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剪刀裁开千年纹样,黏土捏出乡土梦想,快门定格岁月荣光,毛笔书写文化脉络……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火热上演。近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工程学院“潼心筑梦·智启乡兴”社会实践团深入双江社区,以非遗传承、红色美育、公益服务为纽带,为乡
当剪刀裁开千年纹样,黏土捏出乡土梦想,快门定格岁月荣光,毛笔书写文化脉络……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火热上演。近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工程学院“潼心筑梦·智启乡兴”社会实践团深入双江社区,以非遗传承、红色美育、公益服务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小朋友们展示剪纸作品。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供图
实践团创新设计“非遗四部曲”——剪纸、泥塑、书法及漆艺体验,将传统技艺转化为“会讲故事的红花花”“乡村振兴微型沙盘”。红纸翻飞间,各类传统图案跃然纸上;科技赋能下,可降解黏土塑出“辣椒小汽车”驶向集市;墨香氤氲中,“潼南”“家国”等字迹工整落于团扇。30余名孩童在沉浸式创作中,让非遗从“陈列品”变为可触可感的“文化基因”。
实践团解锁家乡“隐藏款”玩法,引导孩子们手绘家乡“红色宝藏地图”。涪江碧波、双江古镇、革命火炬跃然纸上,家乡的山水人文与红色历史在笔尖交融。手抄报展出时,居民驻足赞叹。这堂别开生面的乡土美育课,以可视化的“地图”为载体,将爱乡之情具象化,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知家乡、爱家乡、报家国”的种子。
通过开展“快门声声系乡情”公益摄影行动,实践团用手中的相机为乡村老人和留守儿童定格珍贵笑容,并用照片打印机将照片装裱成册相赠。他们以光影技术关注乡村“一老一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实践团为老人送上装裱好的照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供图
期间,团队联动学校经济管理学院“经心筑梦文化行”团队,前往敬老院开展“非遗体验+敬老慰问”系列活动。剪纸、漆扇、扎染等非遗体验让老人们感受文化魅力。随后,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展演,为银发老人们带去欢乐和温暖。
团队表演节目《万疆》。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供图
高温下,成员们还前往潼南区各街道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赠送西瓜、矿泉水等清凉物资与防暑物品,并参与街道清扫、补给站物资配送,向劳动者们表达敬意与关怀。
实践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江之行,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工程学院学子将“专业力”转化为“服务力”、“创新力”融入“乡土情”的生动答卷。他们点燃“非遗薪火”,播撒“红色火种”,架起关爱“一老一小”的暖心桥,更将清凉与敬意送给城市守护者。青年学子们躬身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服务乡村振兴。(晏红霞、何苗)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