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颖青教授:可穿戴设备掀起高血压管理新浪潮——五大特征,助力高血压实时精准防控 丨OCC 2025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6:10 1

摘要:在数字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可穿戴设备正悄然改变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方式。在高血压这一常见慢性病的管理中,可穿戴设备如何助力诊疗?在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期间,医脉通特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进行专访,深入解析了可穿戴设备在高血压管理

在数字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可穿戴设备正悄然改变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方式。在高血压这一常见慢性病的管理中,可穿戴设备如何助力诊疗?在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期间,医脉通特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进行专访,深入解析了可穿戴设备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核心特征及未来前景,为我们揭开了数字医疗赋能慢病管理的神秘面纱。

医脉通:当前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如何?其为何在高血压管理领域受到关注?

冯颖青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迅猛发展。这在近期结束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 2025)上就有明显体现,多个专题讨论围绕可穿戴设备展开。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备受关注,核心原因在于高血压管理存在痛点——难治性高血压等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不够精准,用药依从性低,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进而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数字医疗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解决这些痛点带来了希望,且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等慢病的管理。

医脉通:可穿戴设备有哪些核心特征,使其能适配高血压管理需求?

冯颖青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目前,我国有多种可穿戴设备,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其主要具有以下5大特征:

第一,可穿戴性:能够穿/戴在身上,与皮肤直接接触;

第二,可移动性:可跟随人体自由移动;

第三,持续处于备用状态:为了实现更好的监测,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

第四,实时数据传输:可通过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

第五,可交互性:可将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可视信号或数据,以指导临床诊疗。

医脉通:可穿戴设备如何促进患者自我监测与临床管理,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冯颖青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第一,助力实时监测与自我管理。借助可穿戴设备,患者可便捷、实时地完成家庭血压监测,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使医生能及时掌握其血压、心率等指标。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还能捕捉患者运动及睡眠时的生命体征,使医生全方位了解患者状况,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升服药依从性。例如,对于夜间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若睡眠质量较差,则可调整睡眠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夜间高血压状况。

第二,实时预警。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能在血压升高时发出警报,及时提醒患者和医生,以便患者及时就医或进行自我紧急救治。当患者出现心慌症状时,通过手表可快速测定心电图,及时捕捉患者是否发生房颤等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因房颤引发的卒中风险。

第三,实时监测多种生命体征。可穿戴眼镜、颈环或衣服等可从不同角度捕捉患者在医院或日常实时监测中难以获取的多种生命体征信息,如呼吸、血氧、血压、心率及运动强度、运动可否引起不适等信息,并实时反馈给医生,助力医生诊疗。

总体而言,可穿戴设备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让这类设备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患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普及,相信更多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可借助穿戴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从而更方便简洁、安全有效地助力医生诊疗。

专家简介

冯颖青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常委兼副干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

欧洲心脏病fellow,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副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JACC中文版》编委,《Hypertension中文版》编委,《ESC Cardiovascular中文版》编委

2020年作为中国唯一获奖者被世界高血压联盟授予“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杰出贡献奖”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