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局聚焦“两高四着力”,以绣花功夫深耕“豫老”系列工作品牌,以“银龄”大讲堂为平台,组织引导老同志立足优势,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领域主动作为,为城乡社会发展贡献“银龄”力量。
8月8日,信阳市委老干部局传来消息,该局聚焦“两高四着力”,以绣花功夫深耕“豫老”系列工作品牌,以“银龄”大讲堂为平台,组织引导老同志立足优势,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领域主动作为,为城乡社会发展贡献“银龄”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信阳市委老干部局广泛组织引导科技、教育、经济、生态环保等各领域退休干部加入省、市、县三级“银发人才库”。邀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平桥区爱心粥屋党支部书记马军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引导全市广大老同志学习先进,更好发挥优势专长,为信阳高质量发展贡献“银龄”智慧和力量。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组织开展“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豫老愈红·出彩银龄”主题征文等活动,收集征文、建言稿件102篇;依托“银发人才库”“银龄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12期,带动各级开展报告讲座、直播宣讲200余场,以经验分享助力产业发展。浉河区组织三五八社区退休干部开展“三线精神”宣讲达60余次;光山县十里镇组织老干部调研民生实事项目,收集老同志建议10余条,推动硬化5条道路,对光潢新路绿化种植香樟树4800棵,解决出行难问题、优化路域环境。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组织发动农业科技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参加宣讲团,通过担任“兴村顾问”、乡村振兴指导员等,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定期到茶园、炒茶车间进行技术指导、科技培训,帮助车云山村建成了“信阳毛尖茶第一村”茶文化墙,被茶乡人民亲切地称为“茶教授”。组织市“银龄”宣讲团成员王德芝、靳明亮等老同志深入平桥、息县等乡镇围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等主题,为广大村民、致富能手、乡企工作人员等作宣讲报告,助力技术培训指导,引导广大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新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次,组织各类培训11期,受众2800余人;浉河区“银龄志愿服务队”打造14个科技示范基地,带领420户1260名群众均年增收3500多元,用专业力量精准助推乡村建设。
参与社会治理。在信阳离退休干部中开展“银龄助力高效能治理”活动。动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热心社区工作的离退休干部担任单元长、楼栋长、网格员等,参与网格化管理。推广平桥区“泥土情”五老调解经验,组织退休干部成立“老王调解工作室”,深入社区讲解法律常识、参与纠纷调解;三五八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带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新县70名老干部担任“红色管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潢川县连续9年组织退休干部成立社区爱心送考队为学子领航送考。今年以来,全市相继涌现商城县时生才老干部的“红色小院”、罗山县“问津”调解室、固始县“老许”工作室等一批“五老调解工作室”、社区“红色小院”,仅罗山县“问津”调解室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4起,调解成功率达 95%以上。
助推文化繁荣。与信阳日报社联合开设《红色记忆·银耀申城——信阳市离休干部口述红色历史》专栏,对10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进行访谈连载,挖掘整理红色档案、征集红色史料,推动全市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作风。组织市“银龄”宣讲团成员彭孝义、王建花同志以《中国传统文化》《山水养人杰 故事传精神》为题赴光山、平桥等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引发广大青年们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深度思考;市关工委各级“五老”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30余场,传承大别山精神,2人加入市宣传部“大别红营”宣讲团;市老干部学习活动中心组织老同志举办各类庆“七一”展演、教学成果展示、非遗传承剪纸、文艺汇演等活动,开设太极拳(近300老年学员参与)、羽毛球等公益课堂,以多元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年生活。全市老同志以实际行动融入城乡发展各领域,为推动“两个更好”落地见效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来源:信阳市委老干部)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