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公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调整,核心直指享受政府资助学费的“本地生”定义:受养人子女必须在港居住满两年。
争议已久的“香港本地生定义”终于尘埃落定!
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公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调整,核心直指享受政府资助学费的“本地生”定义:受养人子女必须在港居住满两年。
划三个重点:
受养人子女居港满2年,才算“本地生” 有过渡期,26Fall不受影响! 27Fall要居港满一年,28Fall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定港府“本地生”新政
政策详情:
图源:香港政府
图源:香港政府
1、香港政府将设立两种学费模式
一类为:可获得政府补贴的“资助学费”:
明确拥有香港永居、单程证、受养人签/进入许可等文件的人能够获资助学费,是符合资格申请副学士、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的。
另一类为:“非资助学费”,需考生自费缴交:
这类人士可以申请报读政府资助的相关课程,但需要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也就是说,持有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或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注的人士,将不再享受本地生学费的资格。
图源:香港大学
2、从28Fall开始,如希望申请政府资助学额(如持有受养人签证LS5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开课前连续居港满两年。
两年的居港要求可通过以下两种实现:
在港就读本地全日制课程;——由香港学校出具或提交入境处出入境记录,证明每年在港时间不少于275天(即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入境处出入境记录(ps:永居的同学不受影响。)不仅学士学位课程是这样,其他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的学额,包括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副学位、高年级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相关院校在审批有关申请时,也会采取类似以上的做法。
3、不过以上有关修订不是立即实施,而是设立了过渡安排:
2026届(2026年入学):不受新规影响,仍按现行政策执行2027届(2027年入学):只需在港居住一年(从2026年10月起算)2028届(2028年入学)起:严格执行两年居港要求不符合居港年限的考生:将无法申请JUPAS系统中的资助学额(大约15000个名额),意味着他们将以“非资助生”或“国际生”身份被分类处理。也就是说,那些已经拿到香港身份,且孩子打算参加26年DSE大考或申请26Fall港八大的家庭来说,无需“2年居住条件”也可以享受到“本地生”的学额和学费的政策!
总的来说,这一政策落地后,直接影响的就是那些想要通过低成本落户,并未在港实际居住或纳税,只想走快速通道的家庭。
为何此时收紧?
港府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为何此时对受养人子女的教育福利“收紧”?答案直指日益突出的“考试移民”现象。
此前政策下,18岁前获得受养人签证且在港就读的学生,即可享受本地生学费待遇。这催生部分家庭利用规则:让孩子以“本地生”身份低成本报考港校,却未真正在港居住发展。香港本地家庭担忧教育资源被挤占,政府也指出此现象影响“升读大学的机会及政府资金运用的准确性”。
政策调整的本质,在于精准区分“身份”与“居住贡献”。新规未改变“本地生”身份定义,但通过居住要求,确保真正扎根香港的家庭能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红利。
高才/优才家庭,如何应对?
截至2025年6月,香港各项人才计划已收到近50万份申请,其中约33万获批,逾22万人才及其家人已抵港。高才通计划获批更是超10.8万宗。
对于通过高才通、优才等计划来港的家庭,其子女多以受养人签证随行。新规下,若期望子女未来享受政府资助学费,建议:
尽早来港定居:孩子越早开始实际在港居住并入学,越容易满足未来“连续居港两年”的要求。精准规划时间:明确目标入学年份(如28Fall),倒推居住起始时间(需在2026年课程开始前住满两年)。留存关键证明:妥善保存出入境记录或在港本地学校的就读证明,为未来申请资助资格提供凭证。特别提醒
鉴于过渡期安排,2026年入学的学生完全不受居住时间限制;2027/28学年入学者也只需满足一年居港要求。如果您的孩子正值初高中阶段,现在开始规划落地生活,时间窗口依然存在。
近年来,香港高校的申请热度持续攀升,已从过去的 “升学备选方案” 迅速转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目的地。随着申请人数的激增,港校在入学标准、材料审核机制、学费定价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26fall申请季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头部院校的政策变动尤为显著,不仅提升了申请门槛,更重塑了竞争格局。
港大:从“抢人”到“卡人”,只差一份实习证明
近几年申请人数越来越多,申请材料“卷到极致”,各种虚假实习、代写证明的灰色操作也屡见不鲜。高校收紧材料标准,一方面是为了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的申请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真实能力的重视。
特别是商学院,越来越看重申请者的沟通能力、团队经验和职场适应能力。要是连一份合规的实习证明都没法提供,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实习中的沟通、执行能力还有待提升。
实习证明 7 件套,缺一不可:
必须用公司抬头信纸;要包含公司联系方式(地址、电话、电子邮件);写明申请者的全名和职位名称;标注在职的起止日期;说明工作属性(全职、兼职等);简要描述工作内容;还要有具备签字权限人员(比如人力资源经理、主管或雇主)的签名及职位。语言成绩新保质期:雅思/托福须在开学的 2026-09-01 仍处 2 年有效期内——即最早只能拿 2024-09-01 之后的成绩。
视频面试全面化:去年仅奖学金需录制,今年所有提前批申请人都要交 3 分钟专业问答。
学费更新:商学院11个专业里7个涨价,金融/会计等热门直接 +6.6万港币。
港科大:100% 线上递交,纸质再见
港科今年首开提前批,但要求也是实打实的变严了!
今年开始,港科不再接受纸质材料验证,所有资料需要通过官方线上平台提交,确保可以追溯。
材料路径:
内地生:学位证/成绩单须由 CHSI 直接发电子验证报告;海本:须由学校教务处/档案室通过官方安全平台(如 My eQuals、Parchment)直发。GMAT/GRE:不强制,但官方措辞已升级为“Strongly Recommended”,无 G 选手≈自动降档。
港理工:成绩单也要“官方中转”
港理工也是今年的一匹黑马,不仅首开提前批加入抢人战局,而且还是炸裂的全专业放开申请。不过,港理工今年的申请材料也“加码”了。
内地生:毕业证、学位证需 CHSI 在线验证码;不接受学校直接出具的成绩单,成绩单须由 CSSD 出具《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成绩验证报告》。海本:同样走官方安全平台直邮,个人发邮件=无效。推荐信邮箱:只认带学校/企业域名的官方邮箱。学费:商科普涨 1–5.5 万,至此已无 30 万港币以下专业。港府政策:名额翻倍,但“高分段竞技场”已开启
图源:www.policyaddress.gov.hk/2024/tc/index.html
从2023年开始,香港的非本地生限额从 20% → 40%,未来还可能继续放宽。“私营学生宿舍先导计划”本月启动,酒店/商厦改装宿舍,缓解住宿难。提前批全开=学霸提前锁定席位,留给正常批的“高分坑位”更少。来源:立思辰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