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妈做的素包子,软乎乎,咬一口满嘴香,简直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可一到肉包子,她就翻车了,馅儿又干又硬,吃着像嚼木头。外面的肉包子鲜嫩多汁,咋就那么好吃呢?老妈总嘀咕自己咋学不会。现在我自己下厨,才发现做肉包子可不简单,不是随便剁点肉、调个味就能包出好吃的。想让
老妈做的素包子,软乎乎,咬一口满嘴香,简直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可一到肉包子,她就翻车了,馅儿又干又硬,吃着像嚼木头。外面的肉包子鲜嫩多汁,咋就那么好吃呢?老妈总嘀咕自己咋学不会。现在我自己下厨,才发现做肉包子可不简单,不是随便剁点肉、调个味就能包出好吃的。想让肉包子鲜香多汁,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得掌握!
肉馅为啥要打水?很多人调馅儿只知道放盐、酱油,压根不知道打水这回事。少了这一步,肉馅干巴巴,蒸出来硬邦邦,根本不香。打水就是让肉馅吸足水分,吃起来才嫩,还能有点汤汁的感觉。调味料会让肉馅慢慢失水,干瘪的肉馅哪还有香味?加水后,肉馅水润润的,蒸出来才好吃。
打水可不是随便往肉里倒点水就行,顺序特别重要。得先调味,再打水。刚剁好的肉吸水能力差,直接加水根本吸不进去多少。调味后,肉馅的吸水力会变强,这时候加水效果最好。一斤肉能打进半斤水,馅儿才会饱满。反过来,先打水再调味,肉馅吸水少,蒸出来就不够嫩。顺序错了,包子口感差一半!
打完水还不能直接包,得赶紧加点油。油能锁住水分,减慢肉馅失水的速度。不然水分跑没了,馅儿还是会干。调好味、打好水后,立马加点油搅拌均匀,这一步特别关键。别以为打水就万事大吉,忘了加油,肉馅照样不juicy!
肉馅调好后,动作得快!肉馅放久了容易失水,哪怕加了油也只能稍微延缓。最好提前把面团发好,面团快发好时再调肉馅。调好馅儿,赶紧包,包好直接上锅蒸。别让肉馅在包子里待太久,不然水分流失,包子容易变形,口感也差。如果面团没发好,肉馅可以先放冰箱冷藏,减慢失水速度。
用什么水打馅儿也有讲究。普通清水只能让肉嫩,可香味不够。想让包子更香,得用葱姜水。把葱和姜切碎,泡在温水里,凉了再用。葱姜水能去腥提香,肉馅味道立马不一样。别小看这点水,效果杠杠的!
加油也不是随便加。很多人爱用香油,以为闻着香就行。可香油混进肉馅,香味就不明显了。试试花椒香料油,效果好得多。花椒、洋葱、香菜、八角、香叶放油里小火慢炸,炸焦后捞出,油凉了就能用。这种油去腥增香,肉馅味道更浓,包子吃着过瘾。
包子好不好吃,火候也得注意。蒸的时候,水要烧开再放包子,火别太大,中火稳稳蒸15到20分钟。太急的火容易让包子皮裂,馅儿的水分也容易跑掉。蒸好后别急着开盖,焖个三五分钟,包子皮才不会回缩,吃着更软。
我试过一次照着这几个关键点做,包子蒸出来真的不一样。咬一口,肉馅嫩得像能掐出水,汤汁在嘴里爆开,香得不行。连老妈都夸,说这手艺快赶上包子铺了!其实也不难,关键是得记住这几步:先调味再打水、加好油、动作快、用葱姜水和香料油。
做包子还有个小秘密,就是面团得发到位。面团太硬,包子皮吃着死板;发过头,皮又太松,包不住馅儿。和面时,水和面的比例大概是1:2,酵母放一点点,揉好后放温暖的地方发酵一小时左右。手指戳个洞不回弹,面团就发好了。
包子馅儿好不好,选肉也有门道。猪肉最好选三肥七瘦的前腿肉,肥瘦比例合适,口感才香。太瘦的肉容易柴,太肥的又腻。剁肉时别剁太细,稍微有点颗粒感,吃着更有嚼劲。机器绞的肉馅太碎,口感差了点。
调味料别放太多,盐、酱油、料酒、胡椒粉就够了。有的朋友喜欢加十三香或者五香粉,味道容易抢戏,盖住肉本身的香味。简单点,突出肉味才正宗。调味时,盐一斤肉放10克左右,酱油两勺,料酒一勺,慢慢搅拌均匀。
做包子其实挺有意思,像在家里搞个小实验。每次调馅、和面、包包子,都像在解一道题。弄好了,蒸笼一掀开,热气腾腾,香味扑鼻,那种满足感别提多爽了。尤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自己做的包子,热乎乎的,聊着天,感觉家里的烟火气都浓了。
这几个关键点不光能做肉包子,换成牛肉、羊肉馅儿也一样管用。甚至做饺子、馅饼也能用得上。学会了这些,厨房小白也能变大厨。朋友来家里吃你做的包子,保管他们竖大拇指,夸你手艺好!
说到底,做肉包子就是个细心活儿。每个步骤都有道理,顺序不能乱,材料得选对。掌握了这几招,包子鲜香多汁不是梦。你是不是也馋了?赶紧试试,动手做一笼,保准吃得停不下来!下次聚会,端上一盘自己做的肉包子,绝对能让大家刮目相看。你觉得咋样?有没有啥自己的小妙招,也来分享分享吧!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