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滦密抗日烽火照山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08:00 1

摘要:燕山深处、白河之畔,白乙化率十团开辟出的丰滦密抗日根据地,曾如同一簇烈焰,在日寇铁蹄下的黑暗中灼灼燃烧。抗战时期,这里的每一道山梁都镌刻着浴血奋战的传奇,每一条溪流都高唱着气吞山河的壮歌。如今,历史的滚滚硝烟已然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仍在传承和弘扬。

燕山深处、白河之畔,白乙化率十团开辟出的丰滦密抗日根据地,曾如同一簇烈焰,在日寇铁蹄下的黑暗中灼灼燃烧。抗战时期,这里的每一道山梁都镌刻着浴血奋战的传奇,每一条溪流都高唱着气吞山河的壮歌。如今,历史的滚滚硝烟已然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仍在传承和弘扬。

《平北丰滦密县委会总结报告(1942年)》

档案摘录

敌伪在无住地带把山沟、村落房屋全部烧毁,施行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就烧……

七月二十八日,敌伪四百多人正在五区莲花瓣子片青苗,夜间我军强袭,敌伪伤亡数十,这样又给敌伪以有力打击。

开辟平北 根据地剑指要害

密云水库北岸,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层峦叠嶂间。入口处,一尊铜像巍然矗立,他身着戎装,眺望远方,眼神坚定而有力。

展厅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默默诉说着白乙化不平凡的一生。那些曾随他冲锋的配枪与劈向敌寇的大刀,见证了这名抗日英雄的铁血荣光。

全民族抗战时期,密云地处伪满洲国和华北地区结合部,成为联系冀东和平北的重要纽带。

1939年4月,白乙化奉命率部挺进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抗日先锋队与冀东抗日联军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后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为了完成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提出的“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白乙化率十团在1940年4月和5月分两批挺进密云。“富有游击战经验的白团长,一眼就看中了密云西部的云蒙山区。”讲解员曹艳坤介绍,白乙化决定以云蒙山为据点,并亲自挑选出40名有经验的干部组成地方工作团,深入云蒙山区、白河两岸发动群众,开辟新区。

曹艳坤将目光投向墙上的一张白乙化1940年在密云冯家峪的照片,只见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眉宇间透着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是他留在密云的唯一一张照片。”

1940年6月,丰(宁)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正式成立。一块新的抗日根据地在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区诞生了,而这也成为连接冀东、平西两大根据地的交通走廊。

“八路军的到来,让敌人如临大敌,加强了戒备。”曹艳坤说,1940年9月,4000余名日伪军对白河两岸中心区发动了78天的大“扫荡”,妄图一举吃掉十团,摧毁新生的抗日政权。

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血沃幽燕 英烈魂永驻山河

“强敌压境,形势严峻,白乙化却显得成竹在胸。他制定了‘敌进我进,内外线结合’的反‘扫荡’战术方针,让三营留在中心区牵制‘扫荡’的敌人。”曹艳坤说,白乙化率主力一营突破包围乘虚插入敌后,在长城以北和石匣、古北口两个重镇之间打击敌伪,开辟新区。“就这样,敌人被我方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搞得筋疲力尽,损兵折将,只得于11月底草草收兵,分头回撤。白乙化又及时率主力返回中心区,寻找时机打击撤退之敌。”

12月15日,十团在密云冯家峪一举消灭了号称“常胜部队”的日军哲田中队90余人,取得了反“扫荡”的最后胜利。

1941年春节前夕,白乙化在马营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新一年的任务。“会上,白乙化还就周围敌情做了分析,要求部队在过春节时提高警惕,加强戒备,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果然,2月4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指挥道田讨伐队170余人沿白河川向我进犯。”曹艳坤告诉记者,白乙化指挥十团在马营西北的降蓬山迅速与敌激战。战斗刚打响,白乙化就赶到前沿,手执令旗站到降蓬山顶一块大青石上指挥。敌人很快被一营击溃,部分残敌退到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白乙化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长:“王亢,冲锋!”

“就在这时,长城楼子内的敌人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白乙化魁梧的身躯倒下了,牺牲时年仅30岁。”尽管已经讲过无数遍,但每每谈及此处,曹艳坤的声音还是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噩耗传来,军民失声痛哭。1941年4月,十团和丰滦密联合县在石城召开3000余军民参加的隆重追悼大会,会上宣读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为追悼白乙化同志而颁发的《告全军同志书》。

白乙化使用过的配枪、大刀

奋起反抗 敌阴谋终未得逞

白乙化牺牲后,丰滦密地区的抗日军民并未退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依旧浴血奋战、坚持抗争。

北京市密云区档案馆藏有一份珍贵的红色档案——《平北丰滦密县委会总结报告(1942年)》。

“七月二十五日,大水峪、康各庄敌伪二百人向我五区进扰。我军闻讯之后,即埋伏于五区大梁山,给敌以严重杀伤,打击了敌伪的凶焰。”

“七月二十八日,敌伪四百多人正在五区莲花瓣子片青苗,夜间我军强袭,敌伪伤亡数十,这样又给敌伪以有力打击。”

据密云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刘贺介绍,《报告》对根据地所处环境、敌我斗争、各项抗日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以大量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无人区、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

敌人的暴行没能吓倒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他们奋起反抗,开展了反“肃清”、反“蚕食”、反经济封锁、反“无人区”、反“部落”的英勇斗争。敌人想要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企图终究落了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始终如同一柄利刃,死死扎在敌人的要害之处,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如今,许多人专程来到白乙化烈士纪念馆,缅怀他征战不息的革命生涯,向这位抗日英雄致以崇高敬意。那段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光辉抗战历史,也必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补白

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当时在北平就读于中国大学的白乙化满怀激愤,向校方提出抗战申请:“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投笔从戎后,他迅速成为抗日战场上智勇双全的虎将。而他所带领的十团,恰恰也是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力量。其中,成员大多是平津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之高,在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中都首屈一指,被称为“知识分子团”。他们以学识熔铸热血,用理想点亮烽火,在抗日疆场上书写了文韬武略的传奇。本报记者 宗媛媛 文并摄

北京晚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出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