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吃药、进补,合理选择当季食物,更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天然的“秋果”,不仅口感好,还能帮助身体顺利过渡季节变化,减少秋燥、调节肠胃,提升整体状态。
立秋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标志着由热转凉的开始。
这个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放缓,脾胃变得敏感,情绪也容易波动。如果忽视饮食调养,很多人就容易在秋天出现身体不适。
比起吃药、进补,合理选择当季食物,更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天然的“秋果”,不仅口感好,还能帮助身体顺利过渡季节变化,减少秋燥、调节肠胃,提升整体状态。
秋天容易“上火”,不是错觉
一到立秋,很多人会觉得喉咙干、皮肤痒、嘴巴起泡,甚至容易烦躁、没精神。其实这不是“火气大”那么简单,而是秋天空气变干,湿度下降,人体水分蒸发变快,容易出现秋燥的现象。
秋燥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说的是秋气主燥,燥邪最容易伤肺。虽然现代人理解的“燥”不再是古人那种气机概念,但从生理角度来看,干燥确实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皮肤屏障、消化系统,甚至影响情绪调节。
秋季养生一个核心思路就是“润”。润肺、润肠、润皮肤,都是为了帮助身体适应干冷环境,减少内耗。
不用补药,也能养好这个秋
很多人一入秋就想着“贴秋膘”,开始吃肉、喝汤、进补,其实这时候身体的消化功能还没完全从夏天恢复,贸然进补反而容易加重负担。相比之下,选择当季的新鲜果蔬,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身体添麻烦。
尤其是一些被称为“秋果”的食物,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就能起到润燥养身的作用。这些水果大多糖分适中、纤维丰富,对于怕胖、血糖高的人也更友好。
下面这3种“秋果”,建议大家在这个时节可以常吃,合理搭配、不过量,就能让身体舒服不少。
梨:润得刚刚好
很多人一说秋天吃水果,第一反应就是梨。确实,梨属于典型的“秋果”,水分足、口感清甜,老一辈人早就总结了“秋梨赛白药”的说法。
梨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润肺、清喉、调理肠道都有帮助。秋燥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咽干、咳嗽、便秘,适量吃些梨,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尤其是煮熟的梨,糖分更稳定、刺激更小,适合肠胃虚弱的人群。
不过要注意,梨性偏凉,身体偏寒、容易腹泻的人不要空腹吃,也不建议过量生吃。可以炖一点冰糖梨、银耳梨汤,既保留营养,也更温和。
柿子:看着火红,其实很“稳”
很多人对柿子印象不好,觉得它“涩口”、吃了容易“堵肚子”。但成熟的柿子如果吃得适量,反而对秋天的消化系统有一定好处。
柿子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颜色红亮也说明它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对皮肤修复和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晒干后的柿饼,糖分升高、刺激性减少,更适合肠胃不太好的人。
至于“吃柿子结石”这种说法,主要是指空腹大量食用未完全脱涩的柿子,导致鞣酸与胃酸反应形成结块。正常饮食状态下,适量吃熟透的柿子,并不会有这个问题。
柿子的营养结构偏碳水,糖尿病人群不宜多吃,但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调节心情、改善便秘的小零食,秋天吃几块柿饼,恰到好处。
石榴:小果粒,大能量
立秋之后,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时节。这种果子外表不太起眼,但里面的果粒红润多汁,香甜中带点微酸,特别开胃。
石榴最被研究的一点,是它富含天然多酚类物质,包括鞣花酸、花青素等,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研究发现,适量摄入石榴中的多酚,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减缓氧化应激反应,对日常健康管理有积极意义。
石榴的膳食纤维含量也不低,适合在秋季帮助肠道“清理”,改善油腻饮食后的不适。不过石榴籽硬,不适合牙口不好的人,吃的时候可以选择去籽后打成果汁,但注意不要加糖。
这些吃法,秋天刚刚好
光知道吃什么还不够,怎么吃也很关键。秋季饮食讲究“少辛增酸”,意思是减少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带酸味、能收敛体液的食物,比如山楂、葡萄、石榴这类果子。
同时要注意饮食节奏,秋天日短夜长,人体代谢开始放缓,晚餐尽量清淡、不过饱,有助于睡眠和肠胃修复。早餐可以适当增加热量,比如加点糯米粥、红枣粥,既暖胃又养身。
水果最好放在餐后或下午吃,避免空腹食用引起不适。尤其是柿子和石榴,不建议与高蛋白食物同食,容易加重消化负担。
一些搞不清的误区
不少人一入秋就开始疯狂进补、喝汤,觉得“秋不贴膘就亏了”。但秋天更适合“平补”,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吃得对、吃得稳。
还有人以为水果是“凉”的,秋天不该吃。这个说法也不科学。水果的“寒热”属性并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个人体质、吃法和搭配。比如梨煮着吃,柿子搭配红茶,石榴配温粥,都可以中和寒凉,提高吸收率。
别把“润”误解成“油”。很多人觉得润燥就是多喝油汤、吃肥肉,结果反而加重了肠胃负担。真正的润,是通过水溶性膳食纤维、天然果胶、维生素类物质来调节身体状态,而不是靠脂肪。
身体的节奏,听得见也看得见
立秋之后,阳气渐收,人体进入内养阶段。这个时候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多人会觉得心里没着落、睡眠不好。这其实跟光照减少、作息变晚有关。
调整生活节奏比吃什么更重要。建议每天早起晒10分钟太阳,有利于调节生物钟、提升心情。晚上早点关灯入睡,让身体有充足时间休息和修复。
运动方面,不宜过于剧烈。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瑜伽这类能让身体“呼吸顺畅”的方式,帮助身心慢慢适应气候变化。
吃对时节的果,胜过补出一身燥
秋天的节奏是慢下来的,身体也需要一个缓冲期。与其靠药物或保健品去“调”,不如从饮食和作息入手,把调整做在日常里。
梨、柿子、石榴这三样“秋果”,都是大自然给秋天准备的礼物。它们不是灵丹妙药,但吃得对、吃得巧,就能在无形中帮身体过得更顺。
秋天吃点当季果,润点、暖点、稳一点,身体自然少出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物成分表(第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