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国时候造个大桥,墨家能设计出省人力物力的方案,可当时铁器还没普及。农民种地全靠木头农具,哪有能力大规模造机械?搞集体主义更难了,那时候大家都是按宗族分地生活,谁听陌生人的指挥?
最近刷到个历史视频突然想通了。以前总听人说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那为什么不流行?翻了翻资料发现,这事其实和生产力有关。
战国时候造个大桥,墨家能设计出省人力物力的方案,可当时铁器还没普及。农民种地全靠木头农具,哪有能力大规模造机械?搞集体主义更难了,那时候大家都是按宗族分地生活,谁听陌生人的指挥?
后来秦朝统一用法家管控,汉朝又推崇儒学。墨家没有后台支持,慢慢就没人传了。有意思的是,董仲舒整的"三纲五常"里,其实有墨家"尚同"的思想,就是统一规矩这点。
最近深圳搞智慧城市,借鉴了墨家协作模式。可两千年前要是突然搞集体生产,估计会被饿死。你看楚国那次大水,墨者组织百姓修堤坝,结果贵族怕影响自己地盘,偷偷挖开了上游。
现在网上老有人说儒家专制,其实孔子当年主张的君臣关系,后人改了很多。像"君不正臣可投他国"这种,现在很少有人提。可能大家记住了好听的词儿,忘了背后的意思。
华为这些年强调集体奋斗,倒有点像墨家当年搞技术攻关。不过他们现在有钱搞研发,两千年前条件不允许啊。听说成都去年还注册了墨家原理相关的专利,但当时墨家没有造纸术,知识传播全靠手抄,效率太低了。
现在看钱学森年轻时研究过墨家力学,这事儿以前都没听说。还有李泽厚说的救亡压倒启蒙,反过来想确实解释了为啥超前想法存活不了。就像现在有些人想搞共享经济,没技术支持也得黄。
2023年清华还开了个会讨论《墨经》科技启示,这书里记载的杠杆原理比欧洲早好几百年。可当时用不上这些,就像现在有人发明了超前技术,市场不接受也没用。
前几天看深圳有个"城市合伙人"项目,规则里写非攻互助,结果运行半年就出问题。看来思想再好也得考虑现实条件,不能光讲理想。
这事让我想明白了,思想存活其实跟时代需求关系真大。要不是新中国成立,可能现在也没人提墨家了。最近发现陈独秀一百年前就建议复兴墨家,可惜当时战乱不断,也没做成。
来源:静品香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