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病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DK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尽管近年来在西药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早期诊断、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问题依然严峻。本期《国际糖尿病
编者按: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病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DK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尽管近年来在西药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早期诊断、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问题依然严峻。本期《国际糖尿病》特邀南京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结合最新研究和指南建议,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国际糖尿病》
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和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请您介绍下目前我国DKD的整体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是怎样的?
朱大龙教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目前患者总数已达约1.5亿,居全球首位[1]。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其中慢性并发症又包括微血管病变与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常见累及眼、肾和神经系统,其中DKD是最常见且危害较重的表现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2]。
近期Journal of Diabetes发表的一项研究[3]分析了1990~2021年我国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CKD-T2DM)的负担趋势,并预测了2036年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CKD-T2DM患病人数已由1990年的约1190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约2090万人,预计2036年其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将达20.37例/10万人,提示其防控形势严峻。
DKD具有典型的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特征。早期如轻度蛋白尿等表现往往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常在疾病进入中晚期甚至尿毒症阶段才被发现,错失最佳治疗窗口。临床中不乏初诊即需肾替代治疗的患者,反映出整体知晓率低、漏诊率高的现实问题。此外,DKD患者往往还伴随代谢紊乱、高血压等问题,需多学科协作开展综合管理,涵盖药物治疗、营养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国际糖尿病》
当前在DKD的治疗实践中仍存在哪些临床未满足需求?在您看来,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其综合管理策略?
朱大龙教授:当前DKD的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为基础,近年来,非甾体类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新型药物也已被纳入临床应用,显示出良好的肾脏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部分中成药如黄葵胶囊也在降低蛋白尿方面表现出一定疗效。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整合多种治疗方式,实现蛋白尿、血压等核心指标的综合控制。
蛋白尿控制是DKD干预的关键。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阶段,肾功能将快速恶化,并显著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4-5]。因此,应将降低蛋白尿作为延缓DKD进展、降低死亡率的核心目标之一。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是推荐的简便、有效筛查工具,有助于在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启动干预,延缓或阻断疾病进展。
DKD一旦发展至终末期,治疗手段受限,仅能依赖肾替代治疗,患者生存质量与医疗负担显著下降。因此,应坚持“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管理策略,聚焦微量蛋白尿阶段的识别与治疗,切实提升DKD防控效果,是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为关键的目标之一。
《国际糖尿病》
2024年版CDS指南在2020年版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您如何评价中医药特别是黄葵胶囊在DK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朱大龙教授: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修订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在DKD部分,我们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叔禹教授牵头撰写,充分整合中医领域的临床与科研经验,同时坚持所有推荐内容必须建立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的原则,确保指南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糖尿病管理中,尤其是在改善症状和延缓DKD进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以黄葵胶囊为例,作为一款经典中成药,早在十余年前就已广泛用于蛋白尿的临床管理,在多家综合医院肾内科以及中医医疗机构的长期使用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与此同时,循证医学研究也在不断证实,黄葵胶囊在降低蛋白尿、延缓DKD进展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2022年一项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6],比较了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与单用厄贝沙坦或黄葵胶囊对蛋白尿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可以达到更优的蛋白尿控制,呈现出“1+1>2”的趋势。安全性方面,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三组间大致相当。在黄葵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中均未观察到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下降等严重不良事件。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大会以壁报形式展示了由贾伟平院士主导的一项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明确黄葵胶囊临床早期用药优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7]。结果表明,黄葵胶囊能明显降低伴微量蛋白尿的T2DM患者ACR水平,其疗效非劣于氯沙坦;且ACR≥100 mg/g时,黄葵胶囊降尿蛋白效果更具优势。
因此,黄葵胶囊已经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证据,尤其在联合现有西药治疗时,能够进一步改善D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在2024年版指南中也将其纳入了推荐内容。在未来,我希望能通过更多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验证它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同时也鼓励广大医生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合理应用中医药手段,让患者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获益。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8]推荐,黄葵胶囊能降低DKD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
总结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DKD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防控形势日益严峻。针对当前存在的早筛率低、漏诊率高以及治疗手段有限等挑战,临床管理亟需从疾病早期阶段着手,强化筛查意识,推广ACR等简便检测手段,延缓甚至阻断病程进展。
在药物干预方面,现有西药如ACEI/ARB等基础治疗仍是核心,而中医药的补充价值亦逐步显现。以黄葵胶囊为代表的中成药,在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方面已获得较为扎实的循证支持,尤其在联合治疗中展现出协同增效的潜力。
展望未来,DKD防治应坚持“早筛查、早干预、个体化管理”的综合策略,推动中西医协同、多学科合作,并通过更多真实世界研究不断验证和优化现有干预路径,从而切实提升患者获益水平,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IDF Diabetes Atlas 11th Edition.https://diabetesatlas.org/resources/idf-diabetes-atlas-202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肾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医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8):690-702.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30523-00216.
[3]Wang, Y., Gu, S., Xie, Z., et al. Trends and disparities in the burde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ue to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21: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ournal of Diabetes, 17, e70084. https://doi.org/10.1111/1753-0407.70084.
[4]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11):792-801. 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11.004.
[5]Tonelli M, Wiebe N, Richard JF,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ategor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pres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lberta Canad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Can J Kidney Health Dis, 2019, 6: 2054358119854113. DOI:10.1177/2054358119854113.
[6]Zhao J, Tostivint I, Xu L, et al. Efficacy of Combined Abelmoschus manihot and Irbesartan for Reduction of 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iabetes Care. 2022 Jul 7;45(7):e113-e115. doi: 10.2337/dc22-0607. PMID: 35613364; PMCID: PMC9274216.
[7]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elmoschus manihot for Reduc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arallel-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2023 ADA:11-LB.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41203-00705.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