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王大雷在手机屏幕上,一边滑评论一边嘟囔:“什么网红?我可是认真踢球的!”江苏网友回一句:“哥,你DY发得比守门还勤!”分分钟火药味拉满,锅盖都挡不住。你看这戏码,明明是天南海北的网友互喷,结果把自己家球队的脸都丢光了,到底是谁挑事,谁又是真受伤?现在
凌晨三点,王大雷在手机屏幕上,一边滑评论一边嘟囔:“什么网红?我可是认真踢球的!”江苏网友回一句:“哥,你DY发得比守门还勤!”分分钟火药味拉满,锅盖都挡不住。你看这戏码,明明是天南海北的网友互喷,结果把自己家球队的脸都丢光了,到底是谁挑事,谁又是真受伤?现在饭圈文化转战绿茵场,咱足球到底是踢球还是玩嘴炮?
说到王大雷,大家脑子里估计都自动浮现出一个浑身带电的大嗓门——赛场能吼队友,场下敢怼网友,这哥们向来有话憋不住,恨不得把心直接拍桌子上。可这回他一开口,把江苏足球“网红联赛”给挂嘴边,整个球迷圈像被泼了热油,炸锅了。
先别急着给王队长贴标签,咱们好好扒一扒:一个职业球员,动不动就在评论区“开大”,是性格够真还是情商掉线?有球迷说他直率,说实话,这年头装腔作势的比比皆是,王大雷这股子“少年气”确实不常见。问题是吧,这直爽要是用错了地方,就不是爽快,是失控。
江苏球迷可不干了,心里估计有一万句吐槽想送给王大雷:凭啥咱江苏联赛就是“网红”?难道山东踢得比咱江苏多几个球,你就能踩一脚?球迷群里的梗儿那叫一个飞起:“王大雷职业生涯,微博活跃度>扑救成功率。”你说尴尬不尴尬,活生生把足球比赛聊成了脱口秀大会,甭管是江苏还是山东,大家要的是一场真刀实枪的较量,不是段子手的交锋。
其实,王大雷这次引发争议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就在前一天,中超联赛山东泰山对成都蓉城,他因为不满判罚被罚下场,顺带甩了队长袖标,整一个“大侠归隐”的架势。说白了,你要是初中球迷还能说“帅爆了”,但队长这样耍帅,队友会不会心里骂娘?教练怕是脑门青筋都快崩出来了。这事搁我们普通人身上,大概就是领导开会发火摔麦克风,大家表面吃瓜,其实心里咯噔一下——这队伍气氛,指定“带不动”。
问题来了,王大雷的“网红型守门员”标签,到底是网友的调侃,还是真的反映了中国足球的一种新现象?你看他社交媒体活跃得跟带货主播一样,哪怕不踢球,粉丝都能让他养活一个小公司。有人说,时代变了,球星不仅仅靠球技吃饭,流量、个性、甚至是偶尔“翻车”,都是吸粉的法宝。可咱说句大实话,再会蹦跶的人,上了球场还得拿出点真本事。如果场下段子玩多了,场上却丢了魂,那球迷迟早买账嘛?
再看看地域对立这一出,足球原本是一场团结的运动,大家图什么?无非是一起喊喊“中国队加油”,过个周末找点存在感。可是网络喷子一上来,乌烟瘴气的饭圈逻辑瞬间蔓延,江苏跟山东互黑,暂时忘了国际大赛上咱们怎么被人按地摩擦。小时候看球,路边大爷都能分析阵型,现在倒好,全民成了“弹幕勇士”,你怼我我怼你,最后赔了自己球市的底蕴和颜面。
说到底,王大雷这种“真性情”,放在娱乐圈可能还能涨一波粉,可这就是体育圈儿啊!除了要跑得快扑得稳,精神面貌、职业素养,那都是硬杠杠。尤其是队长,能“带节奏”,更得“带人心”。你看C罗怒摔球衣,人家第二天就能自罚总结,把球队带进正轨;反观王大雷,扔了袖标不说,还在社交平台继续斗嘴,试问这个气氛,能不生乱吗?
当然,也有不少球迷说:“世界这么大,就不能允许队长偶尔放飞自我?”这话要搁二十年前,也许成立,现在社交网络放大你的情绪,摄像机镜头下每一个小动作都会被无限解读。你一个队长要是一天到晚活得像“综艺咖”,那兄弟们还踢不踢球了?整天刷热搜,主业副业傻傻分不清楚。
不信你看看,足球圈就是江湖,江湖讲的是什么?是规矩,是人情,是该闹的时候闹,该服软的时候服软。王大雷一通操作猛如虎,结果呢?山东球迷心凉了,江苏球迷更是火冒三丈,联盟高层估计半夜睡觉都要“梦见罚单”。如果以后每场比赛都变成“段子大会”,那我们还指望谁能带着国足冲出亚洲扶摇直上?
回头想想,有些事真不是单个人的锅。球员在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强没啥错,但得明白分寸。王大雷的“爽利”背后,其实折射的是中国足球长期的压力和焦虑。成绩差了、舆论急了,人人都想成为焦点,却忘了竞技场上表现才是王道。活跃社交媒体可以,但别把真本事给落在屏幕后头。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一名国字号队长的嘴皮子比球技还溜,咱们是该为他的“真性情”鼓掌,还是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究竟在哪?一边是网友善意的“段子”,一边是誓要拼脸拼流量的球员形象,这锅到底该让谁来背?球迷们,是不是也该冷静下,多些对比赛的敬畏,少点对场外八卦的津津乐道?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749局异闻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