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阿伦河左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1:34 1

摘要:暑假已然过半,除了隔天早上的一次长距离奔跑之外,有意义的事儿就只剩下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了。想来自己也跑了几年时间了,和跑步有关的零星的记忆、感悟或叫片段,也着实不少,不如借这段闲暇整理记录下来,或许对刚进跑圈的小白有借鉴指导意义。至

奔跑在阿伦河左岸

文/韩振富

暑假已然过半,除了隔天早上的一次长距离奔跑之外,有意义的事儿就只剩下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了。想来自己也跑了几年时间了,和跑步有关的零星的记忆、感悟或叫片段,也着实不少,不如借这段闲暇整理记录下来,或许对刚进跑圈的小白有借鉴指导意义。至于资深跑者,看与不看就无所谓了,于我来说,权当打发酷暑的无聊罢了。

村上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长期的伏案书写让他的健康出现了状况,于是,他开始尝试跑步,这一跑,就是30多年。

我是怎么开始跑步的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2018年搬家到了新区这边,生活配套并不像现在完善,然而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规划好,道路宽阔。年轻时打过篮球,后来打乒乓球、羽毛球,新区离体育馆远了一些,就扔掉了手里的球拍。其实是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是干打不进步,提不起什么兴致。

那总得干点儿啥和运动沾边儿的事儿吧,遛弯自然便成了填补空缺的最佳选择。一个人走在宽阔的马路上,有种错觉,像这条路给我修的似的,赚大发了。

走着走着,走得快了呢。一双软底的皮鞋坏掉了,翻出打球时穿的运动鞋换上。景观大道上景点还都在建设中,路灯杆都没有立起来,除了宽得有点烧包的双向四车道,实在没有什么景观可言,甚至多远都见不到一个锻练的人。那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吧?于是,就用手机反复听蒋勋老师讲的《红楼梦》。也是那个时候,让多情的宝玉“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爱吃醋的黛玉“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心思缜密的宝钗“颦儿看你往哪里藏”等形象愈发鲜活和立体起来了。这样的运动状态持续了将近两年。

两年的时间不长不短,标志性景观——亲水平台初具规模,外环路边有了路灯杆,并且某段到了晚上还通上了电。我的运动能力也有了提升,从一口气只能跑四个路灯杆到能跑八个、十个……

第一次完整地跑5公里的情形,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个人跑步的枯燥和乏味,没有经历的人真的不能体会。这个时候,听红楼梦似乎不好使了,我就数跑过的路灯杆个数:从电厂到亲水平台多少个,往南多少个到福利路,荷塘拐角到阿伦中学路口红绿灯是多少个……每天数的个数大都不同,多几个少几个,我也不在意,反正明天还数。这么无聊的运动,让我坚持下来的却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进步最明显的是疫情的第一年。女儿花钱给置办了运动手表、运动鞋。那双鞋是真轻,网面,鞋掌全是小洞洞,穿在脚上弹性非常好,缺点是偶尔会有小石子塞到小洞洞里,使劲才能抠出来。还好,新区的路面还是非常给力的,整洁平坦,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那双鞋整整穿了一年,鞋底磨偏了,后来都硌脚了快漏了才不得不换掉。手表的好处就更大了,连上手机会有轨迹图,还有心率、配速等数据。

实话说,那个时候我只看距离和配速。跑完回到家兴冲冲跟媳妇儿汇报:今天又突破了。原来总是控制不好的血压,出奇地好。反思一下,虽然因疫情管控严格没有大吃大喝的因素,但是跑步也一定起了很大作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把自己跑瘸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右小腿骨头棒子疼,跑起来一瘸一拐的,很是搞笑。还不敢声张,怕家人知道叫停。不跑步可不行。问单位同事:跑步骨头棒子疼,咋回事儿?回答:不知道。就这样的状态跑了两三个月,每次一跑就疼,等跑上个两三公里才能好转,后来延长至跑五六公里才能不疼。我也纳闷,是什么让我在如此疼痛的境况下还坚持跑步的呢?后来才知道,一定是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两个鬼在作祟。

直到有天遇到邻居“铁腿”弟弟,他给我个方子,果然灵验,如法炮制,没出半月竟然痊愈,此疾再没犯过。经历了这次伤痛后,才接触两个新概念: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多么痛的领悟!

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发的朋友圈都是晨跑的轨迹图和“早安”“加油”之类的只言片语,没啥实际意义。印象比较深的是诸如“难以置信,一个连400米都跑不下来的人,能一口气跑10公里”“回望来时路,每一步都算数”“你跑,你也可以”等这样看似励志,实则有些狂浪的句子,想想实在没必要。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村马”,更准确地说是“村半马”。2023年秋的一天,跑褡子L告诉我可以报名跑半马,就在家跟前。我是在犹豫不决中报的名,后来又多方求证:最多跑过13.14公里,能跑半马吗?回答却是出奇地一致:能。我就在矛盾和纠结中,站到了村半马的跑道上。结果那天的朋友圈是:“安全完赛,纪念一下。”并且这条朋友圈果断置顶。

如果这样聊村马,那也太对不起看这篇随笔的各位了。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赛前一天,我先去指定地点领取了参赛号码布,大家任选自己的参赛号码。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任何一个其他同类赛事都做不到的。9月28日,算是仲秋了吧,天气晴好。一早上体感冷,看看天气预报,显示12度。我和小伙伴到得挺早,从车里换上运动T恤、短裤,认真别上号码布,直奔起点。距离8点发枪还有段时间,此时现场气氛已经热烈起来了,大红拱门下人头攒动,劲爆的动感音乐更是让人热血澎湃。有身材火辣的小姐姐在带领大家热身,我们都不大好意思,溜边儿,时不时也悄没声地蹦蹦跳跳,就算是热身了。

发枪了,大家一窝蜂样地跑了出去。我也被裹挟着跑了几百米,开始大口喘气,感觉不行,被带节奏了,按自己设想的跑吧。有了这样的想法便释然了,渐渐地,呼吸也顺畅了,不觉得累了。路边,水稻正在成熟,满眼都是金黄金黄的,稻香味扑面而来,那是收获的味道。穿过一个村子,再一拐,就上了景观大道北延的大坝了。沿坝顶较窄的水泥路再跑3公里,就到了高架桥下,那是景观大道的最北端,第一个补给点就设在那里。邻居“铁腿”兄弟给大家拍照,他可真有实力,得先跑到前面领先一段再给跑过来的我们拍照,然后再跑到前面等大家过来再拍照,真是辛苦他了。跑着跑着,追上了几人组成的小团队,跟跑了一段,就把他们拉下了。前面远远的一男一女,看样子是一对小夫妻,跑得很匀速稳定,一直到折返点都在我前面,生活中的伴侣又是跑步搭子,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啊!

折返点在荷塘附近的道口,那里也有个补给点,此时哪有心思赏荷了,胡乱抓了点什么来补充体能。转过身,感觉顶着3到4级的风,本就体力不足,跑得越来越吃力,但还能坚持。

我抬头往前看,秋色映入眼帘,远山褪成淡赭色,云像被风撕成的一缕缕棉絮,飘在瓦蓝的天上。风掠过树梢,把半黄的叶子揉得沙沙响。草甸子上那条数百米长的金盏花带,花开得正盛,黄得晃眼睛。春天一垄垄的花破土而出的时候,一簇一簇的,我还想:哪个有能耐的把土豆种在了河套里。哈哈,这条金盏花带也就种了两年,如今早就“退花还草”了。边看边跑,注意力转移了,腿部肌肉的痛感得到了缓解。媳妇儿不放心第一次跑这么老远的我,打电话委托赛事工作人员骑着三轮摩托看了我两次。

期间,我先后追上又领先两人,这让我又增添了力量。尽管如此,最后两公里也是咬牙坚持下来的。当距离终点大约100米的时候,我打起精神,大步流星,伸展双臂,来了个冲刺。终点电子计时显示屏上显示成绩是2:04:21。对于我的冲刺照,跑褡子L还是给予高度评价,窃喜他没看出那个时候我的疲惫和狼狈。

那次村马,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加入了大美阿荣跑团。也因此,掀开了我跑步运动的新篇。

加入跑团后才发现我的无知。前面提到的邻居“铁腿”兄弟是跑团团长,曾获得阿尔山国际越野挑战赛50公里的冠军,多次参加100公里、168公里山地越野赛事,更是受邀跑到了迪拜。大美阿荣跑团拥有队员360余人,参加过马拉松赛的近百人。原来,身边热爱跑步的人是如此之多。

跑团群里进新人的时候最热闹,用啰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新加入的成员都会做个自我介绍,偶尔会有人发个红包表示“初来乍到,多多关照”的意思。我庆幸自己是悄悄进的群,没有引起注意,不然整那么大阵仗我会不好意思。跑团群里还有一个热闹的节点,那就是谁谁参加了某某比赛。安全完赛成绩一分享到群里,跑友们便纷纷祝贺:祝贺徐姐崇礼168安全完赛;祝贺于哥、树哥、团长雁门关安全完赛……这样的场景每年群里会有不下十数回。印象深刻的是跑完大坂的大神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的看似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多么富有哲理的话,我也要拼尽全力,努力到某一天也能有如此的礼遇。

渐渐地,我知道了关于跑步的好多知识点,这个时候我才真的走近跑步这项运动。什么叫配速、步频、步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心率区间分为热身、燃脂、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乳酸阈值、极限;训练方法有超慢跑、放松跑、LSD、间歇跑;低心率慢跑才是跑步的王道……纯理论的概念或关系等的理解,我能轻松拿捏,可是,和实践一结合跑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短视频刷到的大多是和跑步这项运动有关的内容。时间久了,自然对我的跑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运动康复领域的专家励建安院士告诉我“运动不伤膝盖”;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姐姐说,跑步的最大意义是“不被定义”;福贾·辛格是一位印度老爷爷,89岁开始跑马拉松,到102岁完成了9次马拉松,被称为“包头巾的龙卷风”……这样的榜样还有很多很多。

我买了管油胜卖的兰士顿蓝牙耳机。蒋老先生讲的细说红楼换成了180步频音乐。马孔多压缩裤,耐克运动背心,海尔斯、亚瑟士、特步跑鞋轮换着穿,眼镜是卡普沃的,这些运动装备都是淘来的。翻看跑伤时和之前的运动数据,无氧耐力跑和极限跑占比90%多,每天顶着高心率在跑。现在完全不同,几乎天天都在进行着有氧慢跑。长期坚持,初见成效:相同心率下,配速悄悄提高了。除了装备专业,我还要跑得专业。

近年来,河西新区发展特别快。一大早,跟我的跑搭子D边跑边聊边看。大转盘新安上了路灯,接下来会不会加快大转盘开发的脚步呢?会开发成商超,还是水上乐园?拭目以待。小学生模样的小胖子在认真地跑步,看来跑步这项运动也要从娃娃抓起了。

景观大道名副其实,景观众多,道路宽阔。从事自媒体行业的S在直播:“朋友,来呼伦贝尔吧,这里的风都是甜的,草原铺到天边,白天看云飘,晚上数星星,不用赶时间,就跟着风慢慢走……”

河套的林子里扎的露营帐篷有半月了吧,一定是外地旅客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而延长了停留时间。晨练的人越来越多,跟几年前的寥寥无几形成巨大反差。放着宽阔的马路不跑,偏要跑草甸子的是小C,不知道下个比赛是啥,一定是在做针对性训练;甩鞭子的把鞭子甩得啪啪响,跑褡子D说他甩不响,不会使那股劲;打太极的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像我就没那耐性,打不了那玩意;风一样飞驰而过的,是骑行团的。那个头戴白色头盔,穿着亮丽骑行服的老A,下个目标是铁三;阿伦河边垂钓的早早就架起了鱼竿,不知道能有多少收获……

跑过桥,还没对外营业的山庄边,一位兄弟正配合三大美女变换着各种造型在拍美照。能否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不得而知,她们却不光是抬腿能跑百公里的狠角色,还是提笔能写赛记的文化人。她们的大作我都拜读过,佩服,像这样的才子佳人,跑团里真不少!

至于我为什么给这篇散记叫《奔跑在阿伦河左岸》,想必聪明的你一定也猜出了几分。拜读过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深深被其中的景色、人物、故事所吸引。老师笔下的河两岸,本身就像一幅会呼吸的画,山、水、生灵和人都透着灵气。和《关于跑步的那些事》《奔跑的人生》等题目比起来,《奔跑在阿伦河左岸》这个标题会不会更有文学性?反正,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今日立秋,让我们伴着舒爽的秋风,一起奔跑在阿伦河左岸吧!

来源:阿荣旗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