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榜样】谯显明:四十载春秋深耕沃野 科技兴农初心如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33 1

摘要:上身一件旧汗衫,下身蹭了土的裤子,脚上的鞋也沾满了黄土,手里还握着一根木棍正在翻土......初见谯显明时,他正在一片玉米地里指导群众施肥。“虽然退休了,但看见农民、看见土地就是亲,碰见有人干农活,就忍不住想上去看一看,问问有啥问题。”

上身一件旧汗衫,下身蹭了土的裤子,脚上的鞋也沾满了黄土,手里还握着一根木棍正在翻土......初见谯显明时,他正在一片玉米地里指导群众施肥。“虽然退休了,但看见农民、看见土地就是亲,碰见有人干农活,就忍不住想上去看一看,问问有啥问题。”

谯显明,为土地而生,为农业而忙。从种子公司农作物新品试验员到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从事农业工作四十年来,参与各类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200多项,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片带100多个,取得科技成果40多项,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生产先进个人、全国三农科技服务先进个人、甘肃省道德模范等50多项荣誉称号。

从农民儿子到农业专家

1963年,谯显明出生于镇原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84年农校毕业后,谯显明被分配到华池县种子公司,负责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和良种繁育推广。为了找到适宜当地种植的种子,谯显明和同事一起,每年要从引进的近100个新品种里反复挑选、试种,而经他筛选引进的西峰9号、户单1号等一系列粮油新品种,在相关配套技术栽培条件下,比常规种植增产30%左右。“引进的新品种,没有七八年的试验示范,根本种不到大田里面。推广优良技术,稳产是第一位的,就是想让农民多打点粮食。”谯显明说。

1989年后,谯显明先后在华池县农广校、五蛟乡农技站、华池县蔬菜产业办、华池县农技中心工作。作为农技人员,谯显明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一有时间就翻阅各类专业文献,并通过成人高考、高校进修、外出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谯显明查看谷子长势。

上世纪90年代,半膜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但玉米等作物苗期板结、放苗是个大问题。2000年,谯显明偶然发现,一位农民在种植半膜玉米时会不小心将种子种在垄侧,但垄侧、垄沟的玉米苗长势都不错,而且垄侧的玉米出苗不板结,更加整齐。他意识到这一发现很有意义,立即开始大量试验,最终证明膜侧种植能有效克服玉米播后遇雨板结难全苗的问题。随后,谯显明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形成了华池县玉米膜侧栽培技术,技术推广后,华池县玉米整体增产10%以上。

后续,谯显明又在此技术的基础上,2015年创新推出旱地大豆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大豆出苗率平均提高60.5%。2017到2021年,该技术累计在甘肃庆平、天水、定西等地推广应用220万亩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他本人获得了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获得的科技成果大多都来自于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我只是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提炼。”谯显明说。

工作四十年来,谯显明先后主持、参与各类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200多项,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片带100多个,取得科技成果40多项,制定颁布地方标准9项,发表论文38篇,出版专著3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20年,他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推广技术 助民增收

让田地增产,让农民增收,是谯显明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2000年,华池县政府委派谯显明到五蛟乡负责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要求当年建成、当年见效。刚开始建棚的时候,有8名菜农有顾虑,怕赔钱,他和菜农当场约定:只要按技术要领操作,哪个棚的收入达不到3000元,他拿工资补上。

“老谯当时一说要给我们保底,真就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就放开手脚干了。”华池县五蛟镇魏家洼子村村民温连枝说。

那一年,从秋到冬再到春,谯显明几乎天天泡在大棚里,自己不懂的,就向其他专家请教。黄瓜嫁接、甜瓜吊蔓、油桃修剪,他手把手给农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基地的大棚平均产值超5000元,温室油桃单棚产值过万,反季节甜瓜单棚最高收入13000元,开了华池县的先例,也成了庆阳市的典型。“见到收益了,老百姓非常高兴,还说要给我分成,但我婉言谢绝了。”谯显明回忆道。

▲谯显明(右二)与农民探讨红小豆后期管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谯显明下乡时,总会带上一把剪刀,他走到哪、剪到哪、培训到哪。途中看到老百姓的果园疏于管理,他就“多管闲事”般地教授管理技术。在农村,他白天搞试验、做调查,晚上就和老百姓拉家常、讲技术,这成为他和农民迅速拉近关系、推广农业技术的一大法宝。“种地有啥不懂的,就给老谯打电话,我们都信任他。”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村民郭丰功说。

谯显明说,服务三农、创新运用和推广农业技术是他的主责主业。工作以来,谯显明每年提供电话等线上技术咨询服务近500次,进行现场观摩、咨询、培训近30次,开展专业性讲座20多场,每年都有2000多人因此受益。

退而不休 奉献余热

2023年,在农技上干了四十年的谯显明退休了,虽说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但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热情从未减少,忙碌的身影依旧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采访当天,谯显明正在合水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粮油作物生产培训班上给50名种植户讲解西北旱作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新技术。像这样的培训,谯显明仅在今年7月份就参与了6次,培训人员超300人,这也成了老谯退休后的日常。

▲谯显明(左)指导种植户科学喷洒农药。

采访中,谯显明的手机总是时不时地响起,瓜菜叶子干枯了是怎么回事儿?玉米追什么肥,该怎么追?哪天能到农业合作社里搞一次中药材种植培训?……电话那头的事情五花八门,但总绕不出“农业”两个字。“我一天少则接3、5通电话,多则有十几通,还有不少外地涉农企业让我去指导生产。退休前只在华池县跑,现在是市内市外到处跑。”谯显明说。

除了解决农民、涉农企业的生产需求外,谯显明还经常抽空到华池县一些农业新型经营组织调研,共同商讨、制订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干了一辈子农业,但思想比较传统。现在干农业的年轻人胆子大、思维超前,善于应用新技术。”谯显明说。

退而不休,是谯显明花甲之年的生活常态。忙完田间地头的各种活儿,他还要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开展科技研究。近年,在他的参与指导下,依托涉农企业、合作社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个,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作物化学除草等先进实用技术5项,推广应用面积30万亩以上,主持参与实施《合水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寒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等省、市、县科技项目4个,取得《一种双层驱鸟地膜》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华池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一篇。

谯显明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广袤的黄土地哺育了他,也成就了他。“别人叫我专家,其实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充其量是一个拿工资、懂技术的‘高级农民’。作为农民,没有退休这一说,我愿意为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工作一辈子。”

来源:这里是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