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化系统从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到空肠、回肠、大肠还有肝胆胰脾,它包括的器官最多,所涉及的病种也相对更多。本期名医诊室面对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缪林教授的门诊。在消化医学领域精耕细作35余年,缪林教
消化系统从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到空肠、回肠、大肠还有肝胆胰脾,它包括的器官最多,所涉及的病种也相对更多。本期名医诊室面对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缪林教授的门诊。在消化医学领域精耕细作35余年,缪林教授通过一条内镜,于毫厘之间挽救了无数生命。他从未停止技术创新,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和患者心中信得过的好医生。
视频 朱君贤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好的医生不仅会看病,更会洞察“人情”
早上7点多,缪林教授的门诊外就已经有不少病人在等候就诊,40多岁的郑先生一早6点多就从浦口赶来取号,排在了第3位。没等多久,他便来到缪林教授的诊桌前,从透明的文件袋中拿出了一摞病历资料,其中光胃肠镜报告就有五六张,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这些字眼都出现在了他的胃肠镜报告上。“我消化不太好,最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有点反酸,奶奶是因为胃癌去世的……”郑先生认真地诉说着自己的病史。但缪林教授看了检查报告之后便告诉他并不用过度担心,吃点药调理调理再观察。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确实需要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定期体检来尽早发现问题。但也没必要有太重的心理包袱。”缪林教授坦言,门诊上有这种焦虑情绪的病人不在少数,每每这时,他总会温和地劝慰,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解释每种症状的前因后果,希望这类病人在通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自己吓自己”。而也许正是这样暖心的对“人情”的洞察与关注,让他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很多忠实的“粉丝”。
张奶奶和她的老伴是缪林教授的“老朋友”了。五年前,张奶奶做胃镜检查一下子发现20多个息肉,从那以后,夫妻俩就都养成了定期体检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缪林教授交流病况,唠唠家常,缪林教授似乎更是老两口的精神依靠。这次看诊,就是来找缪林教授预约胃肠镜复查。
“我就是相信缪主任的水平”“手术还是想请您来做”“您看过之后我就放心了”……半天的门诊,记者从很多病人的口中听到了类似的话语,缪林教授似乎早已成为这些病人心中医技过硬、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消化道早癌的治疗进入“超微创”时代
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就占据了五个,消化道癌症防治的唯一出路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胃肠镜检查真的很重要。我一直都在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缪林教授坦言,上个月他就接诊了一个病人,三个息肉,其中有两个癌变,但是患者本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是非常可怕的。
视觉中国
“如何早发现?就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就做体检,发现癌前病变。”缪林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道早癌的治疗已进入“超微创”时代,在保证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祛除病变,达到消化道早癌根治的目的,避免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脏器缺损的情况。
在当天的门诊上,50多岁的高先生就是在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后,为了这个技术而来。根据他的描述,因为自己中上腹疼痛不适多天不见好转,就在家附近的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降段有一大小约5cm的肿瘤,病变累及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出于对癌症的恐惧,高先生带着检查报告找到了缪林教授,希望能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做到完整的治愈性切除。缪林教授约他两天后来院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判定是否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适应症。
“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整体情况等都是决策的重要依据。”缪林教授解释,郑先生的病变较大,更累及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在一些地区和医院,确实逃不出外科手术的命运。不过,内镜下全切除是当前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推荐治疗方式,目前,超微创手术甚至已经可以实现病变的全层切除,且患者5年生存率和外科切除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太大差异。
专注内镜技术创新,让病灶无处遁形
南医大二附院消化科有两大品牌,一个是菌群移植,另一个就是内镜。说到内镜,就不得不提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缪林教授也是这一技术的领跑者。而当ERCP遇上超声内镜,往往就是“神助攻”。
下了门诊之后,缪林教授便跟记者聊起了前不久刚救治的一位胰腺炎患者。该患者在完善了肺部CT及MRI检查后未发现胆道结石,询问病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也未发现胰腺炎病因,为了能去除病因,避免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可能,便在征求患者本人后决定为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最终在胆总管发现了结石。ERCP手术通过十二指肠镜插管进入胆道,注射造影剂发现结石影,取出结石并置入了胆道支架。患者病因得以去除,术后病情也迅速好转。
“超声内镜以前是做检查,现在做治疗。它还能把其他的技术做得更好,比如ERCP,有些病人管道狭窄的地方过不去,我就可以通过超声内镜下的胆道穿刺来完成手术。”缪林教授介绍说。
常年躬耕临床一线,缪林教授对新技术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最近,他们就引进了一个新技术:共聚焦内镜,就是在做内镜的同时,能把病灶实现细胞级放大,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形态,实现即时“光学活检”的目的,对结肠息肉的良恶性鉴别、消化道早期病变等进行精准的、细胞级别的诊断。
当然,内镜还有很多“隐藏技能”,它的治疗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消化界,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一些疾病,比如说糖尿病、肥胖等,缪林教授表示,内镜治疗领域的发展大有期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德国Horst. Schmidt. Klinik 医院访问学者;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首批“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重点人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老年协作组副组长兼ERCP学组顾问、国家卫健委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高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组长、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会长、江苏省科技评审和职称评审专家。
从事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临床诊疗工作35年,精通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双气囊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诊疗工作。尤其擅长消化道重建术后复杂胆胰疾病ERCP治疗、消化道早癌或平滑肌瘤、间质瘤ESD治疗。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