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糖尿病后有“三道坎”?医生提醒:挺过这三道坎,长寿有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8 20:24 1

摘要:人一旦被贴上“糖尿病”三个字的标签,生活就像被突然拐了个弯。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不是当天就要命的急病,却像脚底的钉子,走一步扎一下,天天提醒你:别忘了我在。

人一旦被贴上“糖尿病”三个字的标签,生活就像被突然拐了个弯。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不是当天就要命的急病,却像脚底的钉子,走一步扎一下,天天提醒你:别忘了我在。

糖尿病,就是身体里的血糖像脱了缰的野马,自己不听指挥了。正常人吃饭后血糖升高,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把它赶回“圈里”;可糖尿病人呢,胰岛素不是不够用,就是根本不灵光,血糖就像没人管的小孩,越跑越疯,伤的都是自己的五脏六腑。

不少人一听确诊糖尿病,脑袋嗡一下,全是“戒口”、“打针”、“并发症”,心里头慌得跟热锅上的蚂蚁。可真要说,这病其实最难熬的不是药,也不是管嘴,而是人心头那三道坎。

第一道坎:认命这一关,很多人没迈过去。

你说这糖尿病,一上来没啥感觉,有人血糖飙到十几都不觉得难受。等到查出来了,医生说要控制饮食、定时吃药、少吃甜的、戒油腻的。这时候不少人心里就犯嘀咕:“我这么多年都没事,现在突然让我改,全是医生吓唬人吧?”

认知上的抗拒,是很多糖尿病早期患者最容易栽的跟头。明明有症状了,还死撑着不去医院。就像有的人明知房顶漏水,非说是楼上邻居养鱼。

可糖尿病这病,最怕就是“拖”。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一项流调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9%,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这意味着,有一大批“潜在病人”还在过着“无知者无畏”的日子。

第二道坎:控糖这一关,多数人半途而废。

开始吃药了,前几天还挺积极,米饭少了,糖果不碰了,甚至连平时最爱的红烧肉都忍住了。可一两个星期过去,血糖一降,心就飘了:“我这不是挺好吗?是不是药也能停了?”

这就像是刚学会骑自行车,非要脱手耍帅,结果摔得鼻青脸肿。

控糖是场持久战,不是百米赛跑。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头两年内,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40%,原因就是太多人“吃一阵药,停一阵药”,把病当成感冒治。

而且控糖不只是吃药,更关键的是生活方式的调整。这包括饮食结构、运动频率、作息规律,一个都不能落下。你天天晚上刷抖音刷到凌晨三点,第二天一顿火锅加奶茶,血糖能不翻车?

第三道坎:并发症这一关,是糖尿病真正的“杀手锏”。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点,没啥大不了。这病最狠的不是血糖高,而是它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心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足……哪个拎出来都够人受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40%存在视网膜病变,30%出现肾功能问题,糖尿病足截肢率比普通人高15倍。

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不是突然爆发,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就像一锅水,火一直烧着,你看着没啥变化,可等到水开了,再想关火,已经迟了。

说到底糖尿病就像一个“隐形债主”,你欠它一分,它迟早要你还十分。可只要你提前算清账,把控好节奏,它也拿你没办法。

那怎么才能挺过这三道坎?老医生有句话说得好:“糖尿病不是病,是不会过日子。”听着扎心,但真的是实话。

先说认命这道坎,不是让你破罐子破摔,而是要正视现实,主动出击。你身体已经给信号了,别装看不见。早点接受,早点干预,未来的路才不至于走得跌跌撞撞。

控糖这关,靠的是“铁打的意志”。别光靠药,别光靠家人提醒。关键是自己心里要有杆秤。你吃的每一口饭,动的每一分身子,都是在给自己的身体“上保险”。

至于并发症那道坎,靠的就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处理。别等到眼花了、脚麻了、尿蛋白出来了,才追悔莫及。像肾功能这事,等肌酐升了,往往就已经晚了。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情绪管理。糖尿病人情绪一波动,血糖也跟着上窜下跳。有研究指出,慢性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变化会显著影响葡萄糖代谢。所以别老气得咬牙切齿,学会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在饮食上,别一味追求“无糖”,而是要学会吃得巧,搭配好。像粗粮、低GI食物、蛋白质合理搭配,不但能帮你稳血糖,还能让你吃得舒服。

运动方面,也不是非得跑马拉松。每天快走30分钟,或者跳个广场舞、下个棋多走两步,只要动起来,都是在挣“健康利息”。

有个老话说得好:“人老不是老,心老才是老。”糖尿病不是判你死刑,而是一张“自我管理通知书”。你要是拿它当回事,它就拿你当朋友;你要是敷衍了事,它就变成“债主”。

从医生角度来看,糖尿病管理最怕“懒”和“拖”。懒得查、懒得控、懒得问;拖着不去医院,拖着不吃药,拖着不运动。这些年我见过太多病人,都倒在了“我以为还没事”的路上。

控制得好的人,活得比很多没病的还滋润。有数据显示,糖尿病病人若能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寿命可接近正常人群。这不是我说的,是国家慢病中心发布的真实数据。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我现在该做点啥?

很简单,别再装没看到,别再靠感觉判断身体状况。去做个系统检查,了解自己的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视网膜、肾功能,建立起自己的健康档案。

然后呢?一步一步来,别想着一天练成“糖控达人”。就像种地,先松土,再播种,再浇水,收成自然就来。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它掉以轻心。挺过这三道坎,不但能活得久,还能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咱不图虚的,图的就是能吃能睡、能走能动,别给家人添负担,自己也不遭罪。

说到底糖尿病不挑人,你对它认真,它就不欺负你。

参考文献:

[1]王陇德,杨文英.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现状综述[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0):3202-320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糖尿病医疗质量报告(2023年版)[R].北京: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2023.

[3]李强,张玉梅.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487-2491.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