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笑不活了!韩国人又开始偷中国文化了,声称是韩国文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14:27 1

摘要:据说他赶考路上遇到马家招亲,马姑娘出了个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考场上,主考官欧阳修又出了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申遗端午节,申遗筷子还不够,韩国人现在又打起咱汉字的主意了。

有韩国网站日前表示称,“囍”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没错,就是咱们结婚时候总爱贴的红双喜,咱中国人从古用到今天,咋突然成韩国的了?

更荒唐的是,韩国某数字汉字词典,也明明白白写着“囍”是“古代韩国人创造”,甚至说“在中国并不常用”。

可能他们实在是太喜欢咱这个字了,都用到忘乎所以的程度了,把原本象征喜庆的红色“囍”改成黑色,连葬礼都用这个字,还有没有底线?

不惜一切代价,把文化偷到手,连意思都变了也不管?那还有啥意义呢。

其实要弄明白“囍”字为啥成了韩国的“新战利品”,得先把时间线拉回北宋,那时有个大名人叫王安石,他考中进士的故事在《宋史》亦有记载。

据说他赶考路上遇到马家招亲,马姑娘出了个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考场上,主考官欧阳修又出了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用下联对上联,结果高中进士,还娶了马姑娘,双喜临门,回家后,他把两个“喜”字叠在一起,成了“囍”字,从此,红双喜成了中国婚礼的“标配”,贴门窗、剪窗花,寓意“好事成双”。

可韩国人偏不认这个账,他们的说法是,囍字是韩国古代人发明的,和中国没关系,但是却只能干说,拿不出一点实质性证据。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把“囍”字印在黑白纸上,贴在葬礼现场,要知道,在中国,红色“囍”是喜庆,黑色“囍”根本不会出现在这种场合。

举个例子,就像有家人有个祖传玉镯,世代用来贺寿,结果邻居说这是他家的,告诉这家人以后寿宴不能用了,他们拿来当丧葬饰品,换谁能忍?

其实“囍”字争议不是孤例,这些年,韩国在文化领域的“小动作”简直能列出一本“盗窃清单”,刚开始,他们热衷于抢传统美食。

2013年,韩国成功把“泡菜”申遗,理由是“韩国泡菜有千年历史”,可中国四川泡菜、东北酸菜的历史比这早多了。

更招笑的是,韩国申遗时特意强调“泡菜是韩国人用白菜、辣椒做的”,却绝口不提中国泡菜用萝卜、黄瓜的做法,合着只有韩国的泡菜算“传统”?

光美食不够,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韩国也没放过,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理由是“这是朝鲜半岛独有的祭祀活动”。

可中国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历史能追溯到战国,《荆楚岁时记》里白纸黑字写着“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韩国的“端午祭”明明是学中国的,偏要硬说“和我们没关系”。

再加上这次的“囍”字争议,说白了,就是韩国“汉字起源论”的延伸,韩国学者金振明曾在电视节目里说:“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理由更离谱,他说韩国人是东夷族后裔,汉字从朝鲜半岛传到中国。

可东夷族是中国古代部落,活动范围在山东、江苏一带,和朝鲜半岛八竿子打不着,更打脸的是,韩国出土的500年前金属活字上,刻着明朝年号“嘉靖”,这分明是中国技术传过去的,韩国偏要说是“本土发明”。

其实,韩国人这么爱“偷文化”,背后更是藏着难言之隐,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历史自卑,韩国历史上长期是中国藩属国,从汉朝的“乐浪郡”到清朝的“朝鲜王朝”,连国王都要接受中国皇帝册封。

近代又被日本殖民35年,文化自信被彻底打压,这些年经济腾飞了,他们急着找“文化靠山”,想证明“我们不是中国的附属国”。

如今韩国也面临着严重的文化空心化,韩国本土文化也很单薄,韩服是明朝赐服改的,泡菜是中国腌菜技术的变种,连文字都是1443年世宗大王发明的韩文,像拼音一样,没汉字根本没法表达复杂意思。

可韩国偏要硬说“韩服是檀君时代发明的”“韩文是世界最科学的文字”,说白了,就是“没底气,只能吹”。

不过,这些他们自己的问题,咱中国可没义务帮他们处理,相反,面对韩国的“文化盗窃”,中国也没闲着,直接啪啪打脸。

中国有甲骨文、青铜器、古籍文献“三件套”,能把文化起源说得明明白白,比如“囍”字,宋史里写得清清楚楚,汉字起源于商朝甲骨文,比韩国最早的金属活字早2000多年,韩国拿不出任何实物证据,只能靠“嘴炮”。

不少中国网友自发成了“文化守护员”,有人也专门做了对比,发现左边是中国红双喜,右边是韩国黑囍字,也算是同一个字,两种文明了。

有人翻出韩国申遗泡菜的视频,评论区全是“四川泡菜了解一下”,还有学者写文章,专门揭露韩国“文化挪用”的套路。

天知道韩国这次闹完,往后还会发神经不,所以咱们中国未雨绸缪,正推动建立“文化起源追溯机制”,联合日、越等国一起保护汉字文化圈。

2025年,中日韩学者要联合发布《汉字传播史白皮书》,用考古发现、文献记载证明汉字是中国的,到时候,韩国再想“认汉字为祖先”,连国际专家都不答应。

所以,文化是根,偷不走的才是真,“囍”字之争,说到底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咱中国有5000年文明,甲骨文上的“喜”字、宋史里的王安石故事、民间代代相传的婚俗,都是最硬的底气。

韩国的“偷文化”闹剧,不过是文化自卑者的徒劳挣扎,韩国人偷得走文字,偷不走背后的历史,他们改得了颜色,改不了文化的根。

下次再看到韩国“偷文化”的新闻,咱们不用急眼,翻出老祖宗的证据,晒一晒、讲一讲,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是偷不来的。

参考资料:

又出谬论!韩作家上节目称“汉字由韩国人创造”,韩网民:看得我尴尬 中国青年网2024-03-12

韩国人认为孔子是中国人 无人主张朝鲜族发明汉字 今日早报 2015年04月02日

韩学者称韩国人发明汉字 提出为汉字申遗(图) 新快网-新快报 2007年12月12日

来源:追逐你背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