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播,肺部是常见感染部位,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传播到脑部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1、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播,肺部是常见感染部位,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传播到脑部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有预防作用。
2、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加强血制品管理;医疗器械严格消毒,防止医 源性传播;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服务行业用具应严格消毒;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3、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以粪一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4、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发生弛缓性神经病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多感染5岁以下儿童。未免疫人群均可感染。
预防措施: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5、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终末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吼声,易并发肺炎及脑病,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名“百日咳”。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是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其他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空气流通、做好个人卫生和避免与病患接触等。
6、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污染的伤口感染。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肌僵直、角弓反张,以致丧失任何功能。
预防措施:儿童常规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成分疫苗可预防儿童破伤风。
7、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鼻、咽部灰白色假膜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瘫痪。
预防措施:接种含白喉类毒素成分疫苗。
8、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病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为主,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是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患接触等。
9、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有病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及亚临床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和母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性皮肤斑丘疹等,孕妇感染风疹易导致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畸形。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是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患接触等。
10、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腮腺和(或)舌下腺肿胀及触痛,严重者可累及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是接种两剂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例接触等。
11、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猪,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预防措施:接种乙脑疫苗,防蚊、灭蚊,保持饲养场所良好环境卫生,人畜居住地分开等。
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接种流脑疫苗,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预防性服药等。
宝宝出生后,可以从母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传抗体的效力会逐渐减弱、消失,为了保障宝宝健康,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家长们一定要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为宝宝接种疫苗哦。
0-6岁免疫规划疫苗(免费)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