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醒中国的,不是“海湾战争”,而是这场用时仅仅11分半的战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8 20:57 1

摘要:中国国防建设的转折点,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场多国部队用高科技武器碾压伊拉克的场面,但其实早在五年前,就有一场只用了11分半钟的空袭行动,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是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发动的黄金峡谷行动。它不光暴露了传统军事模式的短板,

中国国防建设的转折点,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场多国部队用高科技武器碾压伊拉克的场面,但其实早在五年前,就有一场只用了11分半钟的空袭行动,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是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发动的黄金峡谷行动。它不光暴露了传统军事模式的短板,还直接促使中国军方开始反思和调整方向。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中国国防建设就跟苏联结下不解之缘。1923年,苏联派人帮忙筹建黄埔军校,次年军校正式开张,那批学员学到的战术和组织方式,基本都带上了苏联烙印。抗日战争打响后,苏联提供的援助成了重要支撑,比如飞机和坦克,帮助中国军队在北方战场稳住阵脚。接着是解放战争,苏联移交的装备和经验,让中国部队组建起装甲力量,推进战线。

1950年抗美援朝,苏联援助更达到高峰,米格战机和喀秋莎火箭炮等武器,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经历,让中国军队形成了以陆军为主、注重数量优势的体系。即便到80年代,许多军事爱好者还对苏联的装甲集群战术津津乐道。

总之,中国装备多是苏联式或仿制品,训练也侧重大规模机动。70年代,利比亚就成了苏联的伙伴。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转向苏联求援,1974年双方签军事协议,苏联砸下150亿美元的武器援助,包括T-72坦克、图-22轰炸机和S-200防空导弹。利比亚军队一下子膨胀起来,海陆空力量齐备,号称“小苏联”。

卡扎菲仗着这些装备,在锡德拉湾等地挑衅美国,甚至1981年试图拦截美军演习舰队,两架苏-22战机被击落。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当时装备类似,如果对上这种对手,胜负还真不好说。但卡扎菲的举动终究惹火了美国,后果很快就来了。

1986年3月,美国先在锡德拉湾发起草原烈火行动,作为初步回应。航母战斗群出动,摧毁两座导弹基地和五艘巡逻艇,这次冲突不到48小时,就让利比亚丢掉部分海域控制权。卡扎菲的部队只能后撤,重置阵地。

但4月白宫批准黄金峡谷行动,直指利比亚核心设施。美军集结两个航母群和150多架战机,其中16架F-111F轰炸机携带GBU-10激光制导炸弹,从英国基地起飞。因为法国和西班牙不许过境,美军绕道大西洋,空中加油多次。接近利比亚时,29架电子战飞机先行干扰,EF-111和EA-6B释放信号,让利比亚雷达和导弹系统瘫痪。

凌晨2点,F-111F低空突入,激光锁定目标,炸弹精准投下。第一个雷达站被毁,紧接着指挥基地遭袭。卡扎菲的住所阿齐齐亚兵营也被击中,他的养女丧生,两个儿子重伤,本人只受轻伤。整个主攻阶段仅11分半钟,美军摧毁五个雷达站、多个指挥点和机场设施,包括3到5架伊尔-76运输机、14架米格-23战斗机和2架直升机。

然而一架F-111被击落,两名美军飞行员阵亡,利比亚声称击落三架,但只确认一架。行动后,利比亚发射两枚飞毛腿导弹报复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但落入海中。卡扎菲政权没倒台,但军事威慑力大打折扣。苏联当时态度暧昧,只谴责美国,没提供额外援助。这场行动用高精度武器和电子战,改变了传统作战思路。

这场行动对中国国防的启示在于,它比海湾战争更早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陷。电子干扰让雷达导弹失效,高精度炸弹一击致命,而苏联武器重数量轻精度。美军情报渗透和综合体系,进一步放大优势。中国军方从中吸取教训,推动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对抗系统研发。

到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中国国防已融入这些经验,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此外,这也强化了中俄友好合作,在国防领域互学互鉴,避免类似短板。总之,黄金峡谷行动提醒我们,国防现代化不能墨守成规,得紧跟时代步伐。

来源: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