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豫南大地,已被干旱(高温持续)笼罩长达两个多月,河流见底,机井抽不出水,干裂的土地上,连用于浇地的水都难觅踪迹。豫东驻马店、周口,苏北徐州等地,整整一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减少了95%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减少100%。旱情严重的驻马店、周口,农作物受旱面积
豫南大地,已被干旱(高温持续)笼罩长达两个多月,河流见底,机井抽不出水,干裂的土地上,连用于浇地的水都难觅踪迹。豫东驻马店、周口,苏北徐州等地,整整一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减少了95%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减少100%。旱情严重的驻马店、周口,农作物受旱面积分别达到了163万亩、62.3万亩。8月5日下午2时许,河南驻马店多地出现强降雨,7月份降水仅6毫米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这场降水对老百姓来说来说,犹如久旱之人望见的第一缕清泉,对缓解黄淮地区秋季作物后期的持续干旱效果显著。
八月是我省秋作物(玉米、大豆等)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冲刺期,也是农事管理的攻坚期。对于前期的干旱和持续高温天气造成玉米授粉不良,花生、大豆、芝麻等作物虫害发生严重难以控制的情况,这场雨后农民朋友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秋季作物后期的生长进行紧急管理,须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因地因苗分类施策,切实做好秋作物灾害防御和田间管理工作,降低极端天气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为秋粮稳产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6-7月的持续干旱,对秋作物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种推迟,部分地块出苗率下降;已出苗作物生长迟缓,叶片卷曲,植株矮小。芝麻因耐旱性较弱,苗期生长迟缓,部分地块植株矮小、开花减少,可能导致结蒴数下降;花生则因干旱抑制下针和荚果膨大,单株结荚数减少,空壳率上升。后期可能影响灌浆期发育,导致秋粮减产10%-30%,建议加强抗旱保墒、科学灌溉,并做好病虫害防控,以降低损失。
1、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对秋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河南各级农技人员下沉一线,科学指导农民抗旱补墒保秋,玉米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防止“卡脖旱”,对于高温、干旱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少、活力差,对有花粉的玉米田及时组织农民开展人工辅助授粉(拉绳法:两个人分别站地两头,拿绳顺垄来回走两遍和无人极吹风法)。
2、为缓解干旱影响,河南多地已启动抗旱应急预案,通过跨区域调水、打井增灌、水利部门组织水库开闸放水等措施保障农田灌溉需求,累计向重旱区调水量已超过10亿立方米。
3、为支持抗旱增收,8月4日,财政部下达河南省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13150万元,支持清洗维修机井,灌溉设备维护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等。河南省财政于7月中旬下达3000万元抗旱资金,8月1日又紧急预拨资金1亿元支持市县开展秋粮“一喷多促”,支持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粮作物混合喷施叶面肥、抗逆剂、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全力支持各地开展抗旱保秋工作。
随着近期河南大面积降水的到来,后期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多发。花生以叶斑病、白绢病和地下害虫(蛴螬)为主;玉米重点防控南方锈病、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大豆需警惕症青病、点蜂缘蝽和食心虫;芝麻易发茎点枯病、疫病和棉铃虫。局部强降水区病害加重,干旱区虫害活跃,建议加强田间监测,科学用药,优先选用生物防治与高效低毒药剂,同时结合农业措施(如排涝、清园)降低病虫基数,确保秋粮稳产。
雨后第一时间做好作物健康的管理:立即排水防涝(积水超过24小时,根系就会缺氧死亡)和紧急叶面补肥(雨后尿素流失快,喷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快速恢复作物长势),配合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助力作物丰收。
花生叶斑病,推荐使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2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EC 1500倍液,间隔10-15天喷施1次;白绢病建议使用24%噻呋酰胺SC 1000倍液灌根或20%氟酰胺WP 8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可用3%辛硫磷GR 30-45kg/ha沟施或40%毒死蜱EC 3000倍液灌根。
玉米南方锈病,可选用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玉米螟防治推荐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草地贪夜蛾建议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5%茚虫威乳油2000倍液。
大豆症青病(由点蜂缘蝽传播),建议使用70%吡虫啉WDG 5000倍液或25%噻虫嗪SC 2000倍液喷雾防控传毒媒介;点蜂缘蝽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 1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EC 2000倍液;防治食心虫推荐2.5%溴氰菊酯EC 2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00倍液,重点喷施豆荚。注意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前施药。
芝麻茎点枯病,推荐使用50%多菌灵WP 800倍液或25%咪鲜胺EC 1500倍液喷雾;疫病防治可选用68%精甲霜·锰锌WP 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2000倍液;棉铃虫建议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000倍液或20%虫酰肼SC 1500倍液重点喷施花荚部位。
科学选药:针对不同病虫害精准选用登记药剂(如玉米锈病用三唑类、大豆食心虫用菊酯类),避免盲目混用。
精准施药:抓住关键防治期(如病害初发期、虫害低龄幼虫期),采用无人机或高雾化器械,确保覆盖中下部叶片。
安全用药:避开高温时段(10:00-16:00),穿戴防护装备,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如花生蛴螬防治后15天再采收)。
抗性管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如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交替),延缓抗药性产生。
合理复配:针对病虫害同时发生的情况,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建议选择增效组合(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进行复配防治,复配时避免酸碱拮抗,单次混配≤3种,轮换机制不同药剂和做到现配现喷,科学避免药害的发生。
一场及时雨解了黄淮旱情,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雨后高温高湿,病虫暴发、根系窒息、肥效流失…稍有不慎就能让丰收希望泡汤!抢抓雨后48小时黄金期,迅速做好以上作物管理技术户,今年秋收是赚是赔,就看这几天的行动了!
来源:农业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