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周末刚结束的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5)中,中国国家队四位选手全员拿下国际金牌。
在上周末刚结束的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5)中,中国国家队四位选手全员拿下国际金牌。
其中前三均来自浙江,分别是镇海中学刘恒熙、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范斯喆、杭州第二中学陈昕阳。
陈昕阳拿到的,也是杭州第二中学的第16块国际金牌。这几年,杭二中几乎年年有选手入选国家队,拿下的国际金牌数量属全省第一。
陈昕阳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当天,鹿姐姐第一时间采访了杭州选手陈昕阳的竞赛教练李建。(此前报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本周三,结束比赛的选手们回到中国,在北京稍作休整后各自回家。
杭州伢儿陈昕阳是昨天返杭落地的,今天,鹿姐姐在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见到了他,一起陪伴小陈同学的有他的妈妈、教练李建,和两位同样入选信奥国家集训队的信息学竞赛选手:汪苏轶,张君游。
昨天,陈昕阳落地杭州 受访者供图
那盘“逆风局”,比教练讲得更加艰难
上午9点30分,陈昕阳来到学校。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头发因为睡觉被压出几个不服帖的“棱角”,衣领也有点褶皱。
上周进行的IOI正式比赛共两场比赛,每场比赛中选手都要在5小时内独立完成3道题,两天总共6道。陈昕阳经过两天奋战,最后以总成绩第五的排名问鼎金牌。
比赛刚结束时,教练李建就告诉鹿姐姐,陈昕阳打了一盘“逆风局”。比赛中六道题目,他拿了两道满分,其他四道题中,有一题只拿了66分。
“我们看直播的时候,能同步看到陈昕阳的名次,第一天比赛时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他的名次在100名开外。”李建透露了更多比赛细节,“虽然我们对他拿金牌很有信心,但过程中仍然会感到紧张。”
比赛排名 受访者供图
陈昕阳讲了更多比赛小波折,玻利维亚在南美洲,中国国家队的选手和教练光是坐飞机、转机,就花了两天时间。
“飞机上空调非常冷,吹得我的腿很疼,我的止疼药却在托运的行李里。”陈昕阳说,比赛地点在玻利维亚的苏克雷,那是个海拔接近3000米的城市,“气候变化多端,有太阳的时候很热,照不到太阳又很冷,让我有点感冒。”
比赛时允许选手自带键盘的,但不允许键盘有无线发射和接收器,陈昕阳没想到自己常用的键盘也有隐藏的无线收发功能,因为不符合规定,他只能重新在当地重新买一个。
“打开第一题的时候,我是完全没思路的,只能换个题先开始。”陈昕阳觉得,自己这次发挥的不算最佳,所以在拿到金牌后的合影上,他有些绷着脸。
陈昕阳(左三)夺金后合影 受访者供图
现在比赛已经过去近一周,陈昕阳的心情缓和了下来,笑着说自己在赛场上展现了“绝不认输”的精神。
李建则是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的学生,在他看来,陈昕阳有稳定且强大的内核,不管是“顺风局”还是“逆风局”都能拿下,“在高阶比赛上,往往能顶住压力发挥丝滑,最后能翻盘。”
“松弛感”拉满的妈妈,和自律的娃
陈昕阳和妈妈长得挺像,两个人的气质也有点类似,说起话来语速有些快,但思路逻辑都很清晰。
昕阳妈妈说,自己属于“放养型”家长,“他参加各种各样比赛时,我也不会过多去关注他的成绩。”
不过在陈昕阳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是他的坚实后盾,比如陈昕阳对一场比赛的结果不满意时,妈妈会主动和他一起复盘,鼓励他往前走,不为过去的事情而困扰。
又比如当时在冲刺国家队的比赛中,陈昕阳曾经遭遇过失眠,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无法入睡。昕阳妈妈得知情况后立刻从杭州飞往北京,晚上陪着儿子备赛,“确保他能睡着,第二天我就回来了,只要他需要,我义无反顾支持。”
昕阳妈妈的“松弛感”,来自陈昕阳的超强自我管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很自律。
信奥训练平时的强度很大,就拿陈昕阳这届学生来说,初三一毕业就投入训练中,李建说:“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直练,有时候还要做题到半夜,而且没有寒暑假,持续一两年。”
在杭二中,信奥训练模式是“以赛代练”,一年365天,大大小小的训练赛、模拟赛就要打200多场,如果不是对信息学真正感兴趣,一般坚持不下来。
暑假期间,杭二中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仍在学校集训, 记者邱伊娜摄
陈昕阳也表示,这样的坚持和努力磨砺了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和底气在保送北大后仍然选择冲击国家队,最后拿下金牌。
现场,还有两位一起入选信奥国家集训队的杭二中学生:张君游、汪苏轶,他们和陈昕阳一样都已保送北大。三个人聚在一起时,陈昕阳一改采访时的严肃沉静,变得有些活泼好动起来,“做题累了的时候,我也会玩会儿游戏解压,我喜欢卡牌类的游戏。”
昕阳妈妈表示,自己也不会干涉儿子玩游戏,“因为他会自己设置好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限,不需要我们唠叨。”
信奥这条路怎么闯?
天赋、努力、心态、策略
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中,数学和物理无疑是最热门,但信息学竞赛近年来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李建坦言,如果以就业为导向的话,信息学竞赛的含金量并不低,尤其在AI时代,“很多进入国家队或国家集训队的选手,现在已经是计算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走信奥这条路?李建提到两点,一是兴趣,二是专业的指导。
编程和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一般的孩子接触得比较晚,所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很重要。李老师强调,学生如果逻辑思维比较优秀,并且对信息学有兴趣,可以早点以兴趣的形式接受专业的指导。
陈昕阳妈妈告诉鹿姐姐,自家儿子小时候的兴趣蛮广泛的,“学过钢琴、英语,还有硬笔书法,到了5年级,他在爸爸的建议下接触编程相关的知识,发现兴趣和天赋后一直走了下来。”
目前,陈昕阳已经保送北京大学,并且在北京读了一年预科,他说:“在学习大学课程时,做信奥题反而是我的调剂,用来点缀我的学习生活。”他对信息学的热爱可见一斑。
陈昕阳来到曾经奋斗过的学校机房,熟练敲起了键盘。 记者邱伊娜摄
此外,陈昕阳觉得学习、比赛时心态也十分要紧。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总是会和预期有出入,遇到难题或低谷时可能会不开心,但一定要调整心态接受。
在正式的比赛时,像陈昕阳这样的选手也不会一味地“钻牛角尖”。
“遇到会的题目,可能十分钟就解出三道题;如果不会,做一天可能都做不出来。”陈昕阳笑着说,选手们在做题时也有策略和技巧,“比如,暂时调转方向拿下自己能拿下的题目,最后再来啃难的,做不出也不气馁,打不了就拿个‘签到分’,也可以理解为步骤分或小分。”
而这样稳定的内核和心态,不仅适用于竞赛选手,也能成为普通学生制胜的“法宝”。
潮新闻记者 邱伊娜
编辑:朱张津
监制:沈蒙和
来源:潮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