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战场上,我军不仅在防御和抗灾中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在进攻作战中更是屡建奇功。7 月 5 日,一个阴雨多雾的日子,上午浓雾弥漫,阵地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什么都难以看清。然而,下午 3 点,天气突然放晴。61 师炮兵团团长刘汉荣迅速进入白石岩临时观察所,一同到达
全歼越军炮兵连
在战场上,我军不仅在防御和抗灾中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在进攻作战中更是屡建奇功。7 月 5 日,一个阴雨多雾的日子,上午浓雾弥漫,阵地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什么都难以看清。然而,下午 3 点,天气突然放晴。61 师炮兵团团长刘汉荣迅速进入白石岩临时观察所,一同到达的还有前指炮兵部刘参谋、集团军炮兵部何参谋、61 师赵文泷副师长、师炮兵指挥部苗主任、余参谋等。
观察所内,众人立即展开对打击目标的搜索。透过大倍率望远镜,他们发现丛林中有规则的隐蔽物,原来是越军 457 炮团的一个 122 榴弹炮兵连。这个炮连十分狡猾,隐蔽极为严密,极难被发现。就在前两天,该炮连向我阵地疯狂发射炮弹 260 发,致使我工事受损,五连伙房被炸,一发炮弹落在伙房上侧仅 4 至 8 米处,另一发掉在连部门前 3 米处,两床被子被强大的冲击力打飞,变得破烂不堪,满地都是花絮,毛毯、床单、衣服均被弹片打穿。时隔不久,敌人又向我八里河村庄炮击,炸塌了村庄的民房,残忍地炸死了一位 41 岁的妇女和她年仅 12 岁的小儿子。新仇旧恨瞬间涌上心头,全部凝聚在即将出膛的炮弹之上。
15:55 分,团 152 加榴炮 2 连奉命对这个罪恶的敌炮兵连实施歼灭射击。为了获取最佳射击效果,刘团长命令该连首先以全连 1 发齐射进行检验。结果首群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集火成团,全部覆盖目标。随即,全连迅速转为效力射,刘团长连续下达了 “全连 3 发急促射”“5 发急促射” 两道口令。刹那间,成群的炮弹如呼啸的钢铁巨龙,飞入敌阵。敌暴露人员在猛烈的炮火下遭受大量伤亡,有线通信线路也被炸断,敌军指挥顿时陷入瘫痪状态。此时,敌炮阵地的弹药不断被引爆,火光冲天,烟尘蔽日,整个阵地陷入一片混乱。
敌炮阵地遭受我第一轮炮火打击后,指挥员果断将连集中射击改为排破坏射击。全连指战员紧密配合,以 “准” 字为核心,通力协作。侦察兵凭借精湛的技术,准确测定炸点偏差;指挥员根据侦察结果,精准确定修正诸元;瞄准手全神贯注,仔细改装每一次口令;炮手们则认真装填每一发炮弹,边打边修正,使得射击精度越来越高。经过 55 分钟的激烈炮战,成功摧毁敌火炮 3 门。
就在破坏射击即将取得完胜的关键时刻,天气却突然发生变化,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雾霭朦朦胧胧地笼罩着整个目标区,致使无法观察射击效果。指挥员当机立断,立即命令该连转入单炮不等间隔的监视射击,以少量弹药阻止敌人救援或逃跑。大约半小时后,雨停雾散,战场再次清晰可见,部队继续进行排破坏射击,直至将该敌炮兵连全部歼灭。这次炮击战斗持续了 3 小时 32 分,共发射炮弹 438 发,直接命中 25 发,歼灭敌军二十余人,摧毁敌榴弹炮 4 门、火炮工事、人员工事十余个,连发令所 1 个,引爆弹药 3 堆,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这场战斗的胜利,得益于巧妙侦察捕捉目标、精心准备以及靠前指挥。团参谋长吴长民在榴炮一连阵地巧妙地对敌实施侦察,根据敌人员、车辆活动情况以及射击情况,准确判明了敌 122 榴弹炮阵地;临战前,团、营、连三级召开作战会议,利用还炮击时机隐蔽试射,精心调整 500 发同一批号弹药,调整专线 2 条,架设新线 3 条,设立维护哨 12 组;团长、参谋长靠前现地指挥,参谋长和侦察股长亲自充当观测手,准确捕捉炸点,保证射击修正既准又快。
图片:作者在一线阵地
摧毁越军57高炮阵地
炮兵团对 923 高地越军 57 高炮阵地的摧毁行动同样干净利落。923 高地位于越南境内,西与我国老山隔江相望,是一座孤立的山头。山顶驻扎着越军一个 57 高炮班,修有 57 高炮发射工事 1 个、观察工事 1 个、人员掩蔽部 2 个、弹药工事 1 个。该高炮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严密监视着我老山诸山腿,对我楠朗附近直瞄火力队构成了直接威胁。
6 月 29 日上午,炮兵团在尖北召开常委会议,师炮兵指挥部苗主任亲临指导。午饭后,相关人员前往芭蕉坪观察所和榴炮一连观察台,对准备打击的敌炮阵地目标及数据进行验证。一切准备就绪后,19 时 0 分,师长刘登云命令炮兵团相机摧毁该高地敌发射阵地。19 时 20 分,炮兵团迅速命令 122 榴炮二连在 444 高地开设临时指挥观察所,20 时 0 分,该临时指挥观察所顺利开设完毕。
20 时 05 分,122 榴炮二连三炮单炮对 923 高地敌 57 高炮阵地实施破坏射击。至 20 时 08 分,444 高地临时指挥观察所采用大间隔偏差法校正射击,发射炮弹 60 发,其中直接命中 13 发,落达山顶炮弹 41 发。此次射击成功摧毁敌火炮工事、观察工事、人员掩蔽部各一个,摧毁敌 57 高炮 1 门、观察所 1 个,毙敌 5 人,伤敌 6 人。21 时 20 分,战斗圆满结束。
此战以极小的消耗取得了重大战果,主要得益于严密的侦察保障,团侦察股长王金良(荣立二等战功)带领 122 榴炮营长戴志华(荣立二等战功)在 444 高地开设临时指挥观察所,采用大间隔偏差法指挥射击;通讯联络畅通无阻,临时调整三条直达线路,并指定专人专线维修检查;精确确定目标坐标,挑选精度最好的火炮执行任务;选用小号装药,增大命中角。
送粮路上
七月下旬,战区连降暴雨,水位急剧上涨,桥梁被冲断,道路被冲垮,联络也因此中断。前沿阵地陷入断粮危机,东山的情况同样告急。刘团长当机立断,决定执行指挥部命令,组织突击队冒雨送粮,坚决不能让一线部队饿着肚子打仗。
7 月 28 日,刘团长和孙政委前往老山、东山方向为送粮队伍探路。他们发现,通往红岩山、老山的道路已被完全冲垮,路基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无法通行;通往船头方向的道路,路基被泥石流掩埋,短时间内难以疏通。山路上,车辆根本无法行驶,送粮队伍只能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前行。雨不停地下着,道路崎岖泥泞,他们不时需要攀爬山崖、穿过泥潭。滑坡冲下的泥石流堆积在公路上,一脚踩下去,就会深陷至大腿。战士们和民工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有的甚至四肢着地爬行,双腿被山石、藤条、树枝划破,被雨水浸泡后疼痛难忍。
当地政府紧急动员了上千名民工参与送粮,民工队伍中有男有女,他们身背大米、干粮、蔬菜、罐头、衣服、防潮布等物资。每人身背40多斤东西,最多的背4个干粮桶(每桶10公斤),还有枪支、水壶、自己的干粮等,柱着棍子,踩着泥泞的道路,爬山涉水,送往前沿阵地。麻栗坡县的壮、苗、傣族人民组成的支前队,有的用马驮,有的用人背,其中不乏 50 多岁的老人,他们经验丰富、对路线十分熟悉,行动迅速。但大部分还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姑娘,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身背支前品,爬山如走平路一样,飘然而去。
炮兵团挑选了 110 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送粮队,刘团长亲自带队。战士们身穿雨衣,脚蹬雨鞋或胶鞋,背着压缩干粮、罐头、衣物等急需用品冒雨出发。山路崎岖难行,爬一步,下滑一步,一会儿爬山,一会儿趟河,山路极其难走,好长时间前进不了几里路。雨越下越大,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雨水、汗水从战士们的头上淌下,可谁也不顾着这些,抹一把汗水,继续前进,摔倒了爬起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历经 15 个小时,涉水 400 多处,过沙石 200 多处,终于成功将粮食送上前沿阵地。当他们返回营地时,已是雨夜零时,战士们疲惫不堪,瘫坐在凳子上。一个难忘的暴雨之夜。
图片:作者在指挥部坑道口
反炮击战斗
炮兵的劲敌,无疑是炮兵。8 月 25 日,我炮兵团针对越军 907 高地屯兵洞、-48 号敌支撑点等关键目标,展开重点炮击行动。一轮精准打击,沉重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在我军凌厉攻势下,越军次日无奈提出 “两国国庆期间停火” 请求。秉持人道主义原则,双方于 8 月 26 日停止一切进攻行动。
然而,屡战屡败的越军毫无诚信,公然违背停火协定。8 月 27 日凌晨,越军突袭我老山、“上甘岭” 及八里河东山等多处阵地,展开大规模火力报复。这场突袭炮击持续至 28 日 11 时 30 分,越军炮兵向我东山各主要步兵阵地及八里河村倾泻 450 余发炮弹。我军阵地部分工事严重受损,保障道路被摧毁、封锁,坚守阵地的步兵部队及重要目标面临严峻威胁。
面对越军的嚣张挑衅,我军忍无可忍。师炮兵指挥部当即下令,要求炮兵团迅速还击,强调 “要打得狠,让愤怒的炮弹给敌人深刻教训”。
11 时 32 分,炮兵团果断命令榴炮二、三连及加榴炮三连,按预定计划对敌方主要支撑点 E536 号目标反击。短时间内,66 发炮弹如疾风骤雨,精准覆盖目标区域。经战场侦察确认,此次炮击成功摧毁敌军 82 无后座力炮 2 门、工事 3 个,毙敌 2 人。在我军强大火力威慑下,敌军炮火暂时沉寂。
但不到一小时,12 时 19 分,敌军炮兵卷土重来,再度向我军阵地炮击。炮群指挥所迅速反应,即刻命令加榴炮三连对纵深 E384 号目标实施火力压制。54 发炮弹呼啸飞向目标,再次迫使敌军停止射击。
12 时 32 分,榴炮二连迅速调整射击参数,对 62 号阵地后侧 E836 号目标的敌军迫击炮阵地发动攻击。24 发炮弹精准命中,敌军炮兵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狠狠打压,所有火炮暂时停止射击。
然而,敌军并未善罢甘休。14 时 40 分,我军 31、34、35、09 号观察所几乎同时报告,敌军炮兵对我军阵地发动更猛烈炮击。34、35、41、31 号阵地瞬间陷入火海,落弹超 100 发。师炮兵指挥部接到报告后,果断决定由师炮兵团对敌军所有目标全面反击。
14 时 47 分,榴炮二连迅速锁定 E500 号目标,加榴炮三连对准 G100 号目标的敌军纵深炮阵地,同时开火。48 发炮弹带着怒火飞向敌军,成功摧毁敌军大口径火炮 1 门。
15 时 03 分,榴炮二连再次调整火力,对 - 48 号敌支撑点展开猛烈攻击。115 发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成功摧毁敌军人员工事 5 个,毙伤敌人 13 人。紧接着,观察所发现 1031 高地后敌军营指挥所,榴炮二连迅速转移火力,发射 36 发炮弹。据炮兵指挥部通报,炮弹精准落在敌营指挥所前,成功破坏指挥所 1 个。
13 时 30 分,榴弹炮营各连对浅纵深 E775、E776、E778 号三个迫击炮阵地联合打击。96 发炮弹密集覆盖目标区域,成功压制毁伤敌军迫击炮 4 门,毙敌、伤敌 16 人。与此同时,加榴炮三连、榴炮三连分别对 74 号敌观察所、64 号阵地敌支撑点展开攻击。30 发炮弹精准命中目标,成功破坏观察所 1 个、人员工事 2 个、方向盘一部、直瞄火炮 1 门,毙敌 4 人,伤敌 5 人。
17 时 35 分,加榴炮营对 62 号阵地后侧仍负隅顽抗的敌军迫击炮阵地实施重叠射击。18 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彻底摧毁敌军这一火力点。至此,在我军快速、精准、猛烈的炮火打击下,越军全线停止炮击,嚣张气焰被彻底扑灭。
此次反炮击战斗,炮兵团共发射炮弹 595 发,精准打击 16 个重要目标。经观察所验证及炮兵指挥部通报,此战战果显著:成功破坏敌营指挥所 1 个、观察所 3 个;摧毁各类工事 12 个;毁伤大口径火炮 1 门、82 无后座力炮 2 门、迫击炮 4 门、直瞄炮 1 门;毁坏方向盘 1 部;压制炮阵地 6 个;毙敌 22 人,伤敌 45 人。不仅如此,此次战斗还迫使敌军暴露番号、部署和兵力,沉重打击越军的疯狂与嚣张气焰。
此战带来深刻启示:预设目标,快速反应:预先对 23 个可疑目标设计火力方案,提前准备射击诸元并下达至各炮位。敌军炮击时,全团能在 2 分钟内迅速发射第一群炮弹,及时压制敌军炮兵,有效减少我军步兵伤亡。直击要害,精准打击:将打击重点置于敌军指挥所、观察所、通讯枢纽、人员工事及炮兵阵地等关键目标,从根本上削弱敌军作战能力。灵活多变,巧用火力:战斗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射击方式与火力配置,依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术,始终保持对敌军的强大威慑力。通过此次反炮击战斗,我军炮兵部队展现出高超作战技能与顽强战斗意志,为未来作战积累宝贵经验。
孤胆英雄张建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民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光明。” 巴金先生的这句话,仿佛就是为云南前线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量身定制,其中一位尤为耀眼,他便是 61 师一八一团二连战士 —— 一等功臣、孤胆英雄张建。彼时,我所在的炮兵团与 181 团指挥所一同驻扎在一个溶洞内,常常听闻他们讲述张建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每一次听闻,都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984 年 4 月 26 日下午,二连七班为防范越军的炮击,不到 5 点半便匆匆吃罢晚饭。七班阵地正对面,五个重型火力点犹如狰狞的巨兽,黑洞洞的炮口阴森森地对着这里。在敌人那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几乎配备了所有类型的火器,高射机枪、直瞄火炮以及各种小炮相互交织,构筑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密集火力网,仿佛随时都能将我方阵地吞噬。
夜幕如墨,悄然降临。晚上 8 点,班长周少刚下达命令,让周建新前往哨位执勤,同时安排张建在洞内看守电话机。“班长,这可不行,哨位还是我去!” 张建毫不犹豫地说道。周建新赶忙附和:“听班长的,执行命令!” 边说着边提起枪,抬腿就要往外走。“不行,你这小子年纪太小,这‘光荣’的事儿可轮不到你,我家里弟兄五个呢!” 张建说着,一把夺过周建新手中的枪,斩钉截铁地对班长说道,“班长,哨位我上,就这么定了!” 那坚定的眼神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让人无法拒绝。
夜,黑得浓稠如墨,伸手不见五指。约莫 9 点左右,蛰伏已久的越军终于开始了进攻。刹那间,张建立即按照预先设定的信号,向阵地发出警报,随后迅速从腰间摸出 4 颗手榴弹,用力扔向敌人。敌人见偷袭的企图暴露,顿时恼羞成怒,随即以一阵疯狂的炮火进行报复性轰炸,紧接着,大批越军如潮水般朝着 5 号哨所汹涌扑来。张建迅速将 6 枚手榴弹的盖子打开,整齐地摆在阵地上,他左右开弓,双手不断地抓起手榴弹,精准地投向敌人。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火光冲天,伴随着敌人鬼哭狼嚎般的惨叫,敌人的进攻势头瞬间被遏制。
听到激烈的枪炮声,周建新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朝着哨位冲了上来。突然,一颗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从天而降,眼看就要在周建新身边爆炸。千钧一发之际,张建大喊一声:“小心!” 随即毫不犹豫地飞身扑向周建新,用自己的身体将他紧紧护住。“轰” 的一声巨响,炮弹在附近爆炸,张建一头栽进了血泊之中,而他的手中,还紧紧握着那被鲜血染红的手榴弹,仿佛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与敌人战斗到底。
就在此时,我方炮兵部队接到战斗信号,迅速展开还击。一时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一枚枚炮弹带着正义的怒火,呼啸着飞向敌人的阵地。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敌人的猖狂进攻被彻底打退。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张建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牺牲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传遍了前沿哨所,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老山军人的心。
张建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人的生命不在于存在的时间,而在于存在的价值,人活着就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年仅 20 岁的他,用热血和生命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绽放出了最为绚烂的生命之花。
张建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当地政府理应更多地关注英雄的家乡、家庭以及家人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照顾,让英雄的家人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敬意,也让英雄的精神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
(未完待续)
作者在一线阵地
作者简介:天云(笔名),陕西富平人,1968 年投身军旅, 1986年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7年7月转业。
来源:拂晓哨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