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撞重卡引发争议不断,碰撞测试并非越惨烈越安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6:33 1

摘要:近日,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与重卡连环撞击”的测试视频,试图展示新车的安全性能。由于方向盘logo未打码,网友认出测试重卡是乘龙卡车生产的。视频中,被撞的乘龙重卡四个车轮瞬间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分离,驾驶室翻起并几乎倒在理想i8车型的前车窗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范国飞

汽车行业的一场碰撞测试,将理想汽车、乘龙卡车、中国汽研三方都推向了风口浪尖。

近日,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与重卡连环撞击”的测试视频,试图展示新车的安全性能。由于方向盘logo未打码,网友认出测试重卡是乘龙卡车生产的。视频中,被撞的乘龙重卡四个车轮瞬间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分离,驾驶室翻起并几乎倒在理想i8车型的前车窗上。

随着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很多网友质疑乘龙卡车的安全性。随后,涉事的三方先后发布了官方声明,但争议并没有止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碰撞测试真的是越惨烈越好吗?当汽车碰撞测试结果被流量裹挟,消费者还能相信吗?

视频截图

三方发布公开声明,网友质疑结果公正性

事情发生后,乘龙卡车连发四次声明,直指相关单位未经授权使用其旧车进行测试,且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其技术团队评估认为,测试中卡车的“车轮弹起”“驾驶室分离”等现象,是通过特定设计,比如未固定货箱卡扣、调整车辆参数等方式刻意制造的视觉效果。

乘龙强调,其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采用龙骨框架驾驶室、四层吸能结构等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事故伤亡率。同时,乘龙卡车所属的东风集团已明确表示支持乘龙卡车依法维权。

视频截图

随后,理想汽车回应称,此次测试是委托中国汽研执行的自定义场景试验,旨在验证i8车型采用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可靠性。测试所用的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无意对其质量做出评价”,并特别澄清双方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作为测试执行方,中国汽研称,此次测试属于“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仅用于验证理想i8的安全性,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评价。测试车辆由第三方随机采购,卡车经过外饰伪装、配重及自动驾驶改装,符合企业自定义场景的搭建需求。

也就是说,中国汽研不仅是碰撞试验内容的制定方,还是执行方,涉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相关做法引发行业争议。不少网友认为,相关测试并不能保证公正性。

中国汽研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7亿元,同比增长14.65%。其中,“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板块营收贡献最多,为41.25亿元,同比增长21.36%,毛利率近50%。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认为,目前乘用车和卡车之间的碰撞测试没有国家标准,测试速度、测试角度等都比较随意,车企公布的相关测试结果并不能证明车辆的安全性。

非标准化测试沦为营销工具,易引发争议

实际上,所有乘用车在国内上市前,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 认证),其中碰撞安全测试是核心环节,具体测试项目包括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行人保护碰撞测试等。

标准化汽车安全碰撞测试 图源:视觉中国

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部分车企还会主动参与第三方自愿性测试,包括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等,测试项目比强制标准更严格。

此外,许多车企在研发过程中也会单独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碰撞测试,利用相关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安全性能,一般并不会将结果对外公布。

但随着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大,近年来,一些车企会进行极限的非标准化碰撞测试,比如十字路口大货车侧碰叠加追尾测试、满载30吨货车侧翻顶压试验、雨天货车50km/h追尾前后夹击碰撞挑战等,理想i8与重卡连环撞击试验就属于这一类。这些碰撞测试往往更追求视觉冲击力,营造出两车相撞的惨烈效果。一些车企将测试结果作为验证车辆安全性能的营销手段,吸引流量关注。

因为没有统一的测试科目及评判依据,非标准化测试往往会引发争议。今年5月,一位博主称,自费在第三方机构测试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为0.28Cd,与官方宣称的相差33%,导致阿维塔12大量退单。为了回应质疑,阿维塔在中国汽研风洞实验室直播测试,证明车辆风阻系数与此前宣传是一致的,要求博主道歉并索赔1000万元。

一位行业专家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车企应当回归技术本质,避免用非标准化测试结果进行营销宣传,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出台规范,明确非标准化测试结果的传播边界,以免误导消费者。

当技术创新遭遇流量焦虑,只有坚守科学标准、完善监管体系,才能让安全测试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防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