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确诊超7500例!尚无特效药!紧急提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6:01 1

摘要:“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型疾病,其病原体基孔肯雅病毒早在1952年就已被发现。”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张凤池主任介绍,这种疾病高发于非洲、东南亚等蚊虫活跃的地区,其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腰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无法直立的典型症状。

据广东省疾控官网

最新通报数据显示

广东省今年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病例超7500例

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特点?

传播途径是什么?

该如何防范?

徐州市疾控中心及医院的多位专家,

为大家带来权威解读。

典型症状:剧烈关节疼痛

“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型疾病,其病原体基孔肯雅病毒早在1952年就已被发现。”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张凤池主任介绍,这种疾病高发于非洲、东南亚等蚊虫活跃的地区,其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腰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无法直立的典型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大概率会出现发热症状,且持续时间通常为1-7 天;80%-90%的患者会出现剧烈关节痛,疼痛尤其容易累及手腕、脚踝、膝盖等小关节,呈游走性,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直立行走;约80%的患者还会出现皮疹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双峰热。”张主任提醒,部分患者发热消退后,间隔一段时间可能再次发热,这一症状可作为市民自我排查的重要信号,建议第一时间前往传染病院就诊,切勿拖延病情。

伊蚊是主要"推手"

特殊传播需警惕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罪魁祸首'是蚊虫。”徐州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李娜介绍,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市民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形成"人→蚊→人"的核心传播链。

当带毒蚊虫叮咬感染者后,经过2—10天的潜伏期,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导致感染。患者发病后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最高,此时被蚊虫叮咬的传播风险最大。

与日常接触传播的疾病不同,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普通接触传播。针对市民关心的本地疫情情况,李娜表示:“目前徐州尚未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防控工作整体平稳。”

无特效药

防蚊是关键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药,临床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徐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科刘雪提醒,人群对基孔肯雅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只要做好防蚊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阻断蚊虫传播链?

01

清理蚊虫孳生地

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缸等),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的水,减少"花蚊子"产卵环境。

02

做好个人防护

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穿长袖衣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防蚊工具。

03

及时就医排查

若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境外(非洲、东南亚等疫区)旅行史或与输入病例接触史,应立即前往定点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