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朱君友被押赴刑场,本打算赴死,却发现特务朝自己使眼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8 16:25 1

摘要:朱君友已经在监狱待了一个多月了,好几次看到狱友深夜被带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便将行李送给别人,然后从容的跟着特务走了。

1949年12月6日深夜,熟睡中的朱君友突然被特务叫醒,之后就被带出监狱。

朱君友

朱君友已经在监狱待了一个多月了,好几次看到狱友深夜被带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便将行李送给别人,然后从容的跟着特务走了。

敢干革命,朱君友就没怕死过,所以他决定慷慨赴义。

朱君友虽然放下了个人生死,却有人不想让他死,在去刑场的路上,押送他的两名特务中的一人突然解开他的绳子,另一人则朝他使眼色,示意他不要说话,赶快跳车逃走。

被军统抓了还能活下来,朱君友不敢想,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跳车逃走了,等回到家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他这才恍然大悟:为了救他,父亲足足花了十根金条!

那么,朱君友是谁,他又是如何虎口脱险的?

朱君友其实是一位阔公子哥,他祖上在明清当官,属于士大夫阶层,即便到了民国,依然是成都地区的大地主。

朱君友的父亲名叫朱茂,早年卖掉田地经营煤矿商业,一不小心就发家致富了,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人送外号“朱财神”、“朱半城”。

朱家究竟多有钱,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了,只知道朱茂平时出手十分阔绰,他经常做慈善,给穷人捐了大把的钱,在当地很有声望,是一位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在百姓眼中,朱家虽然经商,却是世代书香门第,朱茂很有修养,也很有学问,朱家子弟大多都擅长书画,比如蜀中美术界有画坛“朱氏七姊妹”之说,朱茂的堂妹朱佩君也是一位著名画家,还是成都画院首任院长。

民国时期成都

朱君友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已经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了,在那个动乱年代,有别于普通的四川穷苦大众,他打小就衣食无忧,而且接受了良好教育。

朱茂对朱君友的期望其实很小,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将来继承家业,好让家族传承下去,这份期盼在当时很普遍,也很朴实。

很多像朱君友这样的人,最后都成了纨绔子弟,但他没有这样,或许是受到家族氛围的熏陶,他打小就爱学习,而且富有正义感,后来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成为了一名高材生。

在朱家人眼中,朱君友很有出息,也很给家族长脸,朱茂虽然表面严肃,却暗自窃喜:这下子家族后继有人了。

但是,事情却在1938年发生转变,这一年正在读书的朱君友,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成都大众抗敌宣传团,并担任了领导职务。

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朱君友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等到抗战胜利了,他又在张澜秘书范朴斋的介绍下,于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还当上了成都市第27区分部部长,在组织内主管财经,负责筹措经费。

要说领导也真会选人,让一个富家少爷管财务,这不明摆着让朱君友往家里拿钱吗?

朱君友何尝不知道,但他欣然选择接受,他将自家一处宅子当作临时联络点,干部们还会偶然聚集在此开会,而组织的活动经费,也都是从这里取出来的。

活动经费的来源也很简单,都是朱君友从家族挪出来的。

朱君友本不喜欢经商,曾委婉地拒绝父亲继承家业的要求,但自打他成为革命者之后,他的思想就发生了很大改变,毕业之后父亲旧事重提,他竟然答应了,朱茂便安排到家族银行当经理,后来又陆续掌管了一些产业。

由于朱君友表现很好,朱茂便大胆放权,让他成为了家族的掌舵者,多数产业都由他控制,享有充分的决策权。

朱君友之所以会在民主同盟管财经,跟他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他也乐得其所,自己能为革命奉献力量,还求之不得了。

02

为了给组织筹措经费,朱君友从家族产业中挪用了不少钱,尽管他把财务报表做得很好看,但朱茂却没看到真金白银。

带着疑惑,朱茂查了儿子的账本,却猛然名下某家铺子竟然一下子亏空了20根金条!

朱茂决定深入调查,很快就发现更多铺子的账本有问题,很多铺子是亏损的,有些铺子的账本从表面看是盈利的,但利润却不知道哪里去了。

为了搞清楚真相,朱茂找来朱君友对质,朱君友口才好,心思也比较缜密,面对父亲的质问,他从容应对,每一笔支出都说得清楚,但依然被朱茂发现了问题,例如朱君友说有一批消失的十几根金条,被他拿去修祖坟了!

朱君友修祖坟这件事,朱茂是知道的,但他亲自去看过,就这么点工程量,要说花十几根金条,打死他都不信。

朱君友百密一疏,情急之中编造的谎言,被老辣的父亲识破了,结果被抓住了把柄。

细细追问,朱茂这才知道,原来儿子把家产拿去支持革命了,除了从家族产业中拿钱之外,朱君友还献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甚至连家里的一些古董字画,也都被他拿去抵押换钱交给组织了。

民国时期成都街道

朱茂不是个小气的人,主要是担心长此以往,再多家产也要被败光,更担心朱君友的安全,便下了死命令,剥夺了朱君友的职务,切断了朱君友的经济来源,甚至限制朱君友的自由。

多年之后,朱君友回忆这段往事时说:

当时资助地下党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取出来的,由此引起家里人的怀疑。父亲认为我的种种行为大逆不道,对我采取严管,经济上卡我,限制行动......

1947年,朱君友结婚了,老婆名叫杨汇川,是同盟会元老、四川军事巡警总督杨维的女儿,虽然杨维早已经去世,但其家族在当地很有势力,许多人在国民政府当官。

与家族之中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杨汇川与成都中共地下党的关系很深,比如地下党负责人熊梦碧与她的关系就极其要好,她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是入党积极分子,已经为地下党做事很久了。

在杨汇川的影响下,朱君友也与中共地下党也走得很近,思想再次得到升华,还顺利成为了中共外围组织成员,开始帮中共地下党收集国民党当局的情报,他甚至有自己专门的联络员。

朱君友当然知道从事地下工作的危险性,但他认可中共的主张,也不惧怕牺牲,他虽未入党,却拥有党员的政治觉悟,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每天晚上都要收听各类华语广播,从而获取情报,他还经常潜入敌营刺探,得来的情报都被他通过交通员送出。

03

战争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解放军渡江作战,之后又向大西南进军,四川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为了稳定四川局势,国民党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乱咬人,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毛人凤下令军统在成都、重庆等地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民主人士和进步团体,仅在成都一地,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大抓捕。

很不幸,朱君友也在一次大搜查中被捕,那是在11月的一天,他路过玉带桥的时候,遇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搜查,他身上的进步书刊、传单和资料来不及销毁,结果被搜了出来,当即遭到逮捕。

说到底,朱君友的斗争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毕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反侦察意识相对薄弱,临场反应也有所欠缺。

很快,朱君友就被送到玉带桥稽查处看守所关押,他在这里他遭受了严刑拷打,一米八的大个子被反绑双手吊在房梁上,遭受各种酷刑,仅“鸭儿浮水”就来了十几遍,结果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一般的公子哥哪受得了,他却守口如瓶,一个字都没透露。

特务抓人

当时,被关押在看守所的还有中共地下党廖成林、刘仲宣、云龙、彭代悌等人,他们不太了解朱君友的真实身份,但知道他是同道者,所以用语言鼓励他,跟他一起唱歌打气,鼓励他挺住,渡过此次难关,没几天他们就成为了朋友。

但可惜的是,这些人都先于朱君友被枪杀,每到深夜都有人被带出牢房,走了就再也没回来,他看着朋友们一个个离去,心如刀绞。

大约被关押了半个多月,朱君友又被转送到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关押,国民党特务抓捕的中共地下党员、民主人士和进步团体大多关押在这里,有许多都是他认识的人,比如杨伯恺、王伯高。

1949年12月初,毛人凤和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来到成都,很快就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鉴于成都局势危急,决定着手杀掉关押将军衙门在押的政治犯。

当时,成都的特务头子徐中齐将36名政治犯名单交给毛人凤审查,朱君友的名字就在其中,毛人凤看完名单后嘱咐说:

逮捕这些人不容易,宁肯错杀,不要放脱。

随后,毛人凤便在名单上批示:一律枪决。

名单又送给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过目,王陵基在上面写了“如拟”二字。

国民党监狱

军统和地方政府都同意杀掉政治犯,朱君友这一次可以说是在劫难逃。

12月4日深夜,军统开始实施大屠杀,刘仲宣、云龙、彭代悌等中共地下党员,首先被枪杀于抚琴台王建墓的甬道内。

按照预定计划,在12月7日这天,将军衙门关押的政治犯将被全部处决。

04

就在行刑前的6日晚上,朱君友被特务带走,他将行李送给民革的徐孟生,当他经过杨伯恺和王伯高牢房的牢房时,还回头看了二人一眼,二人也知道怎么回事,便点了点头,鼓励他要走好,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在出牢房的一路上,气氛凝重到了极点,却没有一个人流下眼泪,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既然走上这条路,就随时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走出牢房时,朱君友看到了两个人,一个叫做杨夷甫,是他的妻子杨汇川的哥哥,当时担任国民党四川省行辕上校、高级秘书;另一个人叫做徐季达,是重庆特务头子徐中齐的弟弟,徐中齐是杨维一手提拔的,虽然杨维不在了,但两家的人情还在。

当然了,朱君友看到二人的时候,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甚至认为二人是为了送自己一程,才专门来到监狱的。

朱君友不知道的是,第二天才是真正的行刑日,他是提前一天被带走的,就他在被送去刑场的半路上,两名特务中的一个给他解开绳子,另一个则使眼色让他跳车,在求生欲本能的趋势下,他一跃从车上跳下,然后踉踉跄跄的往远处狂奔,头也没回地走了。

朱君友逃走后,根本不敢回家,怕家人受到牵连,便来到成都中和场乡下的亲友家中躲避,亲友给他治伤,让他安心休养,他便住了下来。

12月27日,成都解放,朱君友得知解放军入城,这才赶紧返回城内家中,见到了父亲朱茂,他很疑惑地问父亲,“你知道特务为什么要放了我吗?”

朱茂看着瘦弱的儿子,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稍稍平复心情之后,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朱君友被捕之后,朱茂很快得知了消息,他虽然不支持儿子参加革命,但也不忍心儿子被杀害,便找到儿女亲家杨家,让杨家想办法帮儿子脱罪,杨汇川求夫心切,也请求哥哥杨夷甫一定要帮忙。

最终,在杨夷甫的运作下,朱茂花了十根金条贿赂了以徐中齐为首的大小特务,徐中齐本就受过杨家恩惠,又拿了钱财,自然愿意帮忙。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朱君友在行刑前一天晚上被特务突然带走,又在两名负责押送的特务的帮助和默许下逃走,徐中齐则向毛人凤谎称朱君友越狱,还说朱君友不过是个小角色,逃走也就罢了,毛人凤并未深究。

朱茂本打算尽可能多得救一些人,如果抛开家庭而言,他是理解革命者的,知道这些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但难度实在太大,只能先救朱君友。

朱君友听完,连忙跪在地上不停给父亲磕头,说,“儿子给父亲添麻烦了!”

05

朱君友庆幸自己劫后余生,但没几天他就得知一个惊天消息,就在他逃走的第二天,军统特务杀掉了关押在将军衙门的32名政治犯,包括杨伯恺和王伯高等人在内,他与二人的匆匆一瞥,竟然成为了永别!

具体情况是,12月7日白天,军统特务将将军衙门的档案材料全部焚烧,然后开始为晚上的行动做准备。

7日深夜,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带着16名特务来到将军衙门,他们将关押在此的32名政治犯用麻绳捆绑,带上眼罩,蒙上嘴巴,然后强行扔上刑车。

这32人是由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学生组成的,其中不少人跟朱君友熟识,有些人则是他入狱之后认识的。

唐体尧将32人运送至外西十二桥,在桥西南二百多米处乱坟岗残留的防空壕里,刽子手们用刺刀和手枪将32人一一杀害,然后随便弄点土草草掩埋。

被杀的人中,有一个人叫做王干青,是张澜的密友,也是中共党员,朱君友加入民盟那天,就是他主持的会议,他死前仍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得知这么多同志被杀,自己是唯一一个幸存者,朱君友既感到庆幸,又感到无比耻辱:如果自己家里没有这些人际关系,是不是也跟同志们一样呢?

往后余生,朱君友决定好好活着,但他家里多了一些画像,上面画着他的战友,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告慰烈士的先灵。

十二桥烈士墓

1950年初,牺牲烈士的遗骸被挖出,一共有36人,他们被安葬在十二桥烈士墓,供人们悼念和瞻仰。

朱君友经常往十二桥烈士墓跑,用手擦拭每一块墓碑,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怀念,倾诉自己的无奈和愧疚。

2004年,弥留之际的朱君友激动地对儿子们说了一番话,其中有一句话是:

过去令人难忘的事情回忆起,觉得自己虽然能够活命,但那么多人都牺牲了,心里非常不好受。我作为一名幸存者,永远怀念......我和他们相比,虽然受了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说完这句话,朱君友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去找他的战友们去了,他或许并不出色,但笔者认为敢于斗争的人就是英雄,他完全不用愧疚,他只是运气好一点点,他活下来也许就是战友们希望看到的。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