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作为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向来被认为是寒气渐浓、雨凝成雪的过渡期,在每年公历11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意思为刚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候,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进行休息整顿、调养自身,突出“藏”字的特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时养生需以“养阴藏精,防寒进补”为主,内防燥热,外防湿寒,滋养肺肾。忌严寒,暖身敛阳气小雪时节,天地间阴寒之气越积越多,此时人体最易被阴寒之气侵袭,因此小雪时节,一要忌食生冷、苦寒之物,它们不仅不好消化,易对脾胃造成损伤,还会扰乱人体闭藏的规律,使五脏六腑受寒;二要忌衣着单薄,穿衣过少不仅易使躯体受寒,还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外泄,让人阴阳失衡、体弱多病。忌干燥,润燥降肝火秋冬季节的空气本就干燥,再加上室内供暖或者火锅上阵,我们体内的热气就难以外散。轻则容易口唇干裂、鼻咽干燥,重则便是肝火旺盛,各种病症相继出现。所以,小雪时节,一要注意补充水分,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二要记得及时散热,做到“去寒就温”。忌盲补,温补养脾胃小雪虽然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也要根据节气变化和地域特色来进补。比如,南方虽然开始降温,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温暖,所以南方要“清补”,忌食辛辣、肥甘厚味等食物;北方严寒,大部分地区在小雪之后就开启“寒冬模式”,所以北方要“温补”,用温热的大补之物来供养身体、抵御严寒;高原地区多风少雨,小雪之后更是干燥,所以高原要“润补”,用温润的食材来补充地域的不足。早睡晚起,作息守时立冬后的整个冬季要继续早睡晚起、调整作息,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让身体获得足够的恢复时间;还能避开温度最低的时段,有益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记得睡觉前泡脚,可以帮助睡眠。规律健身,运动顺时在寒冬时节,人的四肢会变得僵硬,适当的运动,既能疏通筋骨,调节身体新陈代谢的机能;又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促进热量产生,使身体的能量达到动态平衡。但是“汗多泄气”,过度运动导致的大汗淋漓,不仅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还容易导致感冒、伤寒。所以,小雪运动,一定要规律健身、顺时适度。运动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注意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容易受凉。情志调养冬季的潜藏收敛之性,使人的情感不能得到有效宣泄,抑郁情绪易产生,预防季节性抑郁情绪,不仅要提升阳气走出去,接纳阳光,还要说出去,愉悦心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要因人而适时小雪后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效果更好。但补养因人而异行,如阳虚体质宜多食羊肉、鸡肉等性质偏于温热的食物;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血虚之人当养血为要,多食动物肝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摘要:小雪,作为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向来被认为是寒气渐浓、雨凝成雪的过渡期,在每年公历11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
襄医广(2024)第01-04-01
❖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主要用于传播健康知识,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做其他用途。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小苗健康生物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