恢复工作:检查、安装、测试、试验……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本次作业,他们精准开挖及探测防护信号电缆1060米,安全处置过道电缆8处,设置信号电缆警示牌10处,防护并恢复安装信号设备近20处。当信号灯试验良好,轨道电路测试正常时,标志着该区段施工安全达标。

截至8月7日,徐州北编组场股道大机清筛施工已持续奋战82个昼夜,累计完成71个股道区段、63760米的清筛任务。预计8月中旬,这场规模空前的“强筋健骨”施工将全面结束。

暑夜深沉,热浪翻涌。徐州电务段与车站、工务、供电、大机段等单位的作业者们,在闷热如蒸的编组场内,用一个个坚韧的“脊梁”,确保着中欧班列风笛嘹亮、电煤专列运输不息,让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炎炎夏日里始终安全正点、畅通无阻。(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许佳运)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