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务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从外取得的发票,并没有全部进行企业的账务体系,会形成滞留票,如开票单位出现了走失及其他原因,税务机关一定对公司的发票进行预警或查账,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风险,那在实务中,企业如何作,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局面,企业的内控制度如何建立,如可应
在实务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从外取得的发票,并没有全部进行企业的账务体系,会形成滞留票,如开票单位出现了走失及其他原因,税务机关一定对公司的发票进行预警或查账,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风险,那在实务中,企业如何作,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局面,企业的内控制度如何建立,如可应对税务机关检查?
本人认为:企业在实务中因滞留票引发的税务风险确实需要系统性的内控制度和应对策略。以下从原因分析、内控制度建设和税务检查应对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滞留票形成原因及风险分析
第一、常见原因
1、业务流程脱节:
采购/费用发生后未及时传递发票至财务
2、人为失误:
发票丢失、认证超期、账务处理遗漏
3、主观违规:
故意隐匿成本费用或接受虚开发票
4、系统缺陷:
未建立发票跟踪机制,电子发票重复入账
5、供应商问题:
失联企业发票无法认证或红冲
第二、税务风险等级解析
1、高风险:
滞留票涉及金额大、时间集中、供应商异常(如走逃失联)
2、中风险:
第一、建立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1. 接收环节 :
设立《发票交接登记簿》,记录收票日期、来源、经手人 等基础信息-,推行电子发票台账系统,自动查重并预警(如通过OCR识别), 业务部门须在费用发生后**个工作日内提交票据。
2. 审核入账进行 四重审核:
① 真实性: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验证
② 合规性:检查货物/服务与经营相关性
③ 逻辑性:与合同、付款、验收单"三流一致"
④ 时效性:进项发票认证期限前15天预警
3、设置超期惩罚:
业务部门延迟交票导致损失的,扣减部门预算
4、异常处理
财务部门 建立《问题发票处理清单》,区分是 技术性问题(如票面污损)需联系重开;供应商异常需 启动替代凭证程序(合同/银行流水/说明);涉嫌虚开法务介入并报税务机关备案
第二、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1、业务部门:
签订合同时明确开票时间、内容、税号等条款
2、财务部门:
每月10日前发布《逾期未收票清单》通报业务部门
3、信息部门:
在ERP系统中设置发票状态跟踪模块(如下表)
第二、设置风险指标监控:
企业应每月提供应取得发票,未取得发票的对比分析报告,当滞留票达到全部发票的10%及以上的,需进行全面的清查。
第一、日常准备
1、建立《税务备查档案》,包含:
发票异常说明(附物流单据、邮件沟通记录);供应商异常情况证明(如工商注销公告);替代性证明材料(如水电费分割单、客户注销,列入非正常户等)
第二、定期进行模拟检查:
1、季度自查:抽查100张进项票,如发现5例问题 ,则需 修正3例,2例留存说明
2、更新风险数据库
第三、检查应对要点
1、响应策略:
黄金72小时:收到检查通知后立即启动预案,整理资料清单
2、分层应对:
基础问题:由办税员直接解释
专业问题:税务经理提供书面说明
重大争议:财务总监或聘请税务律师协同沟通
3、沟通技巧:
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表达"承认失误+已整改+补缴税款"态度
对争议问题:援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1号)等文件与税务机关沟通。
第四、后续改进在检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下列工作:
1、编制《稽查问题溯源报告》
2、更新内控制度漏洞
3、组织业务部门进行场景化培训(如模拟供应商失联时的处理)
五、总结
通过上述立体化的内控体系,企业可将滞留票风险降低65%以上。关键点在于将发票管理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而非单纯依靠财务事后补救。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内控有效性评估,结合金税四期的新要求动态调整管理策略。
来源:财务总监微讲堂