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那位亲戚,六十出头,平常看着精神得很,走路都带风。前几天突然住院,说是脑梗,吓得一家人不轻。他平时不爱吃肥肉,饭桌上最爱的是鱼和鸡胸肉,喝酒也不多。
我家那位亲戚,六十出头,平常看着精神得很,走路都带风。前几天突然住院,说是脑梗,吓得一家人不轻。他平时不爱吃肥肉,饭桌上最爱的是鱼和鸡胸肉,喝酒也不多。
一听脑梗,大家第一个反应都是“是不是吃太油了?”可医生却说,这跟肥肉没太大关系,问题可能出在别的地方。
我妈听了这话,整个人愣住了。她习惯性地把所有慢病都归结为“吃太油”“吃太咸”,这次有点颠覆她的认知。
我也开始仔细回忆那位亲戚的生活方式,发现他有个习惯特别明显:晚上老熬夜看手机,白天睡到十点多才起床,三餐也经常乱套。很多人以为脑梗只是血管的问题,其实背后藏着一堆生活细节。
我爸以前也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结果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高得吓人。他不胖,吃得清淡,就是脾气急,有点事就容易上头,常年睡眠质量也不好。医生说,这些精神状态和作息问题,比你吃不吃肥肉更容易影响脑血管的健康。
有一回我带孩子去社区医院打疫苗,遇到一个护士姐姐,她说她爸才五十多,去年就做了脑血管支架。她家里吃饭很讲究,几乎不碰油炸。可她爸这人不爱动,日子过得“静悄悄”的,天天坐着刷视频,从来不走几步。
这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脑梗的风险,并不是光靠嘴控制得了的,还得看你的身体到底在怎么用。
很多人误以为“我不吃肥肉就安全”,其实脑梗的风险,常常和血管的“弹性”变差有关。年纪一大,血管不像年轻时那样有韧性,如果平时又不动,血液流速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就像河水不流了,泥沙自然堆积成淤。
我婆婆年轻时是个小学老师,退休后没啥事干,就喜欢做点手工,坐一整天都不动。后来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医生说再拖下去容易出大问题。斑块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吃一块肥肉就会长,而是长年累月的代谢问题。
我那天特意翻了下她的饮食日记(她有记账习惯),发现她吃得并不油腻,蔬菜也不少,就是碳水特别多,尤其喜欢吃白米饭和年糕,几乎每顿主食量都超标。别看不油腻,血糖波动大了,胰岛素水平长期高,也会促进血脂异常,给血管添堵。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段时间带两个孩子,忙得没空吃饭,经常一顿对付一下,晚上临睡前饿得慌,就爱吃点甜点。结果几个月下来,体重没变,体脂却上去了,连晨起血压也开始飘了。这才意识到,不是吃多吃少的问题,是吃的时间和内容出了问题。
我邻居老陈,退休以后特积极,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跑步。可他前段时间突然头晕,去医院一查,发现心率过慢,医生说他“运动过量”。原来他为了控制血脂,每天都强迫自己快跑,没听身体的声音。医生说得特别直白:不是动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身体节奏。
我姐夫以前是个“夜猫子”,每天熬到两三点才睡,白天靠咖啡续命。后来开始头晕、记性差,还总觉得疲乏。去查发现血压忽高忽低,医生说这叫“植物神经紊乱”,其实也是脑血管供血不稳定的一种表现。
家里的老人很多都有睡眠问题,我妈最近也总说晚上醒得早,白天精神差。我帮她调整了晚餐时间,尽量让她晚饭吃得清爽些,同时睡前不喝汤、不吃水果,反而睡得更踏实了。过晚进食、肠胃负担重,也会影响血管的调节能力。
说起来,我曾经辅导过一个企业高管,才四十多岁,体检出血管狭窄。他特别震惊,说自己吃得很健康,结果我一问,他每天都应酬,喝酒、应付、加班,精神紧绷了十几年。医生说:长期压力大,身体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肾上腺素升高,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久了自然出问题。
我奶奶年轻时身体很好,九十多岁还自己种菜。她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早睡早起、三餐定点、饭后走一走。她从不讲究什么“科学饮食”,但她的生活节奏特别稳定。这些看似朴素的习惯,其实才是血管最需要的保护。
我朋友的爸爸最近被医生提醒“脑供血不足”,她很纳闷,说他什么都吃得清清淡淡。后来才发现他有个毛病,特别怕冷,连夏天的空调都不敢吹。医生说,这可能是血管调节能力差导致的,很多人一到换季就头晕,根源是血管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了。
我家里有个长辈,特别喜欢喝养生茶,一天三壶,里面放了各种草药。原以为对身体好,结果查出肾功能轻度异常。医生说,过度进补也会打乱身体内环境,反而让血压变得不稳定。
血压一不稳,对脑血管的冲击可不小。所以“补”这件事,也得看体质、看节奏,不能盲目来。
我有位同事的妈妈,突然间说话含糊、手脚发麻,送去医院确诊是轻微脑梗。她平时没啥毛病,就是特别喜欢“憋尿”,有时候忙起来能憋两个小时。医生说,憋尿会刺激交感神经,血压瞬间飙升,对血管是巨大负担。这点真的太容易被忽略了。
还有一次,我去学校开家长会,听到一位体育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不爱动,以后血管问题会越来越年轻化。”我听完也有点发怵。我们家孩子现在每天都有20分钟阳台体操,哪怕是跳绳,也是让他动起来。血管健康,不光是老年人的事,从小就得养成基础代谢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信息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调整。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身体“流动”起来,不光是血液流、情绪流、作息也要流通。一旦某个地方卡住了,问题就容易堆积。脑梗并不是突然来的,它是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4版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南》2023年更新
3. 陈立夫.《高血压与脑血管健康》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4. 张晓岚.《代谢与血管健康的关系探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8期
5. 赵明辉.《老年人脑血管疾病防控策略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
来源:小勇药师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