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宾介绍:傅小燕,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创新部负责人,投资咨询证号Z0002675,期货行业从业十余年,先后担任农产品研究员、策略研究员以及美股研究员等,曾多次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优秀分析师称号。对期货市场发展非常了解。多次获得中期协、交易所征文比赛二等奖,并担任
导读
嘉宾介绍:傅小燕,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创新部负责人,投资咨询证号Z0002675,期货行业从业十余年,先后担任农产品研究员、策略研究员以及美股研究员等,曾多次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优秀分析师称号。对期货市场发展非常了解。多次获得中期协、交易所征文比赛二等奖,并担任课题研究主要撰稿人。目前从事航运市场研究,为多家航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核心观点:
1、低波动,高确定性机会交易。
1)现货不跌,期货向上修复;2)现货下跌,期货向下修复或维持震荡。
2、高波动,不确定性机会。
1)交易合约展期。8月份,10月向12月合约移仓,若现货价格上涨,基差走强,做正套;反之,基差走弱,考虑反套。2)交易远期供需矛盾。做多2、4、6合约价格波动率策略。
正文
本文来自于8.3.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欧线的分享内容。
欧线2510合约日线
相对确定的交易机会
欧指期货的交易机会,与大宗商品存在显著差异。大宗商品交易通常受供需面影响较大,近期政策扰动有所增强。
集运市场则有所不同,它受事件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未来可能更多地回归基本面。目前,上市期货合约的波动率已大幅下滑,此前年化波动率接近80%,而近期已降至百分之四五十,处于下降通道。
进入交割月后,市场会出现一些确定性的交易机会,即基差回归。在交割月,基差回归是较为确定的,结合结算运价指数的波动,可以判断交割月合约的价格趋势。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交易机会可能不会立即出现,但在8月份需重点留意,即合约展期。此前,在合约展期时,若现货价格较强,则会出现较好的正向套利机会,这对于大多数期货合约都适用。
此外,集运市场的高波动率曾被市场广泛认可,但目前远期合约的波动率较低。受政策或资金等因素影响,预计后续波动率可能会放大。因此,从波动率角度,可关注远期合约的交易机会。
进入交割月后,所有合约的价格波动通常不大,这可能是由于交易成本较高,且现货价格对其影响较大。因此,交割月的基差相对较小,期货盘面价格波动有限。但从价差角度看,交割月基差从第一个交易日至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概率会回归至0附近。
目前,8月合约的基差在200点左右波动,因此在8月份,该合约仍有上百点的交易空间。届时,需密切关注现货结算价指数,期货价格仍存在交易机会。对于其他合约,同样需关注基差。
南华的SCFI欧线指数代表了收益率,体现了展期收益,高于收盘指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合约移仓换月时,存在对远期合约的滚动买入交易机会。多数远期合约处于贴水状态,若在现货价格止跌或企稳上涨阶段,远期合约贴水基差较大,则存在较好的低位入场机会,这是较为确定性的。
关于选择何种合约,我统计了目前远期合约的基差状况。交割月合约基差已在回归过程中,而2510、2604、2606等合约的基差均在800点以上,其中2604合约基差最高,因其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后续选合约时,可关注贴水幅度更大的合约,观察波动率放大时是否存在低吸机会。但目前市场仍偏弱,需根据节奏观察。
运力供应及调配
集运市场已不同于初期,红海危机或关税政策的扰动边际效应正在减弱,后续需更多关注供需层面。
首先是运力供应层面,全球运力过剩显而易见,但运价未回到之前水平,还有其他因素需考虑。
回答几个问题:一是欧线运力过剩情况如何;二是船司在调配全球运力时的动态情况;三是中美贸易关税政策对运力调往欧线的影响。
月度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集运船舶运力同比增长7.76%,而5月份集装箱贸易指数同比增长4.1%,两者存在近3%的差距,供大于求成为常态。
但运价有时仍会出现结构性反弹,这得益于运力的调整。
投放运力的占比基本在85%左右,全球船司会根据贸易量调节航班或航次。在今年上半年或全球关税加征过程中,总航次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停航率来减少投入的集运船舶运力。
停航率上升时,跨太平洋东向、亚欧、跨大西洋等航线均呈现同步停航增加的情况。例如,7月份全球集运总航次变化不大,但停航率在最近两周有所上浮。不同区域航线的停航航次也随之波动,可能与货量有关。停航率增加一定程度上代表全球出口货量下降,这也可从闲置率层面得到验证。7月份以后,闲置率呈现底部反弹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货量需求疲软。
对于欧线而言,需关注港口拥堵问题。今年一季度,全球主要欧洲基本港如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等中转量和进出口量大,出现严重拥堵。3、4月份拥堵指数超出之前同期值,但4、5月份后逐渐下滑。
周转量方面,若用更长时间完成相同工作量,则需调配更多运力至航线。因此,5月份船司在欧线上的运力周转量较高,现在有高位回落现象。在运力已达限度的情况下,若未来货量不及预期,则对运价构成较大利空影响。
在全球总运力增加的情况下,很多区域船司投放的运力也在不断增加。远东到欧洲和远东到西非的运力投放同比2024年特别高。远东到南美和远东区域之间的运力投放也呈现大幅增长。
欧线运力投放情况
欧基港的运力构成中,超12000TEU以上的运力占比最大,其次是5000—12000TEU和2500—5000TEU的船舶运力。小于2500TEU的船舶也有停靠。近期大于12000TEU的船型停靠量特别多。达飞海运的运力投放非常明显。
分别观察了五大基本港的运力投放情况和船司情况。例如,鹿特丹港主要是达飞海运大于12000TEU的船舶;安特卫普港是地中海航运,涉及大于12000TEU和5000—12000TEU的船舶运力投放;汉堡港主要是大于12000TEU的运力构成;费利克斯托的运力构成也主要是大于12000TEU的;勒阿佛尔港是达飞海运,大于12000TEU的船舶。总结来看,欧基港主要涉及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海运这两个船司,且主要是超过12000TEU的船舶。
昨天更新的运力投放数据显示,8月份的运力比上周统计的多一些。在现货运价下跌的过程中,船司有低价揽货的现象,以提高装载率,从而保持运力在较高位置。
目前运力加上2025年交付的运力,基本上能够满足欧线运力的投放。因为欧线运力投放相对有弹性,每个月的运力都能覆盖掉15000TEU以上船舶的运力,可能还会吸收12000—15000TEU船舶的运力调配。
欧线需求情况
1—7月的进口货量和7月初的情况显示,非洲、中东、欧洲和北美等区域在增长,运力投放也在增加。
对于欧美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额总体增加,而对美国的贸易额下降。支撑中国到欧洲的商品品类主要是汽车和船舶运输类商品,占比从不到5%增加到8%左右。
第二十二类商品中包含高技术产品,占比从不到1%增加到接近10%。在最近的欧美谈判中,欧洲对美国有6000亿美元的投资。美国进口欧盟的商品在2025年上半年将大幅增长,尤其是高新技术贸易额。这印证了美国从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明显下滑。
展望及策略
关注船司运力布局后,再看对应船司的报价会更有针对性。船司的报价与交易所的报价趋势基本同步,涨跌幅度可能不同,但趋势一致。
相对上周而言,报价下跌但并未断崖式下跌。下周的报价基本上在寻找方向的过程中,波动不会太大。
1、低波动,高确定性机会交易。EC2508合约基差回归。
1)现货不跌,期货向上修复;
2)现货下跌,期货向下修复或维持震荡。
2、高波动,不确定性机会。
1)交易合约展期。8月份,10月向12月合约移仓,若现货价格上涨,基差走强,做正套;反之,基差走弱,考虑反套。
2)交易远期供需矛盾。做多2、4、6合约价格波动率策略。交易时点可以关注政策动向、地缘冲突等。
■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牛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