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1岁的陈阿姨,穿着干净利落的碎花衬衣,坐在社区健康讲座的第一排,精神矍铄、目光清亮。台下人听她讲自己47岁那年得乳腺炎的经历,都有点惊讶:她竟然从那一场疼到发烧的乳腺炎中挺过来,后面34年再没复发,更没发展成乳腺癌。
81岁的陈阿姨,穿着干净利落的碎花衬衣,坐在社区健康讲座的第一排,精神矍铄、目光清亮。台下人听她讲自己47岁那年得乳腺炎的经历,都有点惊讶:她竟然从那一场疼到发烧的乳腺炎中挺过来,后面34年再没复发,更没发展成乳腺癌。
这不是运气的问题。她说得特别直接:“人得病,有时候真不是坏事,关键是你得知道怎么防、怎么养、怎么避开那些坑。”这话不豪言壮语,却是一个经历过乳腺炎、活过81岁的老人,最朴素的经验总结。
乳腺炎不是小事,更不是“乳腺癌前兆”
很多人听说“乳腺炎”,就联想到“是不是会变成癌”,其实这两者的关系没那么直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乳腺炎,尤其是哺乳期乳腺炎,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甚至高烧寒战。它的成因,大多是乳管堵塞、细菌感染、奶水未排空等问题。就像水管堵了还不断进水,压力一大,管道就破了。
但问题在于,长时间炎症刺激,是乳腺组织变性的高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慢性乳腺炎患者中,部分人群在后期出现乳腺增生、囊肿乃至局部细胞异型增生的概率明显提高。
某年一项发表在《中华乳腺病杂志》的研究指出,反复乳腺炎患者中,约有8.7%发展为需要密切随访的高危病变。
乳腺炎不是“乳腺癌的前奏”,但它确实可能是被忽视的“警报器”。
误区一:乳腺炎好了就万事大吉?陈阿姨摇头:我做了6件事,才安心
陈阿姨讲得特别实在:“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拖着病,拖累孩子。”她说,出院后她做了6件事,坚持34年,才守住这条“乳腺安全线”。听完,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事都不难,但真正做到坚持,才是关键。
第一件事:不再“硬扛疼”,一有不适立刻就医
她说,以前觉得乳房疼就是“乳腺增生”“妇科事”,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后来医生告诉她,乳腺腺体组织没有痛觉神经,但一旦疼了,多半是炎症或肿物压迫周围组织,不能大意。就像你家楼下煤气管漏气,不响不漏无所谓,一响一味就得查。
这之后,她每年都会做一次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检查,哪怕没有症状也不马虎。研究显示,有家族史或曾患乳腺炎的人,定期影像学筛查能将早期乳腺癌发现率提高约63%。
第二件事:乳房不再是“禁区”,每天自己摸一摸
“以前觉得乳房是私密部位,怎么能乱摸?”陈阿姨笑着说,“后来医生教我怎么自检,我才知道,自己才是第一道防线。”
乳房自检方法其实不难:每月一次,洗澡时用指腹从乳头向外画圈摸,看有没有硬块、凹陷、皮肤橘皮样变化等。乳腺癌早期70%是靠自检发现的,不是靠运气。
第三件事:不再信偏方,少碰“激素类保健品”
陈阿姨年轻时也被人推荐过“丰胸膏”“调经丸”,差点动心。后来她听了医生讲课才知道,那些东西很多都含有外源性雌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甚至诱发癌变。就像给火堆添柴,你不知道哪一根会让它失控。
研究显示,长期摄入高雌激素类保健品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是普通女性的1.8倍。
第四件事:不再闷着穿文胸,选对一件比戴三件重要
“以前穿文胸讲究聚拢、托高、显胸大。现在我只讲一个:舒服、合身、透气。”
乳腺是淋巴系统密集区域,长期束缚会影响局部血液与淋巴循环,就像河道被石头堵住,淤泥越来越多。她坚持白天穿无钢圈文胸,晚上睡觉一律不穿,不让乳腺“憋着”。
第五件事:情绪这口“气”,一定要顺着出,不再咽着忍
这是她最想说的一点:“女人这一生,最伤乳腺的,不是病,是气。”
情绪波动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激素分泌,长时间压力大、情绪抑郁,会让雌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影响乳腺健康。她坚持每天傍晚散步30分钟,有委屈就找老姐妹聊,不窝着。
研究显示,抑郁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近27%,情绪管理比吃药还要重要。
第六件事:不信“命”,但信“基因”,家族史就是提醒
陈阿姨的姨妈曾因乳腺癌去世。那时她年纪小,但这事一直像个影子跟着她。医生告诉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一等亲中有人患病的女性,其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
所以她特别重视基因筛查,60岁那年做了BRCA1/2基因检测,虽未发现异常,但她说:“检查不是为了吓自己,是为了提醒自己。”
别把乳腺癌当“绝症”,也别把乳腺炎当“感冒”
很多人对乳腺癌的恐惧,来自“晚期发现”“拖太久”“不敢看医生”。但全国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已经接近83%,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
而乳腺炎,虽然是良性病,但如果处理不当、反复发作,可能会留下乳腺导管扩张、腺体萎缩、瘢痕粘连等后遗问题,甚至掩盖更严重病变的信号。
乳腺疾病不是“只有女人才该关心”的事,而是每一个家庭都绕不开的健康议题。
别等乳腺出问题了,才想起它的存在。
陈阿姨说:“乳房是女人身体的一部分,不是羞耻的、不该碰的,也不是只能在生孩子时候才关注的。它是你身体的风向标,疼了、肿了、变了,就是在告诉你,该停一停、看一看、查一查。”
她活到了81岁,不是因为没生病,而是每一次病来,她都认真对待、彻底治疗、长期预防。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将来的乳腺记得住的细节。
穿的衣服、吃的药、受的气、查的病、避开的坑,都会一笔一划,写进你身体的“乳腺健康简历”里。不要等哪天乳腺真的出事了,才后悔当年没听那一位81岁老人说的这六件事。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晓莉.乳腺炎患者乳腺癌转化风险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21,15(3):185-188.
[2]张丽红.乳腺疾病影像学筛查在早期乳腺癌发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6):420-424.
[3]李珊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疾病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33(5):72-75.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