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掀起关税风暴,菲律宾半导体产业首当其冲。多家路透社、日经新闻、彭博社权威数据显示,菲律宾相关行业出口损失已超过30亿美元,数万人就业受损,区域经济格局悄然生变。美国对菲“盟友”的态度骤变,既有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子,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的残
7月,亚洲制造业指数骤降,引发全球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指出,东南亚地区因全球供应链调整,出口结构面临巨大风险。
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掀起关税风暴,菲律宾半导体产业首当其冲。多家路透社、日经新闻、彭博社权威数据显示,菲律宾相关行业出口损失已超过30亿美元,数万人就业受损,区域经济格局悄然生变。美国对菲“盟友”的态度骤变,既有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子,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的残酷现实。
菲律宾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半导体和电子行业。据菲律宾半导体与电子产业协会(SEIPI)7月公布的最新统计,2024年菲律宾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出口总额高达390.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3.4%。其中,美国市场占据约三分之一。正是这样高度依赖的结构,使得任何贸易政策波动都能引发连锁反应。
7月中旬,特朗普在一场竞选集会上高调宣布,将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和半导体产品加征100%关税。该政策于8月2日正式生效,菲律宾成为受影响最重的国家之一。
关税消息公布两周内,菲国主要半导体企业市值缩水近四成,马尼拉证券交易所相关板块出现罕见“跌停潮”,多家龙头工厂宣布裁员、停产甚至考虑外迁。
亚洲开发银行(ADB)最新分析指出,菲律宾产业链长久以来仅处于全球半导体制造的“组装与测试”环节,本身利润率极低。美国关税一经实施,菲企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瞬间瓦解。多家国际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这不是出口减少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随时可能崩塌的危机。”
菲美关系长期被外界视作“铁杆同盟”。小马科斯政府自2022年上任后,频频在南海问题上力挺美国,参与多场美菲联合军演,公开表达对美“绝对信任”。但事实证明,“盟友”标签在关键时刻毫无分量。
今年6月,菲律宾刚与美国完成新一轮农业、能源合作谈判,原本期待以“战略忠诚”换取美方市场准入。没想到,特朗普7月突然宣布对菲半导体产品加征100%关税,并要求菲律宾对美商品全面零关税开放。
菲律宾外交部多次紧急磋商,试图挽回局面,但美方态度极为强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最新声明中明确表示:“任何非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都必须承担额外成本。” 菲律宾“最紧密盟友”身份瞬间褪色,换来的是毫不留情的经济重击。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多次就美菲关系、南海问题发出警示:“一味做别人的马前卒,最终只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事实证明,这种预判并非危言耸听。菲律宾在选边站队、经济依赖和区域战略中陷入“两难”,一面失去中国市场和合作机会,另一面又遭美国“收割”,难以自保。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剧烈调整。7月底,东盟十国峰会在雅加达闭幕,会议公报特别强调区域产业链合作与自主发展。与菲律宾形成鲜明对比,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积极推进与中国、韩国、日本的新合作项目,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出口逆势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东南亚打造了低关税、高互信的贸易环境。越南工贸部7月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越南电子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1%,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两位数增长。媒体普遍分析指出,菲律宾因极端选边,不仅错失产业链升级机会,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被边缘化。
菲国内政策研究机构(PIDS)8月分析报告认为,菲律宾对美依赖过深,极易被外部政策“牵着鼻子走”。而其他东盟国家则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巧妙平衡中美关系,争取最大利益。
印度、欧盟“硬碰硬”美国新一轮关税风暴并非只针对菲律宾。7月下旬,特朗普先后对印度、欧盟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涉及范围涵盖化工、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
印度与美国贸易摩擦迅速升级,莫迪政府公开承诺“绝不妥协”,印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国家利益”。据印度经济时报8月初报道,印度正加速与东南亚、拉美等市场签署自贸协议,积极“去美化”出口结构。
欧盟方面,面对美方关税压力,选择了另一条路径。7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期间寻求中欧经济合作,试图以中国“施压”美国让步。尽管这一策略未能彻底改变美方立场,但美欧最终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避免了大规模贸易战升级。法兰克福汇报分析,欧盟“以退为进”,在现有框架下争取了利益最大化。
美国对“盟友”翻脸不认人的做法,让全球多国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时代下,大国利益优先成为硬道理,小国和中等经济体必须增强自主能力,避免被外部力量牵制。
南海局势敏感升级南海地缘政治再起波澜。8月初,印度与菲律宾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巡逻与演习,时间节点恰逢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印度。两国军舰高调现身,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随即加强例行巡逻,明确表示“对任何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警告菲律宾“不要搞小圈子”,避免加剧地区紧张。菲国内舆论也出现分裂,一方面主张继续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呼吁重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缓解经济压力。菲律宾媒体《每日问询者》8月社论直言:“菲正面临自21世纪初以来最严重的外交与经济危机。”
区域观察人士分析,菲律宾的选择空间愈发有限。南海问题与经济困境相互交织,任何单边押注都可能导致深层次战略损失。东盟其他国家则普遍选择“多边平衡”,通过区域合作减少外部冲击。
参考资料:
中国网:2025-08-05 14:09: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压舱石”,菲挑衅已到能力“天花板”
来源:两点钟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