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危机”在多国蔓延的背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08:56 2

摘要:编者的话:“全球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正在寻找下一个增长前沿。”据美国彭博社报道,随着西方国家的监管审查和公众健康意识提高,被视为“垃圾食品”的超加工食品生产销售商正将目光转向公共卫生意识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在内的国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

编者的话:“全球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正在寻找下一个增长前沿。”据美国彭博社报道,随着西方国家的监管审查和公众健康意识提高,被视为“垃圾食品”的超加工食品生产销售商正将目光转向公共卫生意识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在内的国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当然,这些国家“垃圾食品危机”的加剧一方面源于西方快餐、包装零食产业的扩张,另一方面也与本国贫富差距较大、饮食习惯不佳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食品问题广受关注,其也越发频繁地成为政治辩论的议题。有美国学者认为,食品话题正被作为某种宣传工具,这种宣传甚至会推动那些与公众期望完全相反的政治议程。

在西方市场受挫,向发展中国家扩张

“垃圾食品行业300亿美元的市场缺口正引爆印度的下一场健康危机。”美国彭博社报道称,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人口众多的新兴经济体中,超加工食品仍相对新颖,前沿减肥药物没那么容易获得,针对儿童的营销限制也很少。因此,全球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在西方市场受挫后,开始向公共卫生意识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扩张。

据《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观察,当下在印度城市儿童群体中,最常见的社交场景之一就是在快餐店过生日,孩子们一边交换礼物,一边大快朵颐地吃汉堡、薯条、披萨、蛋糕,喝可乐,做游戏。印度小学生课业最轻松,处于社交活跃期,每个月参加几次生日派对是常态。这种摄入高热量、高糖、高盐油炸食品的习惯也会一直保留。相比之下,记者和身边四五十岁的印度朋友们聊到自己小时候的生日派对时,他们讲述的几乎是同一个版本:那时候印度没有快餐,生日那天家长会在家里多做几个素菜,用气球装饰一下房间,邀请好友来家里玩。

“垃圾食品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正在让我们变得更加不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刊文强调这一问题。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一项全球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至2022年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增长了5倍。大量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会增加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损害身体健康并缩短寿命。

不少国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应对。《环球时报》驻印尼特派记者走在首都雅加达的街头,见到最多的餐厅就是各式快餐店,街边小吃摊也有很多传统油炸小吃,超市货架上的泡面品种繁多。对年轻人来说,快速、便宜、味道重的食物似乎已成为默认选择。去年11月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印尼的饮食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全国范围内,小麦、鸡肉、鱼类、含糖饮料及超加工食品的摄入持续上升,而绿叶蔬菜和新鲜豆类的摄入却在不断减少。其中,城市地区饮食质量下降最为明显,饮食多样性也在降低。

印尼《罗盘报》认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因摄入过多垃圾食品而出现肥胖问题,诱因包括电视和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食品广告,以及政府在健康饮食宣传方面的相对滞后。价格低廉、获取便利的方便面和油炸食品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为应对上述问题,印尼卫生部出台规定,要求在食品包装上标注糖、盐、脂肪含量,并提出每日摄入限量建议。2021年,印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更健康的选择”绿色标志,帮助消费者识别更健康的食品。同时,政府也加强营养干预和健康宣传。今年1月,印尼政府启动免费营养餐计划,面向学生、孕妇等群体,旨在改善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问题。卫生部还通过研讨会、媒体和播客等形式,持续宣传科学饮食知识,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印尼政府还鼓励民众多食用本地传统菜肴,如蔬菜拌饭和花生酱拌杂菜,这类富含蔬菜的家常食品比垃圾食品更有营养。

墨西哥政府去年3月颁布禁令,作为其“健康生活”计划的一部分,禁止在全国学校内销售及推广垃圾食品,并明确禁止售卖高糖、高脂肪、高盐的超加工食品,特别是带有黑色警示标签的产品,如含糖饮料、薯片、糖果等。禁令颁布后,墨西哥公共教育部在其社交媒体账号发文表示:“再见,垃圾食品!”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也表示:“吃豆子玉米卷比吃薯片健康得多。”

富有者和贫困者都深受其害

虽然印度的确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快餐和包装食品挑战了该国本土饮食结构,但《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的真实感受是,印度传统食品本就是高糖、高盐、多油炸的。

在新德里的市场里,可以看到不少本土作坊通常用一口包浆的大油锅在店前马路边上自制油炸食品,然后在一个木框铁网的大笸箩里沥油晾凉,最后简单地用非食品级的普通塑料袋包装一下就陈列售卖。甚至塑料袋封口时就用烧热的锯条,烫塑料袋边缘的同时会冒起一股烟,产生难闻的味道。反复使用的油以及便宜的盐、糖和香料都构成印度人的健康隐患。

根据雀巢公司的市场调研,印度的包装食品相对其他国家含有更多的糖、盐、脂肪等成分,且市场上的包装食品只有1/3会明确标出产品成分。相比于墨西哥等国当下对食品包装标注和宣传推广的严格限制,印度食品监管不够规范,导致有害健康的包装食品在人们没有被提示危害的情况下,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印度消费者普遍对价格更敏感,而对知情权相对淡漠。不过,印度食品监管部门近期宣布,今后将在包装食品的标签上以粗体字或相对较大的字样标注有关糖、盐、饱和脂肪含量等的成分信息。还有人建议,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用红绿灯式的红点、黄点和绿点分别代表高热量有害食品、中等危害食品和健康食品。

这一消息受到了普遍欢迎,但真正推行还有待本土化调整。印度是个拥有大量素食者的国家,用绿点标识素食、红点标识肉食的习惯由来已久,如果改用红黄绿点代表食品健康程度,也将造成混乱。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印度较富裕人群倾向于久坐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们的饮食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印度大街小巷走一走就能发现,印度肥胖的人大部分属于中产,特别是中产女性,这与印度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印度人普遍认为,一个“富态”的家庭主妇,通常是这家人生活富裕的象征,可谓是“行走的体面”,印度教徒甚至把女主人比作一家的“财库”。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媒关注“垃圾食品危机”的同时,还有很多印度民众仍负担不起所谓的“垃圾食品”。世界银行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约有1.29亿印度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这些人每天维持生活的费用不到3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占印度人口总数约六成的相对贫困人口和极度贫困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和城市边缘或贫民窟中,仍在面对营养不良和粮食短缺的危机。当“糊口”是首要目标的时候,优化营养结构和食用绿色食品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数据显示,世界1/3营养不良的儿童来自印度,而印度一半营养不良的儿童都在3岁以下,且体重超轻。这些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不平等。由于部分人口经济地位低下,其饮食往往质量和数量都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妇女生育健康婴儿的可能性又较小。印度还没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先患上了“垃圾食品后遗症”。该国的贫富差距和饮食习惯造成了相对富有者和贫困者都不健康的割裂现状。

政治宣传“劫持了食品运动”

“快餐连锁店卷入‘辛杜尔行动’的辩论。”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在7月28日的印度议会季风会议期间,当谈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促成了今年5月印巴冲突停火时,国大党籍议员迪彭德·胡达声称:“要么让唐纳德(特朗普)闭嘴,要么关闭印度的麦当劳。”他还强调:“爱和贸易不能是单方面的,印度政府必须坚定立场,让美国意识到印度市场的力量。”对此,印人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讽,并称“(听到)如此荒谬的说法,连他自己的党内领导(指当时在场的国大党主席)都笑了”。

《今日印度》报道称,早在2012年,这位议员就曾在其演讲中针对麦当劳,只不过他在这次演讲中的态度与他当时的立场相比可谓是“180度大转弯”。在那次演讲中,胡达向麦当劳推荐了哈里亚纳邦的土豆,称该邦的农民可以为这家快餐巨头种植“24英寸大的土豆”,敦促其从该邦城市安巴拉采购土豆用于制作薯条。报道认为,这意味着,在印度政治中,比喻和情绪都在随时变化,比起真的探讨快餐问题,这更多体现出的是政客对文字游戏的偏爱。

这也提醒我们,一些国家以食品健康为由开展的运动或采取的措施可能最终目标并非是改善民众健康状况。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小肯尼迪)领导了名为“让美国再次健康”的运动,旨在通过调查食品、药品、疫苗等来应对“美国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尤其是“超加工食品”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要针对目标。然而,“让美国再次健康”委员会今年5月推出的第一份报告就引发争议。据美国媒体爆料,这份可能成为未来美国卫生政策指导的报告,其中援引的部分参考文献并不存在,此外还有多个链接失效、部分研究存在误读或已被证伪等问题。

在具体措施上,小肯尼迪已下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美国企业提出要求,主动停止使用6种常见的食品色素。FDA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还宣布了一项联合营养监管科学计划。

尽管如此,一些食品政策专家警告称,特朗普政府的其他一些行动正在削弱管制超加工食品以及应对慢性病危机的目标。比如,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批准了几位支持放松监管政策或与食品行业有直接联系的人士进入内阁。再比如,遏制超加工食品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确保青少年能够获得新鲜的农产品,但美国农业部削减了许多先前批准的项目拨款,包括一些支付农民和牧场主向学校供应本地食品的相关项目。此外,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还被裁撤了数千名员工,其中至少1/3都来自FDA。

英国《卫报》上个月援引美国纽约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食品政治》一书的作者玛丽恩·内斯特尔的分析报道称,在美国,食品话题正被作为某些削减资金计划的宣传工具,这种宣传“劫持了食品运动”,甚至会推动那些与公众期望完全相反的政治议程。(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刘 真 本报驻印尼特派记者 曹师韵 本报记者 李迅典 ●安 玥)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