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海村:移风易俗入画来 文明乡村展新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7:15 1

摘要: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探索形成“党建强基、乡贤带动、文化铸魂、环境塑形、教育润心”五维融合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涵养淳朴民风、培育时代新风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文明那海·德润巴料”的振兴新

“新婚喜宴一天清,外村亲朋10桌内……”在平果市海城乡那海村,每逢有婚嫁喜事,一张特别的“粉红纸”总会张贴在村里的公开栏前。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探索形成“党建强基、乡贤带动、文化铸魂、环境塑形、教育润心”五维融合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涵养淳朴民风、培育时代新风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文明那海·德润巴料”的振兴新篇章。

党建强基,筑牢乡风文明“主阵地”。结合文明创建,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促进文明乡风更上新台阶。率先成立了以村党委为理事长,村“两委”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共同商讨制定出村规民约,并向全村村民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丧事简办、孝老爱亲、邻里守望。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通过入户劝导、发放宣传单、墙报宣传等方式,把倡导文明新风工作落实落细。

乡贤带动,凝聚乡风文明“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以村庄清洁行动、敬老助残、爱心义诊、植树造林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确定了便于参与、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传递新时代文明暖风。

文化铸魂,滋养崇文重教“新沃土”。积极挖掘培养有激情、爱奉献的本土文艺爱好者,原创各类主题文艺表演节目,将移风易俗、新风培育融入当地群众文娱生活。以组织开展篮球赛、猜字谜、拔河、游园等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活动,向广大群众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该村嘹歌爱好者通过传唱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主题,表达对党和政府带领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好日子的感激之情。将“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日”等时间节点与“乡村光荣榜”“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结合“大学生返家乡”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传承优秀传统、传播优秀文化的阵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环境塑形,绘制宜居乡村“新画卷”。村“两委”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头清理沟渠淤泥、村庄垃圾、道路拓宽、“三微”整治等志愿活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注重培养文明好家风,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并教育家中小孩保护环境卫生,纠正不文明行为,群众纷纷加入清洁家园活动,家家户户清理房前屋后,提振群众“精气神”。该村持续开展洁美村庄、美丽庭院创建,同时以打造景区的理念建设农村,实现从美丽村庄向休闲景区转变。

教育润心,树牢美德浸润“文明风”。加大对农家书屋硬件设施投资力度,高标准建设全民阅读阵地,目前,村级公共阅读场所共有3000余册图书,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农业养殖种植、文学艺术及青少年读物等多个门类,充分满足群众个性化阅读需求。通过“积分制”调动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格局。

那海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教育奖励基金会共资助学生35人,发放助学奖励基金3.2万元,为农村学子求学之路保驾护航。积极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去、学本领,返家乡、振家园”,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读书改变命运”成为全村共识,教育投入占家庭支出比连续五年超30%,人才红利持续释放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核心驱动力。(陈燕华、韦雪娜)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