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国锋信任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晚年回到家乡当农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6:06 1

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03年的湖南岳阳,春天刚刚过去,山坡上的土还带着湿意,毛致用已经在田里忙活开了。没人能想到,这个穿着布鞋、撸着袖子翻地的老人,几年前还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副国级领导,退休后回到老家当起农民,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干得不比年轻人差,种菜、养鸡、养鱼,一样不落。

很多人以为他回来是养生,其实不是,他骨子里就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他说:“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嘛。”

这不是一句谦词,是他一辈子的真实写照,从一个插秧拿奖的农民儿子,到主政湖南、再到江西推动脱贫,他一直在和土地打交道,只不过有时候是种粮,有时候是修水库,有时候是替更多人谋出路。

他从不拿自己当官看,也从不拿权力当筹码,他是华国锋最信赖的接班人之一,却能在权力巅峰后,悄然归农,连剪彩都不参加。

那么,毛致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为何能打动那么多人?他为中国做了什么,最后又为何选择回归泥土?

1929年,湖南岳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取名毛致用。

村子里当时穷得很,因为在群山深处,出门就是泥巴路,家里没几亩地,靠天吃饭,地里刨不出几个钱。

但这个孩子从小就特别能吃苦,尤其喜欢在田里干活,别的孩子跑出去玩,他能一整天蹲在田埂上看水往哪儿流。

他读书不多,只上到“高小”,但在那个文盲成群的年代,这已经算是“文化人”了。村里谁家要写封信,都来找他,他却从不摆架子,写完信还顺手帮人翻地种菜。

“土地是根,是命。”这是毛致用小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信条。

1950年代初,毛致用已经是村里数得上的能人了,插秧插得快、插得直,还在县里得过奖,他自己回忆说:“比赛的时候,我一口气插了一亩田,评委都看傻了。”

组织早就观察他了,想让他出来当干部,区委书记李慧林亲自来了三次,每次都被他婉拒,他说得很直接:“我不想离开我家的地。”

当时谁都知道,能当干部就是一个机会,但毛致用不一样,他心里装着的是庄稼,不是官位。

最后还是李慧林下了“狠招”,一次饭后带他走了几里地,指着远处的田地问:“你想你家这几亩田好,还是想让全县人都能吃饱?”毛致用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干部生涯。

华国锋亲自点将

1977年,华国锋掌舵中央,那年毛致用刚满48岁,正值壮年,华国锋点名让他主政湖南,把这个曾经的革命根据地交给他,背后是极高的信任。

毛致用没多说话,直接扎进了乡村,别人下乡坐车,他喜欢走着去,边走边和老乡聊天,听他们讲自家的难事。

有人说他装,他笑了:“你走一趟试试,装一天可以,天天装你试试?”

他下田不是作秀,是因为熟,他插秧的技术一点没落下,湘潭那次“双抢”,他脱了鞋袜、卷起裤腿下了田,农民们都看傻了。

“我当年可是得过插秧比赛第一名的,你们要不信,比比看?”他一边说,一边动作利索地插起来,泥水溅到裤腿上他也不在乎。

这种作风让湖南的干部队伍一下子变了样,干部们开始主动下乡,学着他蹲点调研,毛致用说:“要想事情办得好,得先把人心摸准。”

1980年代初,湖南洞庭湖区闹水患,年年发大水,老百姓苦不堪言。

毛致用拍板修建铁山水库,这不是一般的工程,大坝要建44米高,设备却落后,全靠人力,更难的是,施工期间暴雨不断,山洪多次把正在修的坝冲毁。

几次停工后,大家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有人劝他:“不如缓一缓,等条件成熟再做。”他摇头:“再等一年,老百姓还得受一年苦。”

他干脆把铺盖搬到了工地,住在简易工棚,工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睡地铺、喝冷水,有一次水泵被泥沙堵住,水位眼看要冲坝,他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泥水里掏泵,带头干。

“我不跳,你们谁敢跳?”一句话,把全场的人心都拧成了一股绳。

后来他还给中央写信,分析水库的重要性,争取到了专项资金。几年后,铁山水库建成,成了洞庭湖区的命脉工程,至今仍“保一方平安、灌万亩良田”。

调任江西

后来毛致用调任江西,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赣南贫困,基础薄弱,很多地方连通电都成问题。

他下乡调研,一路走一路看,发现这些山地虽然种粮难,但种果特别合适,特别是脐橙,口感好、耐运输、有市场。

但一提种橙子,干部们都摇头:“搞副业?不靠谱。”毛致用没有多讲道理,他直接带人搞试验田,从选种、育苗、施肥、销售,全链条推进。

“你们不信?那我拿省委的名义担保。”

几年后,赣南脐橙火了,成了全国有名的品牌,也成了当地农民脱贫的“黄金果”。从铁山水库到赣南脐橙,毛致用一直干的是一件事,那就是把农民的苦日子变成好日子。

2003年,74岁的毛致用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大家以为他会在北京安享晚年,却没想到他直接回了岳阳老家。

他没住城市,也没进养老院,而是在山坡上盖了几间砖瓦房,前面种菜,后面养鸡养鱼。

他每天早上喂鸡、锄草,中午看报纸,下午在地里转转,晚上准时看《新闻联播》,他认为这才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几十只鸡,他不拿去卖,谁家来串门,他就送几个鸡蛋,有人不信是土鸡蛋,他笑着说:“不信?我让它现场给你下一个。”

鱼塘的鱼他也从不卖,只送人,谁家想吃了,打个招呼,他就捞一条,还立了“三不”规矩:不剪彩、不题词、不挂名,他一辈子没忘自己是农民。

很多人说他傻,官做那么大,最后却回家种菜,但他不这么看:“钱这东西,够用就行,地这东西,种着才安心。”

2019年3月4日,毛致用去世,享年90岁。

他是毛致用,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为人民干了一辈子的干部,一个最后又回到了土地的老人。

来源:观律鸣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