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平没有统一——历史上很少有在完全和平条件下实现的统一。统一没有和平——统一过程本身伴随冲突与代价。统一是中央政府的事——既然中央政府要求统一,就必须承担统一的责任和义务;岛内老百姓面临“青鸟”与“黑熊”的威胁,根本无力也无意愿承担统一责任。
最近,台湾名嘴蔡正元再次在节目中提到与沈逸的争论,蔡正元此时旧事重提,到底所为何来呢?
一、蔡正元在坚持什么?
蔡正元最近的论述,基本还是重复之前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句核心论述:
和平没有统一——历史上很少有在完全和平条件下实现的统一。统一没有和平——统一过程本身伴随冲突与代价。统一是中央政府的事——既然中央政府要求统一,就必须承担统一的责任和义务;岛内老百姓面临“青鸟”与“黑熊”的威胁,根本无力也无意愿承担统一责任。在此前《沈蔡之争,馆长赢了!》一文中,我们已经归纳分析过蔡正元、沈逸和馆长三人关于相关争议问题的基本态度,并且在文后设置了民意调查,从投票结果看:高达52%的投票人员支持馆长的观点,但认同蔡正元的观点者人数也不少,高达46%。
2、蔡正元的理论对不对?
蔡正元前述三句话逻辑连贯、现实感强,甚至听起来有点“无情的现实主义”味道。那么,他的理论到底对不对呢?
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继续由蔡正元这一类政治人物在台湾把持或深度影响两岸关系,这套说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利益结构决定了他们在两岸统一问题上的保守乃至阻挠立场。
就岛内现状而言,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以及他们幕后势力,都是当前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换句话说,他们就是“统一”的“最大受害者”。因为一旦统一,他们目前的地位、权力、舞台以及利益首当其冲遭到冲击,所以这类人天然会把岛内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阻挡统一的政治筹码。
所以,岛内的政治人物,无论蓝、绿、白,要么欺骗民众称大陆只是虚张声势不敢打,要么自称加强防卫力量不怕打,即便真正爆发冲突后他们也不在乎,无非到时候阵前求和,反而可以捞取政治好处。
3、蔡正元为何此时旧事重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近期岛内舆论的“搅局者”——馆长陈之汉。他不仅在直播间打破蓝绿既有话术,还用自己的大陆行、实地体验和交流故事,给岛内观众提供了跳出信息茧房的新视角。而蔡正元此时旧事重提,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和沈逸继续理论,而是要利用“和平无望”的叙事框架,削弱馆长的影响力,将近期初露苗头的民意觉醒扼杀在摇篮里。
对此,肯定会有很多网友质疑:最近馆长和多人发声论战,蔡正元在评论相关事件中,态度基本中立,甚至有时候偏向馆长,他怎么可能“背刺”馆长呢?
对此,我们可以学习什么叫做“高级黑”词语,大家可以留意,蔡正元在评论馆长时,对其肯定的部分多为一些表面的内容,而对于馆长提出的核心观点,即“人民价值”高于“台湾价值”,往往避而不谈。而正是馆长的这句话,直接质疑了岛内政治和媒体人物利用“台湾价值”的解释权,操控并垄断岛内民意,提出岛内人民要勇于打破现有政治框架,越过政治和媒体人物直接就两岸议题发出声音。
岛内不少政治人物和媒体,早已习惯在封闭叙事下操控民意,面对馆长的这套“自创拳法”,显然毫无准备,馆长的做法,绕过传统政治和媒体渠道,正在唤醒民众,让他们意识到统一与否不仅是“政治人物的事”,更是与自己未来息息相关的选择。
蔡正元的三句话,是在现有台湾政治格局下一种人为维系的、利益驱动的“现状”。而馆长的出现,恰好在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现状”撕开了一道口子,如果越来越多的民众突破岛内政治精英构建的信息壁垒和恐惧叙事,和平统一并非完全不可能。而这,也正是蔡正元急于出手的根本原因。
来源:洋杨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