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在对面的陈总翘着二郎腿,不屑地瞥了他一眼:"老王,时代变了,你那套过时的销售方式早就不行了。"
"凭什么降我的薪?"
王刚一把扯过桌上的降薪通知单,五十岁的脸上青筋暴起。
坐在对面的陈总翘着二郎腿,不屑地瞥了他一眼:"老王,时代变了,你那套过时的销售方式早就不行了。"
"我为这家公司拼了二十三年!"王刚的声音在办公室里炸响。
"拼了二十三年又怎样?"陈总冷笑着站起身,"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你连个微信群都不会建,凭什么拿和年轻人一样的工资?"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王刚握着那张薄薄的纸,手指关节泛白,眼中闪过一丝别人看不懂的光芒。
01
二十三年前,王刚刚刚结婚,怀着满腔热血进入这家小公司。
那时候公司只有十几个人,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大家挤在一个破旧的民房里办公。王刚被分配到销售部,从最基础的扫街开始做起。
"王师傅,您慢点喝,别烫着。"
每天凌晨五点,王刚就起床准备,六点准时出现在各个工地、市场,给那些早起的老板们送上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
"小王,你这人实在,不像那些西装革履的销售,一看就是来坑人的。"工地老板刘建华拍着王刚的肩膀说。
就这样,一个客户介绍一个客户,王刚用最笨的方法,最真诚的态度,一点点积累着自己的客户网络。
春节的时候,别的销售在家休息,王刚却挨家挨户给客户送年货。"王哥,你这是何苦呢?"客户都这样劝他。
"做生意就是做人情,你们把我当朋友,我自然要把你们当家人。"王刚总是这样回答。
渐渐地,这些客户不再只是和王刚做生意,而是把他当成了可以托付的朋友。有什么采购需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刚;有什么行业消息,也会第一时间告诉王刚。
二十年过去了,公司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了上百人,从破民房搬进了写字楼,从小作坊变成了行业知名企业。而王刚,也从一个愣头青小伙子,变成了公司最资深的销售。
他手里握着二十个稳定的客户群体,每年为公司贡献超过三千万的销售额,占公司总业绩的百分之四十。
但是,这一切在三个月前发生了改变。
02
三个月前,公司空降了一个年轻的副总——陈远。
三十八岁,名牌大学MBA毕业,有着光鲜的履历和时髦的理念。他一上任就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口号,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销售模式。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陈远站在投影屏幕前,指着各种图表数据侃侃而谈:"我们要建立客户数据库,要用CRM系统管理客户关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销售策略。"
台下的年轻销售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点头称是。
只有王刚和几个老销售坐在角落里,皱着眉头。
"老王,你对我的提议有什么看法?"陈远突然点名问王刚。
王刚缓缓站起身:"陈总,我觉得做销售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客户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销售员的信任。"
"哈哈,老王,你这想法太传统了。"陈远摆摆手,"现在的客户都很理性,他们看重的是性价比和服务效率,不是什么人情味。"
会议结束后,陈远找到王刚单独谈话。
"老王,我知道你在公司资历很深,但是时代在变化,你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我建议你学学新的销售技巧,比如怎么用微信维护客户关系,怎么做线上推广。"
王刚点点头:"陈总,我会努力学习的。"
但接下来的几个月,陈远的一系列"改革"让王刚越来越不适应。
首先是要求所有销售必须建立微信客户群,每天在群里发产品信息和行业资讯。王刚试着建了几个群,但那些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客户根本不买账。
"王哥,你发这些广告干什么?有事直接给我打电话不就行了?"客户刘老板直接在群里说。
然后是要求用CRM系统记录每一次客户接触,王刚对着电脑屏幕发愁,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数据让他头疼不已。
最让王刚难以接受的是,陈远开始质疑他的销售方式,认为他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老王,你为了一个小订单,居然跑三趟客户那里,这效率太低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电话、微信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跑腿?"
王刚想解释,但陈远根本不听。
03
矛盾在一个月前彻底爆发。
公司来了一个大客户,要采购一批价值五百万的设备。陈远亲自接待,用尽了各种现代化的销售技巧,PPT做得天花乱坠,数据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客户并不买账,总是推脱说"再考虑考虑"。
眼看着这个大单要泡汤,陈远急了。王刚主动请缨:"陈总,让我试试吧,我认识这个行业的一些朋友,也许能帮上忙。"
陈远不屑地摆摆手:"老王,这种高端客户不是你能搞定的,还是我来吧。"
结果,这个大单最终还是丢了。客户选择了竞争对手,理由很简单:"你们公司的销售太浮躁,感觉不太靠谱。"
这件事让陈远在老板面前丢了面子,他把责任全部推到了销售团队身上,特别是以王刚为代表的"老派销售"身上。
"这些老销售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步伐,严重拖累了公司发展。"陈远在高层会议上这样说。
不久之后,公司开始了所谓的"薪酬改革"。
年轻销售的底薪大幅提高,奖金比例也相应增加。而以王刚为代表的几个老销售,底薪被大幅削减,理由是"能力与薪酬不匹配"。
王刚的月薪从一万二直接降到了八千,降幅超过三分之一。
"凭什么?"当王刚拿到降薪通知的时候,整个人都愤怒了。
二十三年的汗水和付出,二十三年的忠诚和奉献,就这样被一纸通知全盘否定了。
更让王刚心寒的是,那些跟着他一起打拼过来的老同事,也开始对他避而远之。毕竟,在这个年轻化的公司里,跟"过时"的老销售走得太近,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好处。
"老王,你就忍忍吧,毕竟年纪大了,再找工作也不容易。"唯一还愿意劝他的张师傅也这样说。
但王刚忍不下这口气。
04
晚上回到家,王刚把白天的事情告诉了妻子李秀芬。
"什么?降了这么多?那咱们家的开销怎么办?小涛刚毕业,还指着你的工资呢。"李秀芬一脸担忧。
王刚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老王,要不你就忍忍吧,反正也快退休了,没必要跟年轻人计较。"李秀芬劝道。
王刚摇摇头:"不是钱的问题,是尊严的问题。我为这家公司拼了二十三年,他们现在却说我一文不值,这我受不了。"
正在这时,儿子王涛从房间里走出来。
"爸,我听到了。"王涛走到父亲身边坐下,"您别太生气,身体要紧。"
"小涛,你说爸爸是不是真的没用了?是不是真的跟不上时代了?"王刚苦笑着问儿子。
王涛摇摇头:"爸,您别这样想。我在学校学的是市场营销,我知道客户关系管理有多重要。那些什么CRM系统、大数据分析,说到底都是工具,真正的核心还是客户信任。您用二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是任何系统都代替不了的。"
"可是公司不这么认为。"王刚叹了口气。
"那您就让他们看看,没有您这些老销售,公司会变成什么样。"王涛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爸,您辞职吧。"
"辞职?"王刚和李秀芬都愣住了。
"对,辞职。"王涛站起身,"爸,您现在50岁,正是人生经验最丰富的时候。您有这么好的客户资源,为什么要受这种窝囊气?大不了咱们自己干!"
李秀芬担心地说:"小涛,你爸年纪大了,自己创业风险太大。"
"妈,您放心,我刚毕业,正好可以帮爸爸。而且我相信,爸爸的那些客户,一定会支持他的。"王涛握住父亲的手,"爸,您相信我,也相信您自己。您的价值,不是那个什么陈总能够定义的。"
王刚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是啊,自己这些年来,到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既然公司不认可自己的价值,那就让市场来证明!
"好!"王刚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我辞职!"
第二天一早,王刚就写好了辞职报告。
05
辞职的当天上午,王刚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静静地整理着二十三年来积累的各种资料。
同事们都投来复杂的目光,有同情的,有不解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老王,你真的要走?"张师傅走过来小声问。
王刚点点头:"是的,是时候了。"
陈远听说王刚要辞职的消息后,特意从办公室走出来,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老王,想清楚了?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那些客户是公司的,不是你个人的。"陈远得意地说。
王刚抬起头,平静地看着陈远:"陈总,咱们走着瞧。"
说完,王刚拿起手机,开始一个个给自己的客户打电话。
"刘老板吗?我是王刚...对,我要离开公司了...是的,从今天开始...您放心,我不会不管您的,我会另想办法..."
陈远在旁边冷笑着听着,心想这老头子还真以为那些客户会跟着他走?太天真了!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陈远的笑容渐渐僵硬了。
电话一个接一个,每个客户听到王刚要离开的消息,反应都出奇的一致:
"什么?王哥你要走?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王师傅,没有你我们不放心啊!"
"王哥,你在哪里,我们就跟你去哪里!"
一上午的时间,王刚接了二十多个电话,每个客户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愿意跟着王刚走。
陈远站在旁边,脸色越来越难看。
中午十二点,王刚收拾好了所有的个人物品,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陈远,淡淡地说:"陈总,有件事忘了告诉您。刚才我通知客户的时候,顺便把咱们公司的那些微信客户群都解散了。毕竟,那些群都是我建的,客户也都是我邀请进去的。"
陈远愣住了:"你...你什么意思?"
王刚笑了笑:"字面意思。二十个客户群,刚才已经全部解散了。您不是说要数字化管理吗?现在您可以重新开始了。"
说完,王刚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公司大门。
陈远站在原地,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急忙冲回办公室,打开电脑,登录公司的微信管理后台。
界面慢慢加载着,陈远的心跳越来越快。
当页面完全显示出来的那一刻,陈远彻底傻眼了...
06
屏幕上显示着触目惊心的数字:客户群数量:0个,群成员总数:0人,今日消息:0条。
陈远瘫坐在椅子上,手指颤抖着点击刷新按钮,希望这只是系统故障。
但无论刷新多少次,结果都一样——二十个客户群,全部解散,一千多个客户联系方式,全部消失。
"不可能...这不可能..."陈远喃喃自语。
他急忙拿起电话,开始给那些大客户打电话。
第一个电话,刘老板:"陈总啊,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决定不和你们公司合作了。王师傅在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第二个电话,张总:"什么?你们公司把王师傅给逼走了?那我们的合作也到此为止吧。"
第三个电话,李经理:"陈总,没有王师傅,我们不敢和你们合作。他走了,我们也走。"
一个小时内,陈远打了十几个电话,得到的回复惊人地一致:没有王刚,就没有合作。
陈远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冲出办公室,对着所有员工大喊:"快!马上联系王刚,让他回来!"
"陈总,王师傅的手机关机了。"秘书小李弱弱地说。
"那就去他家!马上去他家!"陈远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
与此同时,公司老板也接到了几个大客户的退单电话。
"什么?你把老王给开了?你疯了吗?"老板在电话里咆哮,"你知道老王给公司带来多少业绩吗?你知道这些客户跟了我们多少年吗?"
"老板,我...我以为..."陈远支支吾吾,额头上冷汗直冒。
"你以为什么?你以为客户是傻子?你以为二十年的信任关系是儿戏?"老板的声音在电话里炸响,"立刻!马上!把老王给我请回来!跪着也要请回来!"
07
下午三点,陈远带着公司几个高层,出现在王刚家门口。
王刚正在客厅里和儿子商量创业的事情,听到门铃声,王涛去开门。
"你好,请问王师傅在家吗?"陈远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王涛认出了这个刚才还在羞辱自己父亲的人,冷冷地说:"我爸不想见你们。"
"王师傅,求求您,出来聊聊吧!"陈远几乎是哀求的语气。
王刚在客厅里听到了,淡淡地说:"让他们进来吧。"
陈远一行人战战兢兢地走进客厅,看到王刚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喝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陈总,有事?"王刚头也不抬地问。
"王师傅,都是我的错,我向您道歉。"陈远突然九十度鞠躬,"求您回公司吧,您的薪水我给您涨到一万五,不,两万!"
王刚放下茶杯,终于抬头看着陈远:"涨薪?早上您不是说我能力与薪酬不匹配吗?"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陈远的声音都有些哽咽了,"王师傅,您走了之后,客户都不跟我们合作了。公司马上就要损失几千万的订单,我们都要完蛋了。"
"那与我有什么关系?"王刚平静地说,"您不是说客户是公司的,不是我个人的吗?"
陈远彻底慌了:"王师傅,求您了,您开什么条件都行,只要您回来!"
这时,王刚的手机响了。是老客户刘老板打来的。
"王哥,听说有个小公司想挖你过去,我们几个老朋友商量了一下,打算投资给你单干。资金、办公场地我们都给你准备好了,你看怎么样?"
王刚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陈远,笑着对电话说:"刘老板,谢谢您的信任。我考虑一下,明天给您回复。"
挂掉电话,王刚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陈远:"陈总,现在您应该明白了,客户买的到底是什么了吧?"
陈远抬起头,眼中满是悔恨和绝望:"王师傅,我真的知道错了..."
08
一个月后,王刚创办的新公司正式开业。
开业当天,二十个老客户全部到场祝贺,现场签订合同金额超过五千万。
而原来的公司,因为失去了这些核心客户,业绩暴跌百分之六十,陈远也被老板开除了。
王刚站在新公司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那是客户们联合送给他的,上面写着:"诚信为本,客户至上"。
儿子王涛走过来,拍拍父亲的肩膀:"爸,您用事实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销售。"
王刚笑了:"儿子,记住,做销售就是做人。技术可以过时,设备可以淘汰,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永远不会贬值。"
窗外,夕阳西下,金辉洒满大地。
五十岁的王刚,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眼中闪闪发光。
有些价值,不是年龄能够衡量的;有些经验,不是技术能够替代的;有些关系,不是系统能够管理的。
真正的销售高手,卖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信任。
而信任这种东西,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积累,却可能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瞬间失去。
陈远学到了这个道理,但代价是整个职业生涯。
王刚证明了这个道理,收获的是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这就是经验的力量,这就是时间的价值,这就是一个50岁老销售的尊严。
来源:教育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