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半固态电池!不到10万元的小车也能谈技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20:17 1

摘要:超20万辆的累计销量,不仅断崖领先于身后的比亚迪海鸥、特斯拉Model Y等对手,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10万级精品纯电小车的需求。

2025年上半年,新车销量榜排名第一的车型,是吉利星愿。

超20万辆的累计销量,不仅断崖领先于身后的比亚迪海鸥、特斯拉Model Y等对手,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10万级精品纯电小车的需求。

昨晚,此前在新能源领域存在感并不是特别强的MG,却用自己的方式,在10万级纯电两厢车市场,掷下一颗「深水炸弹」。

定位「紧凑型纯电车」的全新MG4,于昨晚正式开启预售,新车价格区间为7.38-10.58万元。

除了四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以外,MG4还将会提供一款全球首发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该版本的详细参数最快将在9月正式公布,并于年内正式上市。

剑指销量标杆车型的定价策略,叠加包含电池技术、车身技术以及智能化应用等多层面的核心优势,已经承诺将要「All in」新能源的MG,试图用全新MG4来再次定义这个级别产品的应有价值。

小车的技术降维

虽然半固态电池还要「等一等」,不过这并不代表那是遥遥无期的「期货」。

在发布会现场,MG就公开展示了这块已经做好量产准备的半固态电池,进行三向穿刺、十针穿刺等「超标试验」的视频。

可以看到,得益于这块由上汽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电池,仅有5%占比的电解液,在各种极端工况之下,电池包都能保持着极强的稳定性,不仅没有起火或爆燃,甚至连猛烈的冒烟、泄压等现象都没有出现。

此前,清陶能源也曾蔚来合作研发过固态电池,在行业内有着比较丰富的固态电池技术储备。

不过,极致的稳定性,其实更像是半固态/固态电池的一项「副产物」。

对于日常用车而言,即将在MG4,乃至是MG品牌其他车型上搭载的这款半固态电池,其实还有着多项颠覆性的性能提升。

比如北方用户尤其关注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在-10°C以及-20°C的气温之下,完成10-80%的快充,时间仅仅相差4分钟。

而在-25°C的气温之下,1C放电倍率之下的容量保持率更是没有任何衰减,能量保持率也能做到91%以上,放电性能比传统电池提升了100%。

将如此重磅的电池技术,放到这么一款10万级小车上,其实已经足以看出上汽集团对于MG4是有多重视了。

但是除了半固态电池这一可视作车系「图腾」的技术以外,MG4还有着多项与级别不符的技术。

比如同级别唯一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MG4通过将电池包与车架进行融合,实现了整车强度以及扭转刚度的提升,让这台小车,哪怕是采用比较吃亏的两厢车形态,也依旧能够获得31000Nm/deg的超强车身扭转刚度。

这项本应「专属」于20万级别车型的车身技术,也让MG4在同级别竞争中拥有了更强的「技术唯一性」。

除此以外,还有更先进的HeatMatrix一体式热管理系统。在创新性地加入铝稀土合金材料以后,上汽成功打破了特斯拉在热管理系统上的多项专利垄断。

这套热管理系统不仅有着超高的集成度,并且对于整车的能耗降低以及空调系统、冷却系统的高效运转也有着重大意义。

这也是全新MG4能够将电耗做到10.4kWh/100km,甚至有媒体实测,做出最低8.3kWh/100km超低电耗的一个大前提。

多项20万级别技术「降维」至这么一台10万级别的车型上,也让上汽彻底地展露了一把自己的技术王牌,也证明了MG品牌也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技术之外更是理性

上一代的MG4,可以说是一款略带「投机取巧」的产品。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抢占欧洲市场,上一代MG4在部分产品形式上甚至机械架构,都跟随了大众ID.3的步伐。

后驱架构、多连杆后悬架以及更偏向于的运动化的调教,虽然让MG4在欧洲市场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的「ID.3平替」,但是也让这台车在功能取向上与国内主流市场显得格格不入了。

那么,当车型面临换代,且欧洲市场也开始为MG的出海设立巨额的关税壁垒,将MG4打造成一款能够「通吃」欧洲与国内市场的产品,才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最佳做法。

中国消费者需要大空间,欧洲消费者喜欢小车;

中国消费者需要长续航,欧洲消费者喜欢动力操控;

中国消费者需要实惠的价格,欧洲消费者看重品牌历史底蕴。

于是

全新MG4在4395/1842/1551mm的小巧车身上,安上了2750mm的轴距,并转化为了93.8%的超高得房率;

入门提供437km的续航,高配更是拥有530km的续航,电机功率达到120kW,车身整备质量也被控制在了1400kg出头——与同级别的燃油车无异;

7.38万元的预售价看齐A0级别竞品,上汽集团+MG品牌基因共同背书。

甚至为了尽可能地让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智能化的用车体验,MG不仅为MG4配上了与OPPO合作的「手车互联」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车机生态的边界。

顶配车型,甚至还配上了来自地平线的智驾方案,能够支持高速路段的NOA。

没错,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全新MG4的变化之大,甚至已经无法用「换代」来形容,它更像是一款战略全面改变后的全新产品,也是上汽集团在经过数年思考以后,交出的一份更理性的答卷。

如果上一代的MG4是一位成功跟随者,那全新MG4的目标就是要做领先者。

不能否认的是,面对吉利、比亚迪等强敌,全新MG4想要获得对等的市场号召力,并不容易,而半固态电池的成本也决定这个版本的车型不会是MG4的主流选择。

但是,上汽用自己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品牌也有打造10万级别精品车型的能力,而且这种「精品」,不仅仅是依托堆砌华丽的设计又或者配置来完成,而是通过技术创新,转化为体验上的全面革新。

而这也是无数十万级价位市场的消费者,所乐于看到的。

来源:电动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