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欣宇,男,1998年9月出生,26岁,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服役于云南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2023年11月到普吉街道观音寺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2025年1月选举为普吉街道羊仙坡社区居委会委员。
翠湖青才说 总第39期
【青才名片】
赵欣宇,男,1998年9月出生,26岁,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服役于云南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2023年11月到普吉街道观音寺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2025年1月选举为普吉街道羊仙坡社区居委会委员。
【青才声音】
曾经,我的青春底色是军营的“迷彩绿”,在祖国边防线上挥洒汗水与忠诚,将青春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如今,我脱下军装,将我的奋斗舞台换成了社区的“志愿红”,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继续践行着那份不变的承诺。从“迷彩绿”到“志愿红”,变的是着装色彩,变的也是身份与环境,但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
军营淬炼:熔铸担当的“硬核”底色
在保山边防支队的1200多个日夜,是青春最深刻的烙印。界碑巡逻的足迹深深印入记忆,每一次丈量国境线,都是对使命的无声宣誓。记忆里,有酷暑40度下纹丝不动的潜伏,汗水浸透衣衫只为精准打击跨境走私;有负重徒步穿越8公里原始森林排查界桩的艰险,军用水壶里最后一口水支撑着抵达终点的信念;更有暴雨如注的深夜,紧急地搭建临时哨卡,跟战友们肩并肩用身体筑墙,守护重要补给物资不被冲毁。
这些经历,教会我的不仅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更锤炼了“群众的需求就是冲锋号”的本能反应。烈日下摸爬滚打磨砺的筋骨,让我在走访群众时多了从容耐力;无数次紧急集合锻造的迅捷行动力,让我在处理社区突发事务时能保持敏锐与果决;严格的集体生活淬炼的团队荣誉感,让我懂得在社区工作中如何凝聚合力、共解难题。这些刻进骨子里的特质,都成为我扎根基层最坚实的底气与根基。
火场逆行:守护家园的“本能”冲锋
退役后,我选择到了社区工作。一年冬季,普吉辖区突发山林火情,我第一时间加入到应急扑火队。背负近20公斤的灭火装备,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攀爬,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热浪灼烤着皮肤,脚下松动的碎石随时可能带来危险。但军人的本能让我只顾着往前冲,在与专业消防员并肩作战72小时,终于成功将火势阻隔在距离居民区咫尺之遥的地方。
当疲惫不堪地撤下山坡,看到山脚下居民区亮起的灯光,以及远处焦急等待的群众挥舞的手电筒,在夜色里织成了一片“星河”。我心头一热:原来,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窗户中透出的安宁灯火,这份守护的接力棒,我接得值!
街巷扎根:服务居民的“绣花”功夫
转战社区,我把训练场搬到了街头巷尾、居民楼栋。这里没有明确的指令,却同样需要耐心、细致和智慧。面对因空调外机噪音引发的邻里矛盾,我化身“调解员”,一次次上门沟通,倾听双方诉求,带着维修师傅现场勘测,调整外机角度,最终化解纠纷,促成两家人握手言和。整治占道经营,我深知“堵不如疏”,先是为受影响的商户多方奔走,协调到合适的临时摊位,再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法规,争取理解支持,努力让“硬管理”变成“软服务”。
一年多来,我的足迹遍布了观音寺社区和羊仙坡社区角落,走访了1000多户居民,写下了100多篇带着烟火气的“民情日记”,成功调解了38起大大小小的邻里纠纷。当听到社区里老人们那句发自肺腑的“小赵啊,比自家孩子还贴心”时,所有的奔波与辛劳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成就感。社区工作或许少有惊天动地的瞬间,但正是把每一件关乎居民冷暖的“小事”当作重要的“战斗任务”来完成,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承诺从未改变。
如今我在社区有了新的“身份”,也将承担着更重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以军人的忠诚与坚韧为底色,在服务群众的点滴实践中,留下新时代青年退役军人坚实而温暖的足迹。
来源:秀拥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