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时节,位于邹平市临池镇白云山片区中草药深加工产业园内一派喜人景象。连日来,该产业园累计收购白云山区野生艾草10余吨,产业园财务人员及时为村民们发放艾草收购款项,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盛夏时节,位于邹平市临池镇白云山片区中草药深加工产业园内一派喜人景象。连日来,该产业园累计收购白云山区野生艾草10余吨,产业园财务人员及时为村民们发放艾草收购款项,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俺可是送艾草的大户。”刚完成收款确认的大房村村民房国强,看着手机银行里新增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这绿油油的艾草如今真成了咱乡亲们的‘致富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双和管理区党总支书记李遵华指着不远处忙碌的加工区介绍,自6月5日收购艾草的公告贴出来,该产业园就始终处于紧张忙碌有序运转状态,每天从早到晚,称重的、蒸艾草的,机器转、人也不停,实实在在获得了大收益。
看着眼前的喜人景象,邹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临池镇大房村第一书记张丙河感慨地说:“这一株株不起眼的艾草,如今真真切切鼓起了乡亲们的腰包,能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增收共富,就是我们驻村工作最大的价值和最终的目标。”
党建引领,项目蹚出振兴路
村民脸上的喜悦笑容,正是临池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高效落地富民强村项目的真实生动写照。今年以来,临池镇紧握“三资”(即: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清理这把乡村振兴“金钥匙”,坚持向“沉睡资产”要效益。临池镇党委副书记王凯说,通过扎实推进“三资”清理工作,各村长期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被精准“唤醒”,并重新焕发发展生机。
面对过去单村发展的瓶颈,临池镇积极推动各村抱团取暖、聚力攻坚。“单打独斗力量小,抱团发展路子宽。”参与跨村联建的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学芹深有感触地说,创新实施跨村联建模式,成功打破了村域壁垒,实现了资源互补、优势叠加,有效破解了发展难题。
艾草破局,全链发展产业兴临池镇地处白云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千余种中草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禀赋,临池镇选择以发展艾草产业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了从种苗培育到艾草制品深加工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大房村、桥子村等5个艾草种植村和殷家村、下河村等5个产业入股村,携手成立艾草产业联盟。
“总支领办、跨村联建、抱团发展,这是项目顺利落地的重要原因,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原因。”临池镇党委组织委员张梦朝说。自2022年以来,在第一书记帮扶引导下,临池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引进了艾草种植项目。在双和管理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通过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实现了资源整合,共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10个村联合成立艾草党建联盟,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盟党总支委员,选优配强骨干力量,织密产业联建“组织网”。这套机制,真正将“小艾草”变成了带动村集体致富增收的“金钥匙”,为产业兴旺、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
线上线下,新农人活力无限
随着艾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销售渠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稳定的线下销售,中草药深加工产业园积极开辟线上新销路。通过直播平台销售艾草及其深加工产品,吸引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优秀大学生和青年人才返乡,成为扎根乡村的“新农人”和活跃在新媒体领域的新阶层人士。
“家人们看,这就是咱们临池白云山现采的艾草,绿色纯天然,品质顶呱呱。”在“艾上临池”网络直播间里,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主播热情地展示着临池的艾草。该直播间非常“接地气”,镜头常常从整洁的加工基地直接切换到艾草生长的郁郁葱葱的田间。“我们就要通过实景源头直播,让屏幕前的您看得真真切切,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真实、最地道的临池艾草。”作为新媒体从业者的年轻主播王环环,一边向网友推介临池艾草,一边熟练地打包发货,同时还高兴地向笔者展示网络后台不断“跳”出的订单和微信转账记录。
截至目前,临池镇艾草产业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60余万元,为山区150余名60岁以上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各村年均增收10万元。如今,“艾上临池”特色品牌逐渐打响,也为中草药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擘画蓝图,强村富民续新篇
当前,临池镇已将产业发展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该镇将持续深化“三资”清理成果转化,深挖山区特色资源潜力,以艾草种植的成功模式为基础,加快酸枣种植、金蝉养殖等联建片区建设步伐,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多种中草药连片发展。同时,不断强化技术支撑与市场对接,精心培育“临池百味”特色农产品牌,带动更多村庄加入抱团发展阵营,让更多村民共享经济发展红利。
“我们要让强村富民的好项目不仅‘解近渴’,更要让其成为推动临池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持久引擎’。”展望未来,临池镇党委书记秦娜自信地说,将继续以艾草产业发展为起点,全面拓展集多元中草药种植、产业深加工、研学、康养等业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书写好强村富民时代新篇章。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