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壶米酒到百万元市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6:25 1

摘要:盛夏的南昌县三江镇,阳光洒满大地,温暖的风吹拂过田野,空气中弥漫着米酒和牛杂汤的香气。7月10日,“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南昌县首场演出在三江镇的早酒文化街举行。街边摊位旁,游客与本地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问候、笑谈,喝着地道的米酒,品着牛杂。每一口米酒,

盛夏的南昌县三江镇,阳光洒满大地,温暖的风吹拂过田野,空气中弥漫着米酒和牛杂汤的香气。7月10日,“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南昌县首场演出在三江镇的早酒文化街举行。街边摊位旁,游客与本地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问候、笑谈,喝着地道的米酒,品着牛杂。每一口米酒,不仅是对三江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家乡和生活的深切热爱。

作为三江镇的一大文化亮点,早酒文化街已成为南昌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文化活动助推乡村游热潮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晚”热闹非凡。节目内容丰富,舞台上,舞蹈、戏曲、歌曲轮番上演,每个节目都充满着乡土气息。台下的观众跟着节奏拍手,欢笑声此起彼伏。王瑛是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第一次来到三江,她就被这里的热情深深打动:“我们原本只是来旅游的,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主动邀请我们一起坐,喝酒聊天,感觉特别温暖。”

南昌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村晚’的文艺表演,每一两个月都会有一场,来看的观众很多。除了这种较大型文艺表演,‘早酒文化街’还专门设了一个舞台,随时欢迎游客上台表演。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大家都愿意参与,气氛特别好。”

文艺表演与早酒文化交相辉映,今年以来,三江镇的人气不断攀升。每逢农历三、六、九的赶集日,早酒文化街的游客量便超过1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更突破2万人次。2025年清明假期,三江镇接待了超过3万名游客,为当地带来约150万元的旅游收入。

每天的集市里人声鼎沸,游客和村民们买上一些新鲜的牛肉和蔬菜,到早酒摊加工,再点上一壶米酒,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味。热气腾腾的米酒和香浓的牛杂汤,展现出温馨的乡村画面。

李路正和父母在“李冬发早酒”的摊位忙碌着,他笑着说:“家里从小做这行,随着早酒文化街的兴起,生意越来越好。现在看到客人们带着笑容离开,我就知道自己做对了。”他的生意不仅承载着家人的梦想,也让三江的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市场复兴:交易额增47%,年租金突破100万元

三江早酒的成功不仅依托于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还得益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2024年,南昌县政府投入1500万元对三江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新增200多个摊位,其中包括25个早酒摊位,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经营品种。三江镇将传统市场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借助文旅融合和平台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本地的经济亮点。

随着市场环境的优化,三江镇通过划行归市、增设摊位和宣传栏等措施,提升了市场的整体效率。据了解,新的三江早酒文化街由“有菜市集”投资300余万元打造,可容纳12家早酒摊、10家牛杂摊位和3家糕点、米酒摊位,最多可接待5000余人同时用餐。从环境的翻新升级到功能的开拓转变,融入三江早酒文化的新潮腔调空间设计,为顾客及商户带来了全新体验。

这些措施使三江农贸市场焕发新生,商户数量从几十家增至177家,日均交易额较三年前增长了47%,年租金收入突破100万元,直接带动了300多名青年回乡创业,解决了1000多个就业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三江镇经济的持续增长。

王辉是从外地回乡的创业者之一,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家乡的生意虽然成本低,但比在城市里赚得还多。我去年12月从武汉来这里开店,三个月就回本了。”数据显示,三江农贸市场的扩展带来了更高的商业回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享受亲情的陪伴。

南昌挹秀三江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和总结道:“三江早酒文化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市场的活力,‘强村公司+市场化’的模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挹秀三江”成立于2024年8月14日,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破解村集体经济“零、散、弱”的难题。该公司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和农业产业化,成为三江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被村民们誉为“强村公司”。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创新经营模式和市场化运营,成功改造了三江农贸市场,带动了大量青年返乡创业,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与旅游双轮驱动 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三江镇党委书记刘佩提到,依托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该镇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现代传播矩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创新动能,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打造“‘恰’早酒、赶大集、逛古村”的精品路线,三江镇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为外界了解三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三江早酒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快速扩大,逐渐成为江西的文化名片。

不仅如此,三江镇着力打造三江艺术馆,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平台,持续不断引导各类人才成立特色工作室,成为文创产业的一个新高地。

据悉,该镇后万古村虽然有萝卜腌菜博物馆、鲤鱼塘、十八坡等历史遗址,但并不为人熟知。得益于三江镇创新打造“‘恰’早酒、赶大集、逛古村”的全新文旅品牌,后万古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成为众多南昌市民休闲游的目的地。

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相结合的模式,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江早酒不仅仅是地方的餐饮代表,它更承载着浓浓的家乡情感。每一口米酒的甜美和牛杂的浓香,都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暖和独特魅力。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欣赏到美景,还能感受到这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文化和旅游的双轮驱动,为三江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未来,三江镇将继续通过现代化的市场手段,进一步推广早酒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三江。

专家点评

邹勇文(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三江镇以“早酒文化”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成功实现乡土资源价值跃升,形成“三江现象”。其精髓在于:一方面通过早酒文化街等载体再造空间,将市井烟火气重构为沉浸式体验,将地域饮食习俗升维为文化IP,“‘恰’早酒、赶大集、逛古村”的消费链激活了乡村文旅吸引力,推动文化基因向产业动能转化,实现“小传统”对接“大市场”。另一方面引入市场化机制,借力专业运营机构与农贸市场改造盘活闲置资源,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为乡村文旅与乡镇消费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客流增长与品牌初显,三江镇需立足市井本底,强化文化内核,持续打造高辨识度IP,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与横向拓展“早酒+”生态圈,将三江早酒打造为驱动全域振兴的可持续引擎,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共生发展。

记者手记

找准特色 顺势而为

初到南昌县三江镇采访,记者惊异于早酒文化街的人声鼎沸。这个偏僻的乡镇农贸市场,缘何人气这么高?

三江镇早酒市集始于明朝,已延续几百年,如今,三江镇只是把基础设施建好,再加入美食、古村等元素,在宣传上几乎没有费力,早酒文化街就一炮而红。从去年底建成开张以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该镇一名工作人员甚至与记者开玩笑:“不要再宣传了,已‘人满为患’!”

围棋上讲究顺势而为,也就是不要刻意追求直接的攻击或防守,而是要根据棋盘上的形势和趋势做出最佳选择。再想想三江镇早酒文化街的成功密码,其实无他,找准特色,顺势而为而已。 (黄健恒 记者 邱 虎)

来源:精神滋养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