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高考录取中,民办院校招生普遍遇冷,在广西、云南、河南、广东等省份出现多次降分征集的情况,最让人惊爆眼球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第四次征集时,“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在2025年高考录取中,民办院校招生普遍遇冷,在广西、云南、河南、广东等省份出现多次降分征集的情况,最让人惊爆眼球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第四次征集时,“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在大家惊呼民办院校要彻底“歇菜了”的时候,有1所民办院校却呈现不同的景象,2025年在陕普通类本科计划一次投档满额,未参与征集志愿。而且较为热门的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陕西物理类,最低分455分,86461位次,最高分472分,约74000位次,这个分数完全可以报考1所公办院校。在今年公办院校普遍走热的情况下,为什么一部分高考生会主动放弃公办院校,而选择这所民办院校呢?
当众多民办高校陷入招生困境时,西京学院却实现了生源质量连年提升。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所创建于1994年的民办高校,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之一,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在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公示了《陕西省拟申报设置高等学校名单》,西京学院拟更名为“西京大学”,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与其他民办院校相比,西京学院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五大关键领域:提前公布专业组划分、拥有硕士点以及拟升格大学、很不错的深造和就业。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吸引考生的强大磁场。
面对“3+1+2”新模式,学校率先推出 “院校专业组”精细化划分方案 ,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公布专业组划分结果,并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讲座、教育博览会等多种形式,帮助考生理解“院校专业组”填报规则。这种透明化策略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大大增强了考生报考信心。
作为全国首批5所拥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之一,截至目前,学校已拥有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审计、艺术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重点发展新材料、土木水利、智能制造、能源装备、审计等学科,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牵引,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工科、经济管理、现代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
2025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显示,西京学院位列2025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实力评价排名(自然科学榜)第2。此外,学校还在2025年软科民办高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8、陕西第1,且连续多年在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就业前景。西京学院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协同”的培养模式:与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华为共建实验室,开设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近三年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2%以上,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超过95%。在考研方面,“行健书院”学子近年上线率稳定在70%左右,毕业生被西安交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录取。
西京学院的招生成功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 “破局样本”。在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经验值得深入剖析。学校率先响应高考改革,优化专业组设置,消除考生报考顾虑。同时,学校持续强化学位建设,从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点的民办高校,到如今向“大学”升格的跨越,每一步都走在政策前沿。
学校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深耕 “工科引领、经管支撑、艺设协同”的专业生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2025年校友会排名全国第1)、会计学等专业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有竞争力。
在科研方面,西京学院打破了公众对民办高校“重规模轻质量”的刻板印象,以科研反哺教学、产业驱动课程的模式,为应用型高校树立了新标杆。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的投入,更彰显了其“科研强校”的坚定决心。
其他民办高校的校长们纷纷前来取经,试图解开这所学院的招生密码。而答案早已写在西京的发展轨迹里:提前三年布局新高考专业组划分,投入上亿元建设科研平台,打造70%考研上线率的“行健书院”。当“西京大学”的新校牌悬挂校门之时,这所民办高校的破局之路才刚刚启程。
来源:高考志愿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