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点亮童梦,广油学子赋能支教助力乡村振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5:18 1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万粟同辉”突击队13名队员,于7月9日至19日深入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石民村石民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精准支教,融合文化传承与乡村调研,为当地23名1-3年级小学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万粟同辉”突击队13名队员,于7月9日至19日深入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石民村石民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精准支教,融合文化传承与乡村调研,为当地23名1-3年级小学生带去了知识与梦想的启迪,也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实践课。

一、小小主播,大大梦想

7月10日,“小小直播家”上线。实践团开设了“小小荔枝直播家”特色课程。该课程以茂名当地特产——荔枝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独特魅力。通过一场模拟“小小直播”活动。学生们分组合作,在模拟直播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图1 “小小荔枝直播家”课堂

二、非遗课堂,面润童心

7月12日,面塑荔枝课堂上,团队教师齐上阵,实现1:5黄金师生比。在教师示范与指导下,学生手中的彩色塑团经揉、捏、压、塑等操作,逐步演化为色彩鲜艳、形神俱备的荔枝造型,课堂结束后,21只“甜滋滋”面塑荔枝诞生。

图2 “面塑荔枝”课堂

三、仁心绘甲 童笔生辉

7月13日,美育课堂再升级。卡纸、水彩、金粉、“好心”贴纸一字排开,教师示范提炼祥云纹、荔枝纹、篆刻3种带有地区特色的符号。23名孩子挥舞画笔,泼洒创意。课堂氛围专注且热烈,秩序井然,传统符号与童真创想交相辉映,一幅幅独一无二的“冼夫人盔甲”跃然纸上。

图3 “冼夫人盔甲”创意绘画作品展示

四、课堂探星,宇宙解密

7月14日,地理师范组提前用专业软件锁定高精度星图。课堂投影一打开,八大行星、月相变化、星座连线轮番登场,孩子们齐声惊叹。互动环节12名孩子上台连星成图,老师们巧妙调动学生情绪,学生们积极配合,课堂氛围活泼热烈,充满了探索宇宙的激情与好奇。

图4 “星际穿越”课堂

五、多彩实践,纸上生花

7月15日下午,阳光斜照进教室,比阳光更炽烈的是孩子们对剪纸的期待。团队提前备好彩纸,安全剪刀等工具。现场教学“荔枝团花”剪纸:对折、画弧、剪齿、镂空,一气呵成。课堂过后,一颗颗饱满“荔枝心”跃然眼前,成功率高达94.4%。孩子们高举剪纸,连连兴奋。剪纸与童心交相辉映,给孩子们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5 剪纸成品展示

六、走入厂间,了解基层

7月16日,实践团队深入当地耳机小作坊与橡胶手套加工厂开展产业调研。 在耳机作坊,队员们倾听负责人讲述产业变迁:从初创时的十几名工人,到鼎盛期的八十余人,再到如今订单锐减的困境。这番兴衰历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随后走访橡胶手套厂,队员们跟随厂长了解生产流程,得知该厂为数十名当地妇女提供了月均约3000元的就业岗位。此行引发队员们对如何增加乡村就业机会、提升村民收入的深入思考。

图6 实地走访参观剪影

七、龙眼田间,情系农心

7月17日,队伍成员紧随村干部的步伐走进当地种植大户的龙眼园里,一同了解当地特色产业种植园的情况,见证勤劳的双手如何撑起甜蜜希望。我们采访的龙眼园年产4万斤,种植、采摘、包装、运输等产业链可以给(多少人)带来就业岗位。我们协助园主将龙眼搬上车,运往山下进行装箱发货。龙眼年产四万斤,那沉甸甸的箩筐中写满畅销考题,我们试着用青春笔触探讨答卷。

图7 实地调研龙眼园

八、绿美乡村,心印初心

7月18日,实践团队徒步9公里深入石民村及其自然村,调研绿美乡村建设与村民生活变迁。 调研发现,该村90%的垃圾收集点已设置分类垃圾桶,其中西村成效尤为显著。队员们实地考察了美丽稻田、在建公园、修缮中的公庙、年例戏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并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当地十年间经济与环境的显著变化。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更加明确了服务乡村的初心使命,坚定了助力万千“粟种”共同绽放的信心。

图8 实地走访乡村

此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万粟同辉”突击队的石民村“三下乡”活动,在10天的时间里,以精准支教为核心,融合特色课程、文化体验与乡村调研,为23名乡村儿童带去了知识的滋养与梦想的启迪,也让队员们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

活动不仅是对国家“双减”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搭建起了高校与乡村之间的桥梁。队员们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教育,以青春力量助力地方发展,既让孩子们在丰富的课程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也让自身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使命担当。

未来,“万粟同辉”队将持续总结经验,深化“三下乡”活动的内涵与实效,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花在基层一线绽放绚丽光彩。

来源:小生小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